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谈艺术课的教育与管理——“拉二胡教法”

我谈艺术课的教育与管理——“拉二胡教法”

扬州邗江公道中心小学:许在军

学生是艺术教育的对象,我就把学生看作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器具——二胡,演奏者就是老师我。我要让我的“二胡”发出美妙动人的音乐,我就要想出多种演奏技巧,让二胡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1、学做二胡——培养兴趣,艺术教育的起始

我的舅舅幼年时期就非常酷爱二胡的旋律,因此,他自己动手制作了二胡,最后终于成为扬州地方的二胡演奏名人。我说我舅舅并不是要学生一定都来学做二胡,而是要学生从认识你所酷爱的艺术出发,比如你是爱好腰鼓的学生,首先可以尝试自己去制作那个腰鼓;你是爱好扬琴的,你可以尝试去自己制作扬琴;喜欢古筝,就学习制作古筝;你是喜欢二胡的,你可以尝试去制作二胡;喜欢书画的,可以学习制作毛笔。不一定要求学生制作所用材料的质地完全标准,但可以从行状上尽可能相似。

学生制作器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开始劳动创造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艺术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其实,让学生学做自己将要运用的器具,这不仅是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真实有效的体现(目前,我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越来越弱),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付出了汗水,懂得以后要爱惜自己的器具,了解了这器具的奇妙,懂得如何让这个器具在自己的运用中发挥它最大的魅力,也能坚定在以后的运用中保持应有的持久性,因为他明白了,自己手中的这个器具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不能浪费它,不能对不起它,要好好利用它。

2、注意拉里弦和推外弦的结合——劳逸结合,艺术教育的持久。

其实,二胡也就只有两根弦,但是我认为,也正因为它只具有两根线弦,却能演奏出那么动人美妙的音乐,所以,我觉得二胡这个音乐器具本身的魅力是巨大的。

二胡的里外两根琴弦分别是高音琴弦和低音琴弦,一首美妙的音乐也就是通过演奏者的拉拉低音的琴弦,再推推高音的琴弦,就能让我们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心里觉得特别舒畅。

我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当好这个演奏者,推推高音琴弦,再拉拉低音琴弦。这里我要说的让学生接受一下高音,意思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训练一会儿;而再让学生接受低音,意思就是让学生放松休息调节一会儿。如果带领学生一味追求艺术教育的高境界,那是不现实的,会让一些学生学而生厌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兴趣也是广泛的,过于提高要求和压力,会让学生觉得喘不过气来,进而有原来的一般兴趣变得索然无味。我们艺术教育的管理,实际上不要只忙于追求眼前艺术的如火如荼,不要只追求眼前的欣欣向荣,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切不能在学生心里播下这样的种子:昨天是酷爱,今天剩下爱,明天变不爱,后天变厌烦,外后天再生恨。我们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要让学生对于某种兴趣由一般爱好变得如痴如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管理才算是起到了与时俱进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课外艺术课(腰鼓)的时候,对于课外艺术活动的管理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学生来到室外,多数学生从宏观上就感觉到没有在房子里,就似乎没有了一种束缚,因此他们变得讲话和跑动得厉害,所以这里就需要老师对症下药,去迎合学生的这种放松心态来训练学生。我就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训练,就让他们自由活动(或者坐下休息)3分钟,再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再自由活动3分钟,这样,一节课的集中训练可以分3——5个的时间段去训练。这样,学生觉得学的轻松,又学的愉快。说到底,学生其实就是需要的这种氛围,他们之所以喜爱你这门艺术,就是因为它不需要像学习语文和数学那样,“听,说,思,写”的节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也正因如此,艺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变得不再寂寞,不再孤单,不再压抑……使他们的身体健康,更令他们的心理健康!

3、注意左手按弦和右手拉弦两手的协调——“锻炼身体,训练大脑” 的艺术功能

拉二胡主要靠什么?靠的是两只手的发挥和两只手的天衣无缝的配合。

艺术是什么?什么叫艺术?有学生问我,我的回答是:通过你的劳动创造,将某件事物以优美的形式得以展现,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是否确切,但我还是以自信的目光回答了学生。也有学生问我“武术是不是艺术?”,我模棱两可地回答:“可以算是吧。

是啊,艺术,我觉得应该是“心灵智慧的展现和劳动成果的展现”,智慧就是创新,成果就是神奇。像武术,其动作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创造,其表现让所有观众心驰神往,其功效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也健全了自己的心灵,更让所有观众称奇折服,所以,我认为它应该算是艺术。所以,我在教学生艺术课(腰鼓)的时候,既注意动作优美,又注意强身健体;既注意手脚的运动,又注意加以搭配适当的口令喊出;既注意头部的运动,又注意眼神的配合;既注意身体的运动,又注意心灵的感应。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腰鼓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无处不在!腰鼓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训练大脑的发展,艺术无所不能!但不管是腰鼓还是其他什么艺术,它都需要一个天衣无缝的配合。

4、注意拉二胡的左手、右手和神态的结合——“精气神”艺术的灵魂。

二胡拉得好,不仅要注意左手和右手的配合,还要看他的神态是否已经和音乐融为一体,同样,学生是否学得情趣盎然,是否全身心投入,就要看学生的精气神是否被老师充分挖掘出来。为什么要让艺术来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呢?

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什么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也正因以上原因,我们的艺术训练必须让学生的“三宝”得以锻炼提高。这不仅是艺术的功能内涵,更是我们开展艺术课的宗旨。

如何让学生的精气神得以体现,我的做法是:(1)打鼓之前,就来“精”。打鼓前,我要检查学生的站立时的样子,面部的精神面貌,目光炯炯有神,面色朝气蓬勃。(2)打鼓之时,要有“气”。打鼓时,我要检查学生的动作是否有力,听到的鼓声铿锵响亮。(3)打鼓之时,要来“神”。打鼓时,我要检查学生的动作是否连贯优美,显得神气活现。

5、学会二胡的翻调——让大多数同学喜欢艺术。

拉二胡的人都知道,二胡有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乐范围,涵盖了音阶的“宫商角徵羽”,也就等于八卦的“金木水火土”,也就像我们人的身体内脏的主要组成“心肝脾肺胃”。

我们就要让多数同学觉得,这艺术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我们身体内部的五脏“心肝脾肺胃”,它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可亲,那么的讨人喜爱。我们祖国去年举办的2008奥运会,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家喜爱并传唱的艺术,那就是一首歌,而这首歌不是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却是另一首歌《北京欢迎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北京欢迎您》主要涵盖了“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所以它才变得令大家都觉得,它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好唱。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管理也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品味出,艺术和他们是那么的接近,那么的亲切,它真的能给他们带来许多快乐,而不是带来了学习以外的另一种负担。

如何翻调,我在训练学生的腰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充分利用学生上课外艺术课的好动的特点,一边让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一边让学生跟着从嘴里发出“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声音。这样,我带领学生在完成了动作要求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配音”,这就满足了学生在课外好动和乘机发泄的欲望,因此学生觉得腰鼓这门艺术课真有趣,所以,他们有时候下课了,还在一边散步一边喊着“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6、学习除拉以外的技巧——让艺术百花齐放。

二胡在演奏时,除了拉弓来发出声音,还有其它手法,如颤弓、顿弓和抛弓。民间有句话叫“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样在我们的艺术教育道路上也是如此。

学生终究是孩子,他们对自己可以说是了解,也可以算是不了解,有的东西通过实践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原来喜欢舞蹈比喜欢乐器更强烈,这其实在我们成年人里面也有这样的情况,寻找了半天的爱情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连古代大诗人辛弃疾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为何不从中得到启迪呢?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

所以,我们要做到百花齐放,如何做到百花齐放呢?我在进行课外艺术(腰鼓)教育的同时,利用中间休息调整的时间,顺便安插其他学生的特长表演,这样既能有效控制课外艺术课的课堂纪律,又能展现某个同学的特长让他自娱自乐,还可能激发其他同学的艺术情趣,说不定,这个表演的同学就在这次赞扬声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某个欣赏他表演的同学,也许就在这次观看后,产生了一种冲动,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7、学会自拉自唱——培养学生的多才多艺

二胡拉倒高的境界,应该能自拉自唱,而自拉自唱的艺术一定会引来大家的嗞嗞赞叹,是啊,音乐与歌声的和谐搭配,简直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人们不仅被这和谐的音乐所感染,更被艺人如此多才多艺的本领所折服。也正因如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多才多艺。

况且,一个人的爱好也不见得就只有一个,我们老师应该大力挖掘才是。更何况,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是素质全面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体现,这不正是解决我们目前多数学生存在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吗?

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才多艺呢?我的腰鼓艺术课一般是在课外上,但如果是下雨天,我就让学生在教室里举行才艺展示会,不管你有什么绝技,都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展示。结果,表演过绝技的同学洋洋自得,我就夸奖他:“你除了腰鼓打得好,还有这么多的技能,你真行!”其他同学听了,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8、学会拉慢弓与快弓——难易穿插的艺术教育。

学好二胡,得先学会慢弓,然后再学习快弓。而一首曲调里面又包含着慢弓和快弓、快弓和慢弓……这无数次的穿插变化。同样,我们给学生上艺术课,也要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体会到“由易到难、再由难到易,再由易到难……”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也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才会:懂得艺术,追求艺术,酷爱艺术。

为什么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循环呢?这是因为,如果一直学习简单的,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一直学习困难的,学生又会觉得难于登天,所以,这两个极端都会造成学生对学习艺术的积极性的磨灭。

如何做到难易穿插,我在教学(腰鼓)艺术课时,先学习单点的敲打,因为单点的敲打比较简单。然后,再学习双点的敲打,因为双点的敲打要比单点难一些。最后再学习花点的敲打,这是最难的,可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学生终究会学会,我一但发现他们会了,并有了无趣的表现,我又增加脚的踏步和腰部的扭动,可我忽然又发现,他们变得手足无措、七手八脚了,于是,我在训练了这个难度动作几分钟之后,不等他们都学会,便又回到了之前学习的简单的鼓点动作,让大家跟上节奏,产生鼓响人欢的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等下一次训练时间再练习今天没学会的困难动作,直到他们学会为止。以后,我又增加边点的敲打,边走边打,边走边跳边打,边走边跳便走成图案边打……总之要让学生觉得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让他们感觉说学就学,学也学不完。

以上观点,仅是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谈了我对艺术课教育与管理的一点认识,可能还有许多不到之处和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课的八个诀窍
中人教育名师权威指导:说课的艺术
如何听评课
二胡演奏第一课“运弓”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说课艺术,普通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中的N个不等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