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灣當代詩歌精選(4)

 

陈义芝作品

 



陈义芝(1953—),生于台湾花莲。1970年开始写作。高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1997-2007年任联合报副刊主任,现于台湾师大国文学系任教,主授现代诗、文学批评。出版诗集《青衫》、《新婚别》、《不能遗忘的远方》、《不安的居住》、《我年轻的恋人》、《边界》及散文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等十余种。另有学术论著《声纳:台湾现代主义诗学流变》、《现代诗人结构》等。曾获时报文学推荐奖、联合报最佳书奖、台湾诗人奖、金鼎奖、中山文艺奖新诗奖及散文奖。诗集有英译本TheMysterious Hualien (GreenInteger)、日译本《服のなかに住んでいる女》(思潮社)、《台湾现代诗Ⅱ》(国书刊行社,与焦桐、许悔之合着)。

 

无事

──有赠

            

无事去寻你

带着上元夜的记忆

踩着小径青苔

想一床轻薄缥缃袷被

一双铁线花长尾鸟金箔枕

 

从宋朝书窗

走到唐朝无事庵

听鹪鹩清脆在啼鸣

催写我的红梅诗

深林垂露煎成的药香

此刻在风的对话里

 

无事去寻你

问渔人问樵人

樱花开过你移居何处

莫非白地散鳞纹洒金湖

紫地菊流水绢丝谷

无人能相寻

 

彷佛种在前世的

彼岸花你是

一株浅葱红萌的唐草

一朵金茶笼目的宋雪

辗转于今生

啊又是一年七夕           

 

            2010年写于东京根津

 

秋天的故事

 

我错过我爱的女人,在秋天……

 

金色阳光斜照她一双漂亮的手

我惊觉秋天树杈的迷离,光下滑

斜照她修长的腿

 

我像光,水一样又长又斜的光

穿越她纤巧的足踝,优美的肩胛线

她走动的裙风里再没有其它

 

许多错过就真错过……

 

错过去想一张并不怎么妆扮的脸

错过去想究竟我们谈过什么

或许,只是汗毛的呼吸,秋光蒙蒙的记忆

 

其实什么话都没说……

 

她没给我的东西还真不少

譬如唇的温度,乳房的大小

真实的骨架,还有

 

最最要命的是

她从不给我讲一句话的时间

不给我面对面看一分钟的时间

 

她消失在秋天,我们恋爱很久

又分手很久……

 

                  2006年4月

 

封印

──回到西汉狮子山楚王墓

       

我把你缩小了带在身边

食官卫士都在

服侍的丫鬟各以一枚小小的印

也留在身边

 

我想你的印

如指纹是我的玉握

私语是我的玉枕

暖风是我的玉衣

黑夜使我不醒

 

为了想你

我把秦砖拆卸汉瓦迭来

已着人造好一座新的陶楼

养了陶鸡陶鸭

畜了陶猪陶狗

 

更唤来翘袖折腰的舞娘

作我们爱情的瓦当

任檐前的春色淅淅沥沥

传呼陶盘与壶觞

延续那未尽的欢宴

 

生生继之以世世

为了想你

日月昭昭其光明

风雷震震其号泣

 

度尽兵马写生的残日

我在倾颓的城垣找你的眼神

揭去酒瓮的泥封

用一枚龟裂的小印

为你舌尖那一字落款           

 

没有任何封土能大过

这一枚小小印图

即使是彩霞燃烧的野天

从此也没有任何文献

能盖住这一点铭刻的朱红

 

             2008.03.25

 

24和弦节选

──肖邦前奏

 

241

 

康丝坦雅

清晨的气流盘旋在

黑白交响的琴键

莲雾露出粉红的大冠鹫

因妳蝴蝶般的轻盈

 

242

 

总是朴素着你年轻的脸

在窗前,在雾的侧面,在山谷的边缘

 

夕晖隐去一颗赭红石

隐不去蛇发女妖注视下

我的心

 

244

 

野风徘徊于雏菊坟场

枯黄凹陷处像袋鼠的育儿囊

斜阳静静躺在一块看不清名字的

墓碑

 

245

 

进到山深处,彷佛是心的峡湾

点燃篝火的帐篷搭起我们

未驯服的荒野

未开发的处女林

 

247

 

有了她,华沙就有了春天

 

她穿黑鞋黑袜

一身黑色紧身衣

浑圆似黑鬃的小牝马

 

她是我的芭蕾伶娜

 

2411

 

最教人迟疑那一键轻轻

在光流飞尽水晶灯坠毁后

柔情如冰球

忧郁如钉

唯受伤的手指

表情明确

 

2413

 

手无法接近的距离

眼光和毛细孔的呼吸可以

阳光的碎浪可以

眠梦的身影可以

 

2415

 

来生还要遇见

也许是一对蓝眼睛

也许是山头咸丰草上那双黄粉蝶

也许风大浪大只能暂憩河口

作一条亡命的蛇,被刻画

在倾颓的石柱,为前生留下点滴的

传言

 

24-—16

 

无边际的黑夜

只闪亮一个名字

空气摩擦过唇齿

舌根颤栗

来不及思想就被雷雨

击伤的玫瑰啊

 

● 2417

 

一整疋窗帘在呼吸

在高楼微明的天色

一早起的邻家少妇像熏衣草

凭窗望我

 

2421

 

等待已经好久好久

时间记不清楚的

秘密还是秘密吗

脚步还是当年的脚步吗

我听到的

不是回荡的笑声

是鸽子的叫声

 

            2010.09.19

            

 

 

飘泊之风,抵达之歌

———读陈义芝诗集《边界》

 

■陈芳明(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

 

 

   细读他的诗,可以感受浓烈的秋天颜色。那是季节垂晚时释出的成熟气味,是岁月饱满时呈现的醇厚。秋天意味着辽夐,情感的极致,想象的巅峰。必须历练过生死离合与恩怨情愁,生命的质感才有可能累积起来。跨过中年的陈义芝,迎接的正是这般风景。他的诗笔温暖中暗藏悲凉,热情里透露冷静。诗风的形塑,绝对不是通过文字的刻意追求,而是生命经验的自然流露。

   尝尽伤害的滋味,承受折磨的苦楚,他终于到达那里。那里是生命的边界,乡愁从此迤逦展开。他选择停伫在边界,既看到完整,也发现残缺;既回望从前,也远眺未来;既面对真实,也彻悟虚幻。诗人之眼具有双重视野,只因为他到达边界与越界交接的地方。

   风的意象,注入他的诗行。在诗的密林吹拂着看不见的风,一如思想的飞翔,情感的流动,于静默的对话感知它的存在。然则,那是充满声音与节奏的风。他可能是同辈诗人中最具浪漫主义特质的一位。如果把他放在台湾的抒情传统,那种拘谨却雍容有度的风格,确实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他擅于酿造欲开未开、欲止未止的语言;流动性很强,却不致过于滥情。这种诗风很难命名,称之为边界诗风,庶几近之。情与景相互支撑,也相互牵制,而造就了圆融之美: 

我十分靠近你无法碰触你

四月的风不停穿梭

流星雨一般的你

 

我不能看着你渴望碰触你

可不可以,阿勃勒

五月的阳光已一瓣瓣

拨开风,拨开了

金色全裸的你

———〈可不可以,阿勃勒〉 

   当做情诗阅读,是这首诗产生的歧义。当做咏物诗来读,意义又不止于此,终于达到欲言又止的效果。陈义芝早期的情诗,可能都是为不存在的情人而写,却有特定的指涉。这首诗面对着一种绝美植物,竟疑真疑幻浮现一位情人的形象。阿勃勒是风情万种的夏树,英文称为黄金雨(GoldenShowerTree),绿叶黄花,动人心弦。诗中第一段是四月的风,第二段是五月的阳光,精确点出暮春初夏的季节。诗人投入情感时,静态植物立即化为动态人物。诗题〈可不可以,阿勃勒〉,暗示一种渴望;诗行「我不能看着你渴望碰触你」,则又揭露一种焦虑。全诗因「金色全裸的你」而带有禁不住的诱惑,由于无法碰触而自我压抑。第一行与最后一行之间,紧绷着拉扯的张力,未完成的欲望撑起了一首已完成的情诗。说清楚了甚么,又甚么都没说,正是他欲擒故纵的技法。

   他的情诗特别偏爱声音与节奏,藉由律动的回旋,把压抑在体内的歌释放出来。这种无法具体诠释的情感,再次诉诸于风的意象。捉摸不定的情爱,徘徊在隐晦与身影之间的可疑地带,唯美差堪比拟。 

血比夜更深

比睡更宿命

朝拜最幽邃的礁石

黑夜的风

我带你去异域

———〈黑夜的风──拟歌〉 

   看不见的风,在黑夜更看不见。然而,因情的加持使风变得可以触摸。不容易定义的情感,并非不能定义,主要它是「比夜更深,比睡更宿命」的热血。在到达最后一段之前,情爱是鬼火的雨,是流萤的风,是荒烟的密语,挟带着深沉的忧伤。在一定的边界里得不到宽容,越界而去后便容许存在。边界诗风于此又获得印证:「黑夜的风/我带你去异域」。然而,那竟是未完成的隐喻。真实与虚幻,期待与实现,两者之间似乎是彼此悖离。这样的悲歌,反而是情诗最为媚惑之处。

   抒情的声音,既真切又不确切,因为它比生命巨大,也比生命渺小。摇荡之情启动时,可以震撼天地。但是在发生的时刻,却又无人能够察觉,毕竟那是属于私密的世界。他的情诗之令人着迷,在于他处理语言时,把浓郁的感觉化为客观景物,终于稀释了过于稠密的感觉。他稀释的技艺,仍然诉诸风的流动: 

是风问还是人在问

你好不好?

夜来坐看跨岸的桥影

迅速掠过你脖颈的一抹月光

蓦然闻到甘蔗香的莲雾

我说好。不是风

是心底的声音

———〈归来〉 

   诗中语言的跳接有其内在逻辑,毫不相干的意象并置在一起,为的是暗示背后有一线情感牵系着。坐看河岸夜景的两人不需任何语言,迎风之际内心其实是在对话。情到真处,时时都在问好。把彼此含蓄的关切都归诸于风,正是这首诗的动人所在。诗人刻意顾左右而言他,纳入桥影、月光、莲雾,无非都是在构筑共同的记忆。微风的撩拨,使内心的答问产生流动,这正是陈义芝苦心营造情诗的神来之笔。

   在中生代的诗人朋辈中,陈义芝的情诗直追郑愁予、杨牧、林泠。在抒情传统中的现代诗人,往往不是勇于语言的实验,而是完全从情感的体验中自然诞生语言。世间的爱情可能都不可理喻,但台湾的抒情语言却完全在合理的语言中发展。陈义芝更是如此,他从未创造石破天惊的句法,却能够开出令人意外的想象之花。以〈手稿〉为例,情感的亲密与疏离是这首诗的主题。他以如下四行写出情爱的相互依赖: 

我们,是门与门锁

床与床垫的关系

沙发与脊骨

餐桌与手肘的关系 

   门锁、床垫、沙发、餐桌,烘托出一个家的格局。只有亲密的爱人,才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断裂时,诗中以如下四行结束: 

我留下一部未完的手稿

给你

你留下一个不关的窗子

给雨 

   最后一段的你与我,鲜明刻画了两人的关系。未完的手稿,是未完的爱情遗物,也暗示诗中写作者曾经辛苦经营两人的关系。不关的窗子,则暗示情人负气离家出走的场景。这首诗的前半段是说理,后半段是叙事,结构看似突兀,却非常合谐。几乎很少有诗人敢于做这种尝试,但陈义芝做了相当合理的结盟。尤其是最后两行,具有高度的故事情节。「你留下一个不关的窗子/给雨」,颇能引发联想。诗人舍弃排比对仗的句法,宁用「给雨」,而非「给我」,使想象空间更为开阔,整首诗更强化了「未完成」的气氛。有一种残破悲凉的氛围,徘徊不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飞读诗(第2期)
有些诗,从天堂落下来(一)——《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点梳理提要
就这样一直爱你
【回味经典】相逢与别离
“诗魔”洛夫逝世丨我去远方,为自己找寻葬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