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晋陕黄土风情之旅一碛口

 从2005年4月28日,我和太太两人按照原来的计划开始了想往已久的秦晋黄土风情游。目的地依次包括位于山西临县的黄河第一古镇碛口、陕北古镇米脂、塞外边城榆林、夏都遗址统万城、老城绥德、黄河壶口瀑布、韩城的明清古民居党家村、古都西安、以及华山。路上还顺道游览了佳县的白云山,那主要是去为替一个朋友还愿,以及清涧、延川、延安、南泥湾、宜川,户县、还有位于秦岭之中的黄龙山风景区,5月10日晚上回到北京,整个行程历时13天。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那些依然保留着本色的秦晋古城和古镇,那是黄河文化和黄土建筑风格的精灵。因为我们知道,最有味道的,是那些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游人尚不多见、本地人还能自在生活的古镇古村。就像当年我们游遍江南水乡古镇一样,最本色的当属当时的同里、南浔、西塘、沙溪、千灯、朱家角和安昌等,而那些已经用围墙围起来的古镇古城,例如周庄,确切的讲已经不是古镇,而是有着太多商业氛围的人造风景区了。因此,有没有围墙和收不收门票成了判断符不符合我们这次行程目标的标准。唯一的例外是在韩城的党家村,那是一个类似江南古镇一般著名的明清古民居村,两人花了60元买了门票进村,和进周庄那样的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地方不能说不美,但却没了寻古的感觉,和在北京参观那些故居故园的没什么不同,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历时13天的游历,让我们一直沉迷和徘徊在那历经沧桑的石板路上、古河道边、老街巷中,以及那古朴的院落、颓败的窑洞、坍塌的城垣之中,和那些贴在墙根晒太阳、站在井台上摇辘轳、坐在土炕上唠家常、端着海碗蹲在地上吃面条的陕晋老乡,一起去回味那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一起去寻找现代人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让心头所有的喧嚣和紧张都得到哪怕仅仅短暂的释放。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

碛口成了我们这次秦晋黄土风情游的第一站,是因为这是一个迄今我们游历过的最未被人为修饰和开发过、最原汁原味的古镇。(4099)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碛”字第一次见到时,被我读成了“责”,其实,它的发音是“qi”(去声),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在黄河入晋的河段中,以碛命名的河道比比皆是,老船工们都能倒背如流将这些凶险地段口口相传在心里:老牛湾碛、梁家碛、死河碛、碛塄口、黑峪碛……一直到大同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弯急、浪大、石多、水浅。大同碛又名二碛,而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那也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当流经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

 

在过去交通落后的年代里,碛口以上的黄河水道是连结西北与华北物流的经济大动脉,而大同碛则成为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结点,货船至此不得不抛锚卸货改走旱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碛口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物资中转集镇,并逐渐发展到相当的规模,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康乾盛世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了碛口的繁荣昌盛,做为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码头上的货船每天少则几十艘,多则二、三百艘,拥挤时三排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这一景象即使在今天想象起来也依旧是蔚为壮观。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等,各类物资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碛口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三百八十余家大小商号。黄河岸边的老人们今天能够回忆起的不仅是昔日的繁华与兴盛,他们更怀念当年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犯碛口,古镇遭到破坏,许多富商巨贾远走他乡以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解放后,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京包复线的通车,黄河水运失去价值,碛口古镇最终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河沟壑中。

 

万幸的是,虽然吴冠中先生早在1989年就首先发现了这颗遗落在黄河岸边的古镇,但由于这里交通不便,且民众中的知名度还不高,故一般游人尚不多。加上当地政府和老乡们的改革开放热情还没开始释放出来,使这里还得以保留着古镇淳厚的民风和本色的味道,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不过,我真的希望这里能继续着它那被遗忘的历史,否则,用不了几年,这个原汁原味的碛口古镇也将会消失在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热闹之中了。

 

我们早上六点出发,驱车从北京沿京石、石太和交汾高速,到汾阳继续走307国道到离石(吕梁),从离石城北圪瘩上村路口转入一条县乡小道直奔碛口。离石到碛口路标标明是40公里,但我们沿着那坑坑洼洼的沥青小道竟跑了两个多小时。不过还是赶在下午4点半前到达了这个想往已久的黄河边上小镇。

 

到了碛口,我们先把车开到了事先打听好的当地那家“最豪华”的饭店黄河宾馆,停好了车,跟老板娘讨价还价花了40元钱订了一间窑洞“标间”,交了押金,问清了路,背着摄影包急急忙忙的出了门。

 

我们从黄河宾馆旁边一条小马路拐进一个名叫“山洪巷”的小石巷进了小镇。(4082、4059)

 

            



 

那是一条古老的大青石铺就的小巷,沿着大约三十度以上的斜角上延直抵山腰,巷子的入口不远是一个保存尚好的石拱门,巷子两边都是高墙大屋,巨宅豪门。走进一个个深宅大院,里面是古旧黑灰的砖瓦构筑成的窑洞式房舍,处处飘逸着朴实、敦厚的民风。大多房屋已斑驳失修,虽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我们就这样穿街进院,随意进入任何一个院落,出入任何一栋老宅,甚至坐到人家的炕头上去。没有人阻拦我们、询问我们,也没有人向我们投来异样的目光。除非你主动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会向你微笑或简短的回答你的问题,否则,你真的就是他们隔壁院落的一个普通邻居,或者就是住在另一条街巷的远房亲戚。我们就这样漫无目的的穿行在古街巷中。

 

            

 

 

看着眼前这条由许多深宅大院组成的小石巷,根本不用多费心思就可以想像得见当年的繁盛情景。我们脚下,就是一座由四进院落组成的大院,院子大的能停放十多辆汽车。正面是六间窑洞式建筑,阔脸高门,门脸前无一例外都有石柱廊厦。院子的主人告诉我们说,这原来是一家经营粮油的商铺,院子大,说明买卖做得大,场院里可以堆放粮食,窑洞里可以留宿商客。在碛口,像这样格局的大宅到处都是。

 

沿着这条小巷一直向上走,直到尽头,我们来到了卧虎山的半山腰,碛口的全貌已可以尽收眼底,这真的是一座颇具古韵的小镇。

 

碛口镇背山面河,坐东向西,明清时代筑成的一条条街巷,千百年来一直矗立在黄河边,看着滚滚巨浪承载着五千年的沧桑向东奔去。镇子由一条主街和与之垂直的十一条小巷构成,主街由要冲巷向西南沿黄河延伸,在黄河与湫水的交汇处又沿湫水逆水而上,向东南逶迤而去,直到西头村号头止,呈“L”型走向,全长五华里。碛口主街当年被划分为三段,湫水河沿岸为前街和中街,前街又称食巷店,主要经营饭店、酒馆、大车店等,中街主要经营绸缎及日杂百货。主街沿黄河一段,被称为后街,现在被叫做老街,这里紧靠黄河码头,实力雄厚的商号均聚集于此。在后街与黄河之间,后来又扩充出二道街和三道街,二道街全长三华里,三道街只有一华里。不过,咆哮的黄河水患已经带走二道街、三道街和主街的半壁江山,只在长兴店一带,为我们留下了一小段200多米保存完整的老街。

 

从卧虎山的半山腰可以俯视整个小镇,那条老街就在不远处,那些规模大小不等的民居院落错落有致。院落大多都是院中院,院套院,一院连着另一院,沿着山势向上铺排开来。院中的房舍或窑洞最多可以垒叠六层之多。整个镇子看似零乱驳杂,仔细观察,却发现它绝对是经过仔细规划的,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摆布排列极有规矩。更称奇的是,整个小镇是街连着街、巷连着巷、街巷相通、院院相连。难怪我们刚才一路走来,竟从没走回头路。夕阳下的小镇静静地摆在那里:碧绿的青苔、雕花的飞檐以及屋顶的树枝瓦扉……任凭你从哪个角度审视都能让你被它的韵致吸引。

 

我们从半山腰直奔长兴店那里的老街。(4092、4089)

 

           



            

 

 

老街上,四四方方的铺路石早已被磨去了棱角,变得坎坷泥泞。老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多道弯。街临的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估计夜间这边屋里说话,对面都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大多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样式。房屋不设门扇,而代之以活动式长条门板,门板卡槽的上方,镶嵌着刻有店铺名号的门匾,门前一律都是高圪台。店铺之间,间或是些当年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它的历史与繁荣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让人们充分感受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浓郁的商业氛围。走在老街上,看着老铺子门板、门板内的老家什、人们安然的闲聊,恍若碛口昔日的繁华旧梦又一点一点的复原;永顺店、兴盛韩、世衡昌、锦荣店、义生成、兴华院、日兴亨、丰记货栈、义记美孚、祥记烟草……一个一个沾金带银的老字号仿佛又纷纷回落到碛口街上。

 

站在老街东侧的商铺屋檐下,就可以直接望到近在咫尺的黄河,还有岸边井台上挑水人的剪影。漫步在老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出了老街,前面隔着一条土路就是湫水与黄河的交汇处,再左拐几十步,眼前出现了另一条街道。这是一条比老街长的多的街道,除了街上的老店铺和年头已久的招牌,最扎眼的,是摆在路两边店铺前面的一个接一个的摊位,卖的都是地摊式的杂货和食品。那是在任何一个小县城都能看到的景象,再加上满街的垃圾:菜叶、果皮、纸屑和塑料袋,以及商贩们的吆喝声与大人孩子们的打闹声组成的喧嚣,我真怀疑我眼前的景象,因为它与我们刚刚见到过的碛口古镇和那条纯朴得令人窒息的老街实在是不搭调。不过在证实这里的确就是碛口的前街和中街后,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在这肮脏和喧闹的小街上走了一个来回。后来才知道,今天是当地的集日,方圆十几里十天一次的大集,古街临时充当了摆地摊的场所。第二天早上我再次来到小街上时,所有的摊位已经撤去,地也被打扫过,还留着星星点点的水渍。依然是一个谧静的老街,到底了却了我心头的那曾经的深深遗憾。(4063、4116)

 

    

 
 
 


               

 

从前街和中街出来,我们来到了黄河边。黄河上游是一个平静宽阔的河湾,河水从小镇前面流过。镇南边不足百米处,便是那凶险异常的大同碛,旁边是麒麟滩。大同碛那边发出的隆隆水声清晰的传入耳膜。太阳已经落山,水面开始模糊不清,我们拍下了不远处黄昏下的黄河渔船和打鱼的渔夫。

 

            

 

            

 

 

天色已晚,我们沿着河边走回黄河宾馆,花30多远吃了一顿充满剩饭味道的晚餐。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选择的这家黄河宾馆,竟就是旧时的荣光店,一个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老店,史载当年慈禧太后西行时曾在这里住宿。这是一个四合院格局的院落,阶梯式构造的五层石质窑洞,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民居风格。我们吃饭的这个二层小楼叫望河楼,与对面的黄河只隔不足十米远。由于天色已晚,有4、5个桌子的餐厅只有我们两个人吃饭。我们叫服务员帮我们把桌子搬到靠黄河边一侧的露台上,那绝对是一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地方,前面十几米开外就是波光粼粼的黄河水,后面是一排排的古窑洞,一个黄河和黄土文化汇集的点位。只可惜了面前的那几盘难以称道的饭菜。

 

夜深了,我们爬上了第三层露台上那排窑洞,叫服务员打开了我们的房门。那是一字排开的十多间空荡荡的窑洞,看来当晚只有我们两个房客了。窑洞里不大,但很干净,土炕上摆着两床红花小被和一对蓝花布枕头,只是不知道这孔窑洞是当年慈禧住过的,还是什么皇帝王妃或大臣们住过的!这土窑洞、土炕和大红花被的组合真是绝对的陕北本土情调。不过,欣赏完了之后,我们还是把那套土的可爱的被褥恭恭敬敬的放在了一边,换上了从车里带来的我们自己的被子和床单。

 

碛口的夜色很深,又赶上那天停电,黑黢黢的古镇静得能让人摒住呼吸。站在窑洞门口,看一眼前面闪着波光的黄河,对岸远远的黑色里有一盏两盏的灯在闪烁,闪烁得极为神秘。在这黑暗之中,感到周围那种黑色的温度和体积,温暖而庞大,远天远地,大山大川,人站在河边和山野之中,站在这浩瀚的寰宇之内,显得是那样的格外渺小。 

 

当我们躺到那土炕上之后,忽然感到从不知什么地方,即遥远又清晰地传来一种声音,有节奏地震荡着耳鼓。我原以为是远处什么地方的鼓风机或电机之类的现代设备发出的声响。但那声音是这样的均匀、沉稳和与众不同,我终于辨别出来,这声音不是别的,正是黄河的涛声,那是大水穿过险碛时的摩擦声,是拍打浅滩岸石时激起的水声,或者,仅仅是水和水在那条河谷里互相搓揉嬉戏的声音。在梦里,我死心塌地、贪婪地将一侧的耳朵贴在枕头上,就像是枕着黄色的波涛入睡,似乎企图知道,这阵阵水声、涛声究竟会告诉我些什么,或者,让那飞溅的浪花陪伴我进入梦里会是怎样一种境界。

 

             



第二天一早,不到五点钟我就醒来了,那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实在不忍心用睡眠怠慢和敷衍这难得的美景。留太太仍在床上轻轻的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我悄悄下地,穿上衣服,开门出来,再反锁上窑洞门。眼下的四合院里、对面的河湾里、旁边的街巷中,谧静的小镇俏无人声,只有偶尔一两个起早的人在打扫街道。窑洞顶上炊烟渺渺,小镇笼罩在雾一样的寂静之中。我背着我的录像机和照相机,从容的把小镇又细细的把玩欣赏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老街街口一个烧饼铺里,花一元钱买了三个拷饼,我一边吃着,一边同小铺的主人聊起来。那拷饼是一种发面里夹上油和盐,外面敷上芝麻,先是在上面的锅里两面烙一下,然后再放进下面像北京街头烤白薯一样的那种烤炉里烤熟的面饼,刚出炉的拷饼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香气,而且咸淡可口,不用就着任何东西,我一口气就吃掉了两个,香啊!剩下一个没舍得再吃,带回去给太太。

 

9点钟回到宾馆窑洞,太太已经洗漱完毕。我们出发去西湾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陕黄河行:碛口古镇·老街
李家山,古商道的繁荣与沧桑
秦晋风云(四)——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黄土高坡上被重新“发现”的古镇
晋陕交界百年古村, 远看像布达拉宫, 近看是现实版桃花源, 没门票!
古村落游之二:碛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