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一位中产决定抛妻弃子

人物

见字如面,这是小C为你介绍的第54位人物

保罗·高更自画像

1891年,保罗·高更横渡大西洋来到西印度群岛的塔希提岛,开始自己漂泊式的作画生涯。将自己融入纯粹的自然之中,与“野蛮”的土著人们生活,以此作为创作的灵感。

谁能想到,在此之前的高更,是巴黎Paul Bertin证券交易所的职员,不仅是中产阶级里优渥的一员,还有妻有子,幸福美满。

其实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想到了毛姆的那部《月亮和六便士》

同样是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却偏偏为了追求画画,抛妻弃子,去塔希提岛度过了穷困又丰实的最后时光。

没错,毛姆笔下那位为了艺术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斯特里一角,正是来源于高更

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斯特里足以让你困惑或敬佩,那现实里的高更或许更加具有原始粗粝的艺术激情。

 高更自画像

保罗·高更逝世116周年的日子里,想起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对斯特里的总结:

他终其一生在寻找表达自己的途径,但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不需要任何人评价、认可,甚至不需要任何人见到。也许是人性中魔鬼的那部分将他的肉体和灵魂一并攥在手中,要他变成无情无理的怪物,而天使的那部分悬浮于苍穹之上,等待他的一切消失殆尽之后,令世人知晓地球曾经有这么一位天才到访过。

虽然高更是在过世之后才名声大噪,但他在艺术方面的天才是毋庸置疑的。

高更极具自我的一生,无疑在艺术家这个身份上赋予了独特的个性——他的瑕疵,亦是他的优点。他的极端,亦是他艺术属性的一部分。

一颗永远追随热带的漂泊之心

1848年,高更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一名政治新闻记者,因为赶上反君主制军事政变失败,离开法国,便打算去秘鲁投奔妻子,不料旅途里突发心脏病去世。

高更在秘鲁一直生活到七岁,幼年时期,就被异国风情包围,这跟他后来流浪漂泊的旅行习惯也有很大关系。似乎穷其所有,也要找到那座远离文明的热带岛屿。

20多岁的高更,已经对画画开始着迷。他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认识了许多当时极其前卫的印象派画家,并接受他们的指教。此时的高更,决心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高更 早期作品《铁桥》(1875)

虽然当时的美术市场受到经济环境的冲击,始终低迷,但高更却没有停止作画,始终在创作里摸索着自己的风格,丝毫未被庸俗化带偏,也累积了不少好评。

其中,1886年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生活,让高更的画风开始转变。

 高更《布列塔尼的猪倌》(1888)

布列塔尼人是凯尔特人的后裔,这使得他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无论是语言、服饰与民俗,都有着强烈的自身特色。

这些似乎唤醒高更内心深处对异域与原始的向往,在创作上,他开始变化,用更明快更大胆的色彩来描绘风景。

然而,因为经济来源匮乏,加之身体状况的下降,高更不得不暂时结束漂泊的生涯,回到法国。

与梵高的爱恨情仇

高更与梵高

高更与梵高第一次照面,是在1886年的巴黎,相遇短暂,却给彼此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梵高对高更这位前辈十分崇拜,即便两人随后在旅途里分开,书信的往来却从未间断。

高更给了梵高许多艺术启发,他开始在绘画里加入印象派元素,使用鲜明的色彩,逐渐探索着新的风格。

 梵高自画像

可以说,高更在梵高的创作之路上,有着弥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1888年10月,梵高写信邀请高更前往他法国南部阿尔的家里过冬,并憧憬着能够开办一个南方画室,切磋技法,成立艺术家的绘画天堂。

梵高《房间》(为高更布置的房间)

此时,正好处在窘困又身体欠佳状况下的高更,不仅收到了邀请,还收到梵高附上的车马费。能远离巴黎,又能前去作画,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高更便只身前往阿尔。

起初,梵高对高更的前来,十分热心。为他打点住所不说,两人还相互交换自画像,仿佛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之间的一种承诺。

梵高《夜间咖啡馆》

也就是在这段期间,梵高可以说是灵感迸发,创作了《向日葵》、《夜间咖啡馆》、《星夜》等无比杰出的神作。

抵达阿尔后的高更,与梵高相伴,共同作画,共同谈天,相互交流,碰撞出不少艺术的火花。

《阿尔的舞厅》就是当时两人合作的经典画作。

 高更 梵高 《阿尔的舞厅》

舞厅的色彩交错,热闹气氛,似乎就在诉说着当时两人之间那种亲密又语焉不详的情谊。

只是,这段友谊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个月的时间,就土崩瓦解。

接下来,梵高切掉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则回到了巴黎。

用高更的话说:整体来说,我跟梵高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梵高赞美杜比尼、卢索、杜米埃,我都不能忍受。我喜爱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他都厌恶。他喜欢我的画,但是我一开始画画,他就东批评西批评。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于1888年底的冬夜,高更与梵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高更夺门而出,游荡街头,谁知后来他竟然发现梵高手拿剃刀紧跟其后。他便躲进旅馆,不敢回家。

第二日,高更发现梵高切掉了自己的耳朵。

惊慌失措的他,给梵高弟弟提奥留了句话,就匆匆搭车离开了阿尔。

 高更《画向日葵的人》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奥威的麦田里举枪自杀。

南方画室永远不会再有,两人也从此再未相见。

塔希提岛的漂流生活

高更塔希提住所

没有参加梵高葬礼的高更,第二年,前往塔希提岛。

塔希提岛的生活,迎来了高更的创作高峰。

高更《朝拜玛利亚》

因为与社会现代文明的冲撞,这座岛屿无疑成为了高更逍遥解放之地。哪怕岛上生活潦倒至极,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艺术的追寻。

在塔希提停留的期间,他一共创作了77幅作品,其中66幅是女性肖像,其余的则充满着神秘主义的气息。

画中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当地土著。那时虽然塔希提已被法国殖民,但高更深入尚未被开发的内陆,这给他创作提供了更为原始的气息。

高更《怎么,你嫉妒吗?》

他曾说过:

我是野蛮人,也是小孩。野蛮人比文明人更优秀。我的画虽然不蓄意使人震惊、让人张皇失措,但是人人看了以后,都为之张皇失措。这都是我血液里的野蛮人性格所致。

塔希提简单而日常的生活,似乎让他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他写道:

我的双脚因为在石子路上行走而长满厚茧,常常几近全裸也用不着担心被太阳晒伤,文明的味道正一点一滴从我的身上消退,我开始简单地思考。所有属于人类或动物的欢愉,我都享受到了。

在法国仍有家室的高更,在当地迎娶了15岁少女。虽然他仍与身处法国的妻子通过信件联系,但多半也只是表达对子女的思念。

 高更《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

与西方文明世界割裂以后,高更的现实状况并不算好。

47岁的他,身体开始逐渐变差,滥交也让他感染梅毒,双腿长满湿疹,视力也逐步下降。

1897年,他得知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阿丽娜因病去世,五雷轰顶。

在这最绝望和困顿的期间,高更完成了自己生前最后一幅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作品完成后,他决意赴死,服下砒霜,但因剂量过多,引起呕吐,自杀未遂。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高更的一生,都从未向生活与世俗妥协。

梵高说高更是一个从远方来到远方去的人。

他那漂泊而不认命的一生,已足以见得他生命力的热烈与坚韧。

高更《你何时出嫁》

当他漂泊在塔希提的棚屋里时,或许怎么都无法料想到自己的那副《你何时出嫁》居然能在当今以3亿美元(18.7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当时,他那原始的绘画驱动力,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那么简单。

《月亮和六便士》里说: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知道什么真正属于自己,哪怕痛苦,哪怕孤独,也依然为自己战斗着。

我想,这便是高更的一生吧。

别泄气,亲爱的勇敢朋友,

永远站在战斗的前列去。

骑士们有一天也会从庙宇中逐出的。

——保罗·高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恋、自大狂的野蛮人,但还是我们喜欢的高更!
高更 ▏用六便士换来月亮
高更: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渣男”的疯狂与伟大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的巨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