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与调腔班社

 清中叶以来,调腔的流传地域渐广。至咸丰年间(1851~1861),调腔已流行于浙东一带。绍兴府属各县,尤其是新昌一带,调腔班社及演出活动颇为繁盛。

最早见于记载的调腔班为清咸丰年间的“群玉班”,李慈铭(1830~1894)《越缦堂日记》多次记载他观看群玉班的演出,如《越缦堂日记补》(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第二册“咸丰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甲申”条云:“是日以赛火神演戏,班名群玉。越伶中推上驷,能昆曲,因命演《岁寒松》、《一捧雪》。”调腔抄本中常见有唱昆腔的折子,此群玉班“能昆曲”,指的是该班社也兼唱昆曲。“咸丰五年六月十三日甲辰”条:“下午诣村庙看戏,复至会龙堰前看群玉班戏。”同书第三册“咸丰六年七月初二日丁巳”条:“须臾抵戏棚,班为群玉,伶人玉枕亦在。”“咸丰六年七月初七日壬戌”条:“夜有月,复偕群从买舟访朱翁子祠,……食顷抵岸,班仍群玉,演戏亦较前者胜。玉枕演《寺警》一出,尤佳。”此玉枕所在的群玉班,太平天国之后,李慈铭与之仍有交往,《越缦堂日记》第六册“同治四年八月初九日辛丑”条载:“观群玉班演剧,部头玉枕素面色艺名十余年。今乱离潦倒,年亦长矣。……即令玉枕演《入梦》、《寻梦》,登舟观剧,逹旦。”(《越縵堂日記》第六冊《孟學齋日記》乙集中,北京浙江分會,1912~1949年,頁60)

此外,李慈铭还提及调腔家班“玉茗群玉”,《越缦堂日记补》第三册“咸丰六年六月十三日戊戌”条:

十三日壬戌,晴。侵晨归家,下午访宗祠,观剧。班名“玉茗群玉”,乃萧山汤金钊从子某所蓄者,其服饰为乐部中第一。夜,风月更佳,偕群从坐水棚观戏,命演《还魂记》、《幽闺记》诸剧,至五更始归寝。

继“玉茗群玉”之后,又有“应群玉”、“双鱼群玉”、“双鱼锦林”、“双鱼贤记”等班社陆续成立,“群玉”遂成为调腔班社的专名,晚清民国时期有调腔班社“连陞群玉”,活跃于新昌一带。清末民国时期的调腔班社,绍兴一带有“老大舞台”(1904年组建,约1924散班)、“丹桂月中台”(擅长演《西厢记》、《玉簪记》)、“天蟾舞台”、“文秀舞台”、“新大舞台”、“共和舞台”等,萧山有“甡生舞台”,又有活动于绍兴乡间道墟的“春仙舞台”(详见《从“余姚腔”到“调腔”》,《华东戏曲剧种介绍》第五集,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5,页45~6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缦堂日记 --桃花圣解庵日记-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电脑藏书)
连载(64):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姚玉芙
《越缦堂日记》的版本及整理出版情况简介
秦腔名伶耿善民
【原创】少年张君秋从艺之路(五)长庆社搭班
瓯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