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维华先生《论诗十绝句》之我见

     论诗绝句是中国传统诗学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发端,“后人踵事增华,作者不下七、八百家”,经久不衰,代有佳作,尤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王渔洋《戏仿元遗山论诗絶句三十二首》影响为大,吾乡先贤姚莹也有《论诗绝句六十首》传世。近人如启功先生即有《论诗绝句二十五首》、《论词绝句二十首》(另有《论书绝句百首》)。以诗论诗,殊不易也。
   十余年前,吾乡诗翁周维华先生曾手书《论诗十绝句》示我,读来觉其明白晓畅,冲淡平和。如今先生既殁,重新品味,深感这是先生毕生写诗、编诗的真体会,且不同于一般论诗绝句多重于对诗歌史和代表诗人的评论与梳理,先生《论诗十绝句》专门从诗歌创作论的角度,以极其浅易的语言集中论述旧诗创作的诸般技巧,尤其对初学诗词者颇具指导价值。

 

周维华《论诗十绝句》

一花一剌爱分明,异曲同工捧赤心。
为事为时抒己见,从来无病不呻吟。

不爱浓妆爱白描,语言朴素味偏饶。
水流花放无拘束,神韵天成格调高。

自古诗歌贵意新,过时老调有谁听?
效颦千载犹贻笑,切莫人云我亦云。

注解成堆事可哀,休罗僻典逞英才。
名篇一例无雕饰,天籁多从信口来。

小题莫作巨篇吟,惜墨端宜似惜金。
量体裁衣精选料,休将夏葛制冬衾。

咏物何须面面同,如真如幻爱朦胧。
工夫妙在留弦外,袅袅余音诉隐衷。

忌医讳疾病难除,诗友磋磨获益殊。
一字点睛通首活,虚怀从善莫踌躇。

诗成犹应细推敲,反复增删莫惮劳。
淘尽泥沙金自见,连城美玉在精雕。

诗才人品总相关,逆意违心调不弹。
要与梅花同气质,迎风傲雪抗严寒。

登高眺远豁吟胸,时代风云在眼中。
应有雄心干气象,常将彩笔绘工农。

   

   吾乡枞阳,古桐城之东南二乡,山川秀美,自古文风昌盛,素称“文章之府,诗人之窟,气节之乡”,是桐城派的发祥地和大本营。而桐城派不独指桐城古文,也包括桐城经学、史学和诗学等。桐枞诗歌自明末钱澄之、方文之后,名家辈出,昔有《龙眠风雅》、《枞阳诗选》、《桐旧集》可纪其盛,今有新编之《枞阳风雅》和20余期《枞阳诗词》以及县内数百家诗人个人诗集可证“枞阳诗窟”诚非虚言。清姚莹于《桐旧集序》曰:“钱田间振于明季,自是作者如林。是以康熙中潘木崖有龙眠诗之选,犹未极其盛也。海峰出而大振,惜翁起而继之,然后诗道大昌。盖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以及元明诸大家之美,无一不备矣!海内诸贤谓古文之道在桐城,岂知诗亦有然哉。”而旧诗于新中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直至文革之后方公开盛行。枞阳诗词亦因此再度蓬勃兴起。此中,《枞阳诗词》主编周维华先生主席吟坛,可谓承前启后,居功甚伟。
   周维华(1927-2009),字性水,笔名涛声,男,安徽枞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枞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主编。幼承家学,笃爱诗文。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于诗艺研究,创作诗词千余首,主编《枞阳诗词》一至九期,总计六千余首,约计三十万字。著有《浪花集》、《涛声诗词选》等。先生于自我创作同时,在编诗、改诗及与新老诗友交流过程中,积极继承传统,传播诗艺,于当代诗词创作多有研究与思考。《论诗十绝句》即其诗歌理论之集中体现。
   综观前人所作的论诗绝句,不论是论历代之诗,还是论一朝之作,多是以诗史为经,以诗风为纬,以代表作家为切入点,由此论述诗歌流变的历史和自我的诗歌主张。因此多属诗歌批评论和诗歌史论。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即由庾信、初唐四杰来论述魏晋六朝到唐朝的诗风演变;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则以“诗中疏凿手”自任,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其喜爱淳朴自然、反对雕琢华绝的文学观。就是今人之论诗绝句,也多循此路,如网间有咏馨楼主作《论诗十绝句》,分别论钱仲联、王蘧常、钱锺书、苏渊雷、冯振心、饶宗颐、沈轶刘、陈永正等当代诗坛名家,均以人系史,以诗作阐发理论。
   相较而言,周维华先生之《论诗十绝句》,则专从诗歌创作技巧来论诗,几乎涉及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我以其为诗歌创作论。如《论诗十绝句》其一论诗歌选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关注时事,爱憎分明,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其二论诗歌语言,主张用语质朴流畅,多用白描手法,反对过分修饰渲染;其三论诗歌立意,主张立意贵新,新时代须有新思想、新情感和新境界,反对陈词滥调,“蹈袭前人之陈句”;其四论诗歌用典,主张用语自然,反对用典过多“掉书袋”;其五论诗歌体制,主张量体裁衣,要根据内容来选取适当诗体,反对小题大作,主张用笔宜简,以求言约义丰;其六论诗歌修辞,主张造语须新奇摇曳,多用双关,以求蕴籍隽永;其七、其八论诗歌的修改打磨,主张诗歌作成之后,应多与诗友和读者交流,多向诗友请益,吸收读者意见,从受众角度修正创作,同时自身要加强炼字,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以臻精品;其九、其十论诗歌创作主体诗人的自我修炼,诗品如人品,“功夫在诗外”,欲作诗必先做人,主张诗人要有风骨,有自我的远大抱负和高洁情操,登高眺远,要有历史情怀和人民意识,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此才能写出高格调的好诗,正所谓“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是胸襟以为基,而后可以为诗文!”(清叶燮《原诗》)
   总体来看,周维华《论诗十绝句》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诗歌创作技巧与其诗歌主张,概而言之,就是要关注时事,言之有物,自然平易,清新晓畅。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正是桐城枞阳诗学的传承,体现了明清以来的桐枞诗风,其渊源可以上溯至《田间诗学》与钱澄之和方文等人的诗风。钱仲联先生于《钱澄之全集序》云:“方以智、钱澄之二家都是桐城人(现枞阳),在诗文方面,可以说是桐城文派、桐城诗派的先导。二家都是学人,就诗而论诗,则澄之的造诣,在方以智之上。”方文,字尔止,系方以智之叔,二人年龄相近,方以智“坐集千古之智”,以其百科全书式的成就显然高于同代,光耀千古,但就诗歌造诣,方文当在其上。无论是田间诗,还是尔止诗,皆贵真尚朴,平易晓畅。朱彝尊称田间诗曰:“心存忠义,地处闲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田间一集,庶几近之。”韩菼称之曰:“读先生之诗,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度王孟而及陶矣。”施闰章评方文《嵞山集》诗曰:“尔止为诗,虽民谣里谚,途巷琐事,皆可引用。兴会所属,冲口成篇,款曲如话,真至浑融,自肺腑中流出,绝无补缀之痕。”(《愚山集》)由此可见,桐枞诗风,泽被绵远,周维华《论诗十绝句》亦其延续也。
   行文至此,念及余之诗词习作,常感命意过于率真,用语词采过白,或亦桐枞诗风所致也?一笑。前贤勿怪。深恨我读书太少,学养浅薄,辞不达意,草成此文,定有辱曲前贤、贻笑大方处。惜乎而今周维华先生已不在世,否则必报请先生哂正。

   




注:图为周维华先生己卯冬惠示我之《论诗十绝句》手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的诗词散文
品读诗歌 | 致敬李光炯先生
唐诗发展历史
蒋寅|蒋寅注评《清诗鉴赏》出版
名家推介—黄金辉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