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摘自网易博客<气势宏大肃穆的明孝陵>
气势宏大肃穆的明孝陵  

2012-07-17 09:28:06|  分类: 名胜古迹、文化遗 |  标签: |字号 订阅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风光秀美,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陵墓神道和陵寝主体建筑两大部分。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它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  
       明孝陵被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
  
       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这些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朴拙、威武,气度非凡。
       石像路神道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长615米。由东向西北,依次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这些石雕线条流畅粗狂,气势非凡,起着祭祀、辟邪、威严、礼仪的作用。

 
       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翁仲路神道。
       翁仲路神道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

 
       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这组石雕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

 
       石像端庄威严,是孝陵的仪卫者和守护者。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 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这块碑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块古碑。

 
       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

 
       碑殿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 

 
       享殿: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孝陵殿,即享殿,洪武十六年(1333年)建成,用来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

 
       殿内有一张居说是现存唯一的一幅朱元璋画像。传说朱元璋奇丑无比,画像中也得到了某种印证。

  
         享殿前,东西各有一座这样由黄绿琉璃件组成的神帛炉。用于焚烧祭祀用的神帛和祝版。
 
 
       享殿正北有一道过门,通往陵寝墓主灵魂所居之地,俗称阴阳门,也称内红门。其将陵宫建筑分为前后两区。

      
       享殿后100余米处是一座大石桥,桥长57.5米,宽26.6米,两侧置石雕栏杆,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故名升仙桥。过了升仙桥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

 
      方城东西两侧建有影壁,作“八”字形,下部为须弥座式。壁砖砌,饰有砖雕花卉,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视为明代前期砖雕艺术的代表作。

    
       明楼为孝陵首创的建筑形制,建筑在方城顶部,是孝陵的最高点。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不过遗憾的是,咸丰年间,明楼毁于战火,仅存四壁砖墙。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08年历时一年新建的,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

  
         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方城俯视孝陵。
  
 
       从方城正中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向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

 
       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后人所制。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一座小山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砖墙周长1000米左右。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明孝陵导游解说词
探访清昭陵
明孝陵之◎◎◎ 建筑布局   总(3)
大明第一陵 明孝陵之谜
紫金山麓探古——南京之旅(中)
揭秘大明孝陵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