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到晚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
从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到晚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
 
刘良华
 
1.有关网络游戏的现象学精神:
在网络不发达之前,人们发明了一种下象棋的游戏。在网络时代,人们放弃真实的象棋游戏,开始在网上下象棋。
老人依旧愿意玩真实的象棋游戏,他们在真实的象棋游戏中不仅玩游戏,而且相互之间建立情感。年轻人更愿意玩虚拟的象棋游戏,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仅玩游戏,同时,游戏者这个人和网络里的他人建立情感。
网络里的那个“他人”的长相、身份、地位全部被悬置起来,被括起来,只剩下纯粹的游戏者,剩下纯粹的游戏精神,只剩下“面向实事本身”。
当然,老年人如何看待这种纯粹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否可取,这不是早期现象学关注的话题。

 

2.胡塞尔早期现象学的例子是:
第一,我看见窗外有一棵鲜花盛开的苹果树。
第二,与此同时,我的脑子(意识、想象)里有一个苹果树的观念。
第三,窗外的那棵苹果树被烧掉了,但我的意识(想象)中的那个苹果树的观念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被烧掉。
 
3.就胡塞尔现象学而言,早期现象学即“观念论”(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的先验论)。观念论(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的先验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现代版本。按照观念论和理念论的思路,想象为实,眼见为虚。凡是肉眼可见的,即便不是虚假的,至少也是不可靠的、不完整的。只有想象(意识)中的观念、理念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可靠的、可信任的,一切现实可见的都不可信、不可靠、不永恒、不真实。
问题是,现象学一再强调:窗外的那棵苹果树被烧掉了,但我的意识(想象)中的那个苹果树的观念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被烧掉。这有什么意义呢?
观念论的意义就在于:有关苹果树的观念一旦在人的意识中建立起来,它就独立于任何经验中的具体的苹果树,并让人可以凭借这个苹果树的观念而有效地认识未来生活(经验)中遇到的种种苹果树。无论我的未来经验生活遇到了何种不同特色的苹果树,我可以凭借苹果树的观念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个棵苹果树!
如果把苹果树的例子改写成“三角形”的例子,现象学的观念论(先验论)的意义就更直接地显现出来:
第一,我看到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木制的三角形的教具。
第二,与此同时,我的脑子(意识、想象)里有一个三角形的观念。如果我对三角形了解得更深入一点,我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三,这个木制的三角形的教具被烧掉了,但我的意识(想象)中的那个三角形的观念(内角和是180度)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被烧掉。
接下来,无论我的未来经验生活遇到了何种不同特色的三角形,我可以凭借三角形的观念(内角和是180度)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个三角形,而且,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4.也就是说,现象学的观念论的价值就在于,任何观念都是先验的,或者说。任何观念论都是先验论。观念论是静态的先验论。先验论是动态的观念论。人们可以凭借观念而先验地认识任何具体的事物。从现象学视角来看,认识事物的唯一有效途径是“观念先行”、“观念先于认识”。当人们面向具体的事物时,只需要“面向观念本身”,就可以真实有效地认识事物。
如果把现象学式的“观念”运用于“科学研究”,那么,现象学式的“观念”就相当于科学研究中的“假设”。人们可以凭借假设(观念)而先验地认识任何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假设先行”、“假设先于认识”、“大胆地假设”。
以三角形的观念(假设)为例:
第一,我看到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木制的三角形的教具。与此同时,我的脑子(意识、想象)里有一个三角形的观念。我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第二,无论我的未来经验生活遇到了何种不同特色的三角形,我可以凭借三角形的观念而提出一个假设: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三,无论我或任何他人在经验生活中对某个具体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结果是181度或者179度,我都可以坚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5.由于早期现象学重视观念、理念,而观念、理念又只在人的意识中和人的想象中发生,于是,现象学使“想象”、“意识”、“意向性”、“假设”在现代哲学领域重新成为关键词。“面向实事本身”就是面向观念本身、面向意识本身、面向意向本身、面向假设本身。
 
6.就胡塞尔现象学而言,晚期现象学是“自然论”。胡塞尔称之为“生命世界”、“生命状态”。现代科学技术非但没有提升人类的幸福,反而使人类因自然环境的破败不堪和政治环境的勾心斗角而沉沦、堕落。只有返回自然状态,人类才可能得救。如果把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理解为认识论、知识论,那么,晚期现象学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显现为“存在哲学”、“政治哲学”。而且,这种政治哲学坚持“自然正确”,它是“自然论”政治哲学。
 
7.晚期现象学即便关注人类命运,它也与传统的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胡塞尔称之为“自然主义”)的实证哲学和相对主义(胡塞尔称之为“历史主义”)的历史哲学完全不同。如果说早期现象学的认识论的核心精神是“观念论”(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的先验论),那么,晚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的核心精神是“目的论”。目的论也是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的“先验论”。认识论意义上的的先验论意味着:人的观念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先验论意味着:人类的历史并非“进化”或“进步”,它的“目的”事先已经被决定、设定,这个“目的”是先于经验甚至独立于经验的。如果说“观念论”是胡塞尔早期现象学的“认识论”(知识论)领域的先验论,那么,“目的论”则是胡塞尔现象学(主要是作为胡塞尔现象学支流的列奥·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领域的“先验论”。
 
8.无论早期现象学的“认识论”(观念论)还是晚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目的论),现象学的核心精神是始终不变的“先验论”。
 
9.胡塞尔现象学发展到列奥·施特劳斯这里,“政治哲学”几乎成为唯一的主题,但是,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比以往其他任何现象学家如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更完整地坚持和捍卫了胡塞尔式的“目的论”。
在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中,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认识论、知识论)表面看来似乎被彻底丢弃、废弃、抛弃了。事实上,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认识论、知识论)被悄悄地转换为“经典阅读”。在列奥·施特劳斯看来,“政治哲学”的正确观念(列奥·施特劳斯称之为“自然正确”)早已出现于古典哲人的经典文本之中。今人只需要接受古人的观念的馈赠,就可以领会人类的命运,就可以领会存在的意义,就可以掌握“政治哲学”的秘密并因此而走出现代性的危机。
问题是,凭什么只有古典哲人才知道“人类命运”(目的论、“自然正确”)的秘密?实际上这也是早期现象学的“观念论”一直在折腾、纠结的一个难题——仍然以三角形的观念(假设)为例:
第一,我看到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木制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具。与此同时,我的脑子(意识、想象)里有一个三角形的观念。如果我对三角形了解得更深入一点,我还知道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
第二,这个木制的三角形的教具被烧掉了,但我的意识(想象)中的那个三角形的观念(内角和是180度)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被烧掉。
第三,接下来,无论我的未来经验生活遇到了何种不同特色的三角形,我可以凭借三角形的观念(内角和是180度)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个三角形,而且,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可是,这个现象学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隐含了一个危险和难题——我看到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木制的三角形的教具。与此同时,我的脑子(意识、想象)里有一个三角形的观念。如果我对三角形了解得更深入一点,我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问题是,当我说,“如果我对三角形了解得更深入一点,我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是一个“躲闪”、“回避问题”的说法。什么叫做“如果我对三角形了解得更深入一点”?我究竟要对这个眼前的三角形了解到什么程度,我才知道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也许有人会说,最初,我需要亲自测量某个具体的经验中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把三个角的测量结果相加,就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观念。
可是,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纯粹的三角形,甚至没有精确、精准的“量角器”,我如何能通过不那么精确的手工操作去测量某个不纯粹的三角形然后获得一个精确的、纯粹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观念”?
何况,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儿童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有哪一个儿童是完全凭借自己亲自测量然后宣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哪一个儿童不是先由老师告诉答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个答案或者让儿童装模作样地亲自测量、验证?
如果儿童总是先由老师告诉答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个答案或者让儿童装模作样地亲自测量、验证,那么,这个老师最初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也许可以认为,所有的知识(当然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知识)只有两个来源:(1)直觉。(2)先知(包括哲人和神)。在这两个来源中,“直觉”似乎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而“先知”并非每个人都可能实现,他/她只是某个活着的某个重要他人而且更可能只是某个已经死去的遥远的重要他人。
这正是现象学尤其是“认识论”(知识论)意义上的现象学(“发生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说认识论意义上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乃是: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或者,知识是如何发生的?其实,哲人康德在胡塞尔之前早已提出这个问题,康德式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只是“先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基本问题的核心其实只是“先验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第一,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康德曾经大谈“想象力”尤其是“先验想象力”。而胡塞尔的思路是“本质直观”,这已经走到了“直觉”的边缘。
第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伽达默尔大谈“解释学”,而列奥·施特劳斯亲自示范,把古典政治哲人作为先知,倾听古典哲人的教诲,尤其关注古典哲人的隐秘教诲。按照列奥·施特劳斯的说法,哲学是对神启的拒绝。不过,列奥·施特劳斯在倾听古典圣哲的教诲时,他几乎把古典哲人的教诲当作“神”的启示,或者说,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有一个隐秘的教诲:神就是古典哲人,古典哲人就是神。神启就是古典哲人的教诲,古典哲人的教诲就是神启。
第三,紧接着,迫切的问题是,无论神启还是古典哲人的教诲,他们向我们启示的什么?他们提供的教诲及其答案究竟是什么?而恰恰在这点上,列奥·施特劳斯和他的老师胡塞尔再次走到一起。所有的教诲和启示,答案只有一个卢梭式的结论:返回自然!返回“自然状态”!恢复“自然人”的身份!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自然已经提供了正确的答案,自然法就是自然的正确。符合自然法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一切违反自然法、远离自然正确的生活,都是痛苦的、坏的生活。
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一旦返回自然,一旦恢复自然状态,一旦重新成为自然人,人就重新获得类似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的那个“自然人”的发达的“直觉”!
 
附:电影《上帝也疯狂》
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的人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卡拉哈里是个看上去像沙漠却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里,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纷纷离开。可在卡拉哈里人看来,这里却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可以挖树根、收集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来解渴,可以靠打猎来维持生命,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和纷争,在他们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如果哪天听到天空中飞机飞过的轰隆声,他们会以为那是上帝吃得太饱在打嗝。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生活得单纯而快乐的部落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子发生了改变。电影剧照(2张)  那天,基走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从空中一架飞机上坠落的一个可乐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们从没看到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像水一样透明却坚硬无比,他们把它当做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渐渐地他们还发现,它可以吹出美妙的声音,还可以用来磨蛇皮。总之,几乎每天人们都能发现它有新的用途。可瓶子只有一个,人们第一次有了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感觉,一种莫明的情感出现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独占它,人们开始为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基决定把这个将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不安的东西还给上帝,于是他带着瓶子上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纯粹的现象学
苏佩斯成像实验及其哲学影响(好文推荐)
先验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
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
1.4《三角形的内角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