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翻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育信息化,是不可抵挡的潮流,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初中部的教师在实践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赋予了教育新的活力与希望。2018年,学校成功申请成为武汉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2.0)教学实验学校,借此契机,逐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加强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专业能力水平,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其中,邹存乐老师带领的现911

作为我校翻转课堂实验班试点

在探索优化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元认知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这篇《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邹存乐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体会

谈到她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了解

是我校在开展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真实缩影

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走进清江湖畔的高家岭小学,六年级1班的教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正沉醉在课堂里。不同寻常的是,讲台上只见一个大男孩,原本的授课教师却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安静聆听。细细观察,讲台上的大男孩讲解娴熟生动,表情十分自信,带动着讲台下的学生兴奋地举起小手,抢着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只比台下学生大几岁的大男孩是这堂课上的“小老师”,他是我翻转课堂实验班中的支教小分队成员,一名八年级中学生。在“2019希沃公益行”活动中,他和班里五名同学一起跟随我走进高家岭小学,“承包”了这所学校四到六年级整整一个上午的课。

讲台上的六位“小老师”,都有着超乎年龄的自信和对知识的生动诠释,究其原因,得益于我在一年前开始的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

1、常态化就是做减法

由国外兴起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国课堂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实践热潮。为了能顺利“翻转”,教师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支持。不会预习,编制导学案教学生们预习;不会展示,组建小组陪队友一起展示;不能落实,师徒结对,人盯人练习过关……然而,正是这样的“好心”与“责任心”让我们的翻转课堂一次又一次做着加法,依靠团结的力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却在翻转课堂常态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问题,“翻不动”甚至“栽跟头”。

作为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教师,我已经有十三年从教经验。20189月,在研究翻转课堂多年后,我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常态化。基于翻转课堂的核心教学理念,我对翻转课堂的细节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现今的中国课堂。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狠心做减法。除去一切流于形式的、表演式的、反复训练式的环节,转而放开手脚,和课堂坦诚相见,用信息技术取代流程复杂、学情模糊的课堂。

当翻转课堂从公开课、展示课落地到每―堂数学课,我惊喜地感受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一年时间里,他们的数学平均分从97.3分提升到110分(满分120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更令我开心的是,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学生强大的表达能力、与日俱增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是翻转课堂的意外收获,是一份巨大的惊喜。

没有导学案、没有任务单、没有预演、不录微课、不再批改作业,我把这种听起来“简单粗暴”的翻转课堂取名为“朴实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课堂朴实而真实,因“实”而生,以“朴”为命!

2、减去导学案,软件做支撑

减法的第一步,我减掉了大家眼中翻转课堂的“标配”——导学案

我曾经走访众多学校,发现无论是否进行翻转课堂,导学案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预习成果,于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煞费苦心地编制成套的导学案,内容上大多包含教学目标,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第二天上课的教学环节、小结、作业等。除此之外,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本同步练习册,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课中用导学案做笔记,课后再用练习册巩固提高。

这一看似全程陪护、万无一失的学习流程,收效却常常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正比。究其原因,首先,预习的过程是带着学生做的,一旦没了导学案,学生便提不出有效的问题。其次,导学案将第二天的教学流程暴露无遗,容易导致课堂缺少新鲜感,减低学生兴趣。最大的问题是,导学案上的题目较为容易且多数与教辅重复,这既增加了教师编写和修改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重复作业的负担。

这样的导学案是写在了纸上,还是写在了心里?埋头苦干的学生们真的被我们教会了吗?备课的关键是学情,越精准的学情越会让教学的起点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反思过后,我放弃了导学案,开始寻找更高效的、更有趣的预习方法——用信息化为教学赋能。

我所在的班级是全校第一个“人手一本(平板)”的信息化装备强班,借助这一有利条件,我筛选了合适的教学软件,让“人机互动”式预习落地。虽然没有了导学案,但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可以借助教学软件观看视频,开启轻松高效的学习体验;对教师来说,既省去了编制导学案的工作,又可以通过数据报表,将学生的学情转化成可视化数据,精准掌握预习和学习情况。

在希沃的教师空间里,我还轻松地实现了分层作业,把不同的作业套餐发布给不同的学生,机改填空、选择题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拍照上传更是“消灭”了每天早上教室里热火朝天收作业的场景。学生在希沃的学生空间里查看成绩和错题,完整的学习档案为他们的自适应学习创造了更多可能,电子错题本也成为考前复习的利器。

3、减去小组展示,递进问答式教学

减法的第二步,我减掉了大家眼中公开课的亮点——小组展示

很多翻转课堂有固定的分小组学习环节,需要课前做准备,学生课下预演小组展示环节。但实际上这个准备难以常态化,一天这么多堂课,如果每堂课都要这样进行“翻转”,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这也是很多翻转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展示比较低效的原因。而一旦学生呈现的效果不理想,教师就会被迫再讲一遍,于是前面三到五分钟的展示基本变作无效。同时,一个组展示的时候,其他组的学生并不能全情投入地思考——他们心里还惦记着自己接下来要上台呢。

鉴于此,我放弃了小组展示,开展起递进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基于布鲁姆教育分类学的“刨根问底”式的追问,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和极强的反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观看预习视频时猜测出我第二天课堂提问的内容,并在心中作答。在课堂上,我利用“希沃易课堂”实现了“全员参与,生成性教学”。

经过抽选、抢答、拍照上传、实时数据反馈,学生的投入度和课堂效率提升了很多,那些曾游离在课堂“真空带”的“客人”被真正唤醒了。配合着希沃白板的游戏场景,课堂上热闹起来,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活动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里的主人,一年来的大胆尝试和不断调整,造就了一位“懒老师”和一群“能言善辩”的学生。

时代在变化,学生在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去探索翻转课堂,不是因为它的模式很好,而是因为这是学生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学生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学情的变化需要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努力去把翻转课堂用得更好。新的理念让教学改革生根发芽,信息技术让教学改革茁壮成长

文/图:邹存乐

编辑:章元元

审核领导:何耕田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智慧课堂的实现,是学生需要的上课方式——什么是智慧课堂?
数学科上学期教案及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
生本教育的“四大着眼点”
高效课堂十大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