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芒克:将生活付诸东流 夫子书话

芒克 图/网络资料
  有人说芒克是“中国最牛的人”, 一生只工作过两年,用别人的钱自在地浪迹天涯,
  到50多岁又开始画画。从诗人到画家,芒克不当回事地说那只是为了养家。他经历过最动荡的年代,至今毫无架子,保持开心,没太多钱,但用他的话说,“要过一种贵族的生活”,即,绝不为了什么而活趴下了。
  与他同时代的人后来往往为名所累,这在老芒克那里从未成为问题。
  62岁,他依然笑眯眯地、开心地,把生活付诸东流。
  歪打正着成为诗人
  那个年代,许多语言还保留太多时代的痕迹,要表述新的冲动,却找不到新的语言,但芒克做到了。唐晓渡说,“他之所以在当时就能写出那样的诗,其实并不足怪,因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本能地忠实于自己的直觉、情感和想象。”唐晓渡写过这么一件事:1979年夏天一个晚上,芒克喝酒至深夜,独自晃到东四十字路口,一边当街撒尿一边对着街道演讲:“诗人,中国哪有什么诗人?你们说,中国有诗人吗?”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芒克的诗作在后来不如“朦胧诗派”其他人影响大,即便他是写得最早的。他从不向报刊投稿,也不会请人写评论,“什么‘朦胧诗’、‘朦胧诗人’,都是一帮评论家吃饱了撑的,无非是想自己捞好处。有人顺着竿往上爬,也是想捞好处。诗人就是诗人,没听说过还要分什么‘朦胧’不‘朦胧’的!”
  我生于希望的20世纪50年代,长在跃进的60年代,其实算起来真正的“活”,应该是在白洋淀插队的70年代。
  “文革”中我父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学校有什么活动也不让我参加了,直到1969年初去白洋淀插队,这也是多多(本名粟世征,诗人)拉我去的,当时正年轻,觉得离开家跑外面挺好。当时白洋淀周围很多村住的都是知青,听说北京去的有两百多人,我们那个村等于是个岛,都是老房子,景致也挺好,甲鱼泛滥都爬到村里,还有螃蟹,都吃腻了。
  现在的年轻人离不开的是电脑,那时的年轻人离不开的是野地。我们像是“吃梦”的野兽,看到书就像看到梦想,所有传到我们手上的书,被我们称为“粮”或者“药”。我们这个圈子里基本是干部子弟,每家都有一些藏书,能看到一些唐宋诗词,还有西方翻译来的诗歌。我觉得人真应该看看诗,这种东西有意思,小说反而没多大意思,无非是听别人讲故事,我自己的故事比它丰富多了。但好诗人都是很有智慧的,读诗你可以看看人家脑子里有什么,你的脑子里有什么,会发现人跟人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智慧和不智慧的差别。
  当时我们都痴迷诗歌,居无定所,也不知为了什么,偷偷摸摸地生怕被抓起来,还是写。也没想过以后怎么样,还烧掉了不少。1973年我和多多诗歌竞赛,说年底一人拿出一本诗集,看谁写得棒,我们俩每次交换诗歌就像决斗前的情敌交换手枪。还真写出了不少,觉得写诗跟大众没多少关系,跟品位差不多的几个人一起较劲,就能写出好的东西。那时觉得诗人是非常了不得的,是能与神对话的人,叫人肃然起敬。老根子(诗人,本名岳重)对我说我是个诗人时,我就特别激动,诗人啊,那怎么可能?
  现在想想,我成为诗人就是歪打正着。外界说我们是“白洋淀诗群”,其实多多、根子都是我小学同学,哪是为了什么理想聚到一起,那时跟傻瓜似的,漫无目的。北岛也是那时候认识的,他比我大一点,挺够朋友,有什么难处就帮我,我们一直没红过脸。
  1976年我回城了,在造纸厂当工人,一个月38元的工资,月月不够花。厂里的头对我说,“不容易,你算是国家正式工人。”但我受不了工厂的严格管理。干了一年多,到1978年,我看到北岛托人油印的第一本诗集《陌生的海滩》,转变了当初对他诗作的印象,也佩服他真把写诗当回事并敢于冒险。要知道那年月私印这类东西有可能被抓起来,后来北岛、黄锐、高洁帮忙,我的第一本诗集《心事》也问世了。那之后我们更加野心勃勃,觉得大家都写作,没有地方发表,想豁出去一把。那一年的10月份,我们成立了《今天》编辑部,到12月22日深夜,在陆焕兴家的小平房里,我们把第一期印完了,骑车到东四一家饭馆吃了顿饭,决定由北岛、陆焕兴和我三个人去张贴。分别时有点悲壮,北岛还把我们每个人的自行车牌照给涂改了。那两天我们骑车跑遍北京城,把《今天》贴得到处都是。
  第一期就收到大量的来信,第二期我们把编辑部的地址写出去了,收到好多信要订阅。以后每期印1000份,搞了两年。因为办《今天》,厂子不让我去上班了,还要我做深刻检查。我检查什么啊?很讨厌,我就不去了,一心一意做杂志。编辑部专门开了个会,决定给我每个月发点工资,二十几块钱,按星期给,怕我一有钱就喝酒花没了。我是《今天》编辑部里唯一一个拿工资的人。后来收到厂子一封信,说我“旷工几百天”,被开除了。多年后我去以前居住地的办事处找档案,人家都说“没这人啊!”后来是在“失踪人员”里面找到了我,档案就是被开除公职的通知书。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退休金,这个社会好像跟我没多大关系似的。
  《今天》让我觉得有事情可做了。做了两年,上面勒令停刊,我就又成了闲人。
  无业游民的日子
  有一天腾格尔请芒克和另一位朋友吃饭,席间聊起对他自己的评价。芒克想了想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那段激荡的日子他已不愿回忆,留在他的话语里的,只剩下最轻松的日子:不断地被邀请,参加各种诗歌节,去不同的国家访问,上台花几分钟朗诵一首诗歌,更多的时间用来满世界瞎转……芒克说,他一直是无业游民,倒也不再恐慌什么。
  《今天》停刊后,我们成立了“《今天》文学研究会”,还私下印了三期《文学资料》,过了两三个月大家就散了。当时很多作者已在官方杂志上发表作品,逐渐参加作协,各走各的路了。我也理解,从无名的文学青年变成承认你是作家,官方的魅力还是挺大的。
  我对进入作协没兴趣,因为种种原因它也不要我。那时候我挺惨,开除是一件严重的事,基本只有犯罪才开除公职。我被开除之后母亲特别担心,拼命给我找临时工,有两年时间我在一家医院看大门,一天一块钱,不去就不给。被开除后的三年当中,我在北京住过一百多个地方,这个朋友收留两天,那个朋友家蹭两天,不敢回家,怕回家父亲跟我急。
  到1984年,阿城拉我一起,和栗宪庭三个人开公司,叫“东方造型艺术中心”,跑城串县拉生意,半年后公司倒闭。后来又去了一家打着中华旗号的公司,我是总经理助理,工资很高,每月好几百,还配了汽车。只是好景不长,干了两年又解散了,我又成了无业游民。
  1981我出了诗集《旧梦》,1983年出了诗集《阳光中的向日葵》;1986年、1987年产量很大,我疯狂地写,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法国文化部邀请中国作家到巴黎,我也在名单里。当时其他人都是作协成员,我不是,官方不让我出去,最后我办了个私人护照,起飞前一天签的证。那是1988年四五月份,在巴黎待了十天后其他人都回来了,法国把我留下了,好多城市邀请我去访问,给钱、管吃住,住几个月都行,条件是给他们写一首诗。我在那儿住了一个月就快疯了。我不会外语,也没人跟我说话,就像一个傻子,整天在海边瞎逛,那诗写完之后我立刻拜拜。之后又有许多国家邀请,我就以法国为中心,满世界跑。那年12月23日,是《今天》创刊十周年,因为已经和北岛约好在北京庆祝,我就回来了,还搞了一个奖,颁给了多多。那时我有出去的机会,但我出去干吗呢?出去我能说自己靠写作活着吗?写作是需要环境的,在外面我写不出来。
  1992年我又去参加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九月份参加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我不停参加这种活动,反正别人邀请出飞机票火车票,管吃管住还给出场费,上去朗诵一首诗也就几分钟,我觉得挺有意思,可以满世界转还不用花钱。
  整个90年代我一首诗都没写,是因为突然间有点心灰意冷。《今天》停刊其实就是我理想幻灭的时候,我认为那是在某种利益诱惑下,人很容易被瓦解。到现在我也不太相信许多人能一块做成什么事,还是只能独立做自己的事。那之后我就不愿意参与什么集体行为了,别人请我帮忙办杂志,我也不愿意。
  这些年我一直是无业游民,倒也不恐慌什么。社会的发展和我的意愿相符,曾经我们希望能够自由,现在不工作、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是一种自由;同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也明显发展,这都是好事。
  过一种贵族的生活
  以诗闻名的芒克这些年以画为生。如今他住在宋庄,生活规律:上午画画,下午打个盹,晚上和朋友喝酒聊天。他把这叫放松而非应酬,“纯应酬的话我还真不应酬了,我对当官什么的不在乎,在我眼里他们什么都不是,我去的地方肯定是我愿意去的。”喝到十二点就回家,从不熬夜。他喜欢这清净,因为“搞创作的人必须独自一人闷着”。
  2004年,我开始画画。是因为老婆怀了孕,我们租着房子,没办法了,艾丹赞助了颜料和画布,我只管画,画完他印请柬、找地方办画展。结果现在画画成了我的职业,卖手艺。出发点就挺商业的,就想画的东西别人能够喜欢、收藏,所以我尽量画得色彩好看、喜庆。最初用刀,试过用笔画,费劲,还得把颜料调稀,用刀快,有效率。我画一张画也就一个星期,天亮了起来开始画,有时候中午饭也不吃,挺玩命的。我画过人物,也画风景,不参考什么,完全随着自己内心,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最初我不知道颜色怎么搭配,毕竟我没有专门学过这个,时间长了就会了,有经验了。我也不觉得自己在画画上有什么天赋,就是瞎画,有人欣赏、愿意出钱买,我就挺高兴的。
  画画是个体力活,但会让人越画越愉快。写诗则是越写越痛苦,要琢磨得很深,所以我轻易不再写诗,真天天写,都要写成疯子了。我现在很少写作,偶尔写也是随性而至,但相对于画,我还是比较在意诗。也有人给我一个字十五块,叫我写篇文章吹捧他,我觉得一个字十五块算什么,写这种文章背地里招人骂,不好意思。现在也有人请我写序,我能拒绝就拒绝,不是你想写的还要硬写,太费劲了。
  现在活得挺愉快,经济上马马虎虎过得去,我挺知足的。追求太多,活得又累又不愉快,没意思。做自己的事,做的过程就是愉快的,不要老等着别人给你结果,没有结果就不愉快,那就是活该了,哪有那么多结果啊。朋友们聚在一块,我最爱说的就是“开心”,要是一个个闷头耷脑的,散伙儿得了。咱们过得是贵族生活,你起码要高傲一些,高贵一些,不能为了点什么活趴下了。这跟钱没什么关系。我有个德国朋友是个著名记者,一个月收入最少也有一二十万,他特别羡慕我,说我虽然没他有钱,但我去过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他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休假,还得自己花钱出去。我虽然没钱,但各地走遍没一个地方是我自己花钱去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没到三十就想过日子,那当然不行。你没到那份上不能要求那样的日子。二十多岁时因为《今天》我有了名气,结果一下子被灭了,狼狈不堪;生活慢慢好起来要到40岁以后,等彻底好起来我都50岁了。今年我62岁,想起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事,就像别人经历的一样,不管那时挨过什么样的饿、受过多大的罪,也都扛过来了。
  有人说我淡泊,倒也不是。钱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有就有的,想做有钱人,你得有这命,老话说“人生由命,富贵在天”,多少人都是往死里弄,结果栽到钱上了。也有人想写好诗,但有多少人能成李白杜甫?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有人认可或者自己开心就行了。我经历过这么多事,也就看明白了,愉快、有创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贪欲多往往换来的只有失望。
  有人说当诗人们都去画画,意味着“诗人已死”。我觉得诗人不可能都去画画,这跟“死”有什么关系?尽管诗歌在今天已没有太大市场,但写诗的人依然很多,自娱自乐,就像很多人在画画,也挺好,别求着当画家就完了。不要把成名成家当回事,外人认也好不认也罢,再过几十年谁还会记得你?到我这个年纪,也不要谈什么理想,都是知天命的人了。我现在一点也不怀念过去,经历了就经历了,就觉得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依然要奔忙、生存。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4《收获》选读·专栏 | 明亮的星:叛逆的芒克(陈东东)
多多归来,诗歌归来
诗派画家开画展绝不是在玩票 专访芒克王琪博
【探索诗歌】江苏 刘盛烺: ||摘星照梦119期
北岛与《今天》: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文学与艺术》【大家脚印】阿民:今天,诗歌流过这片土地——著名诗人林莽“白洋淀诗群”寻根剪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