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美学
原创 木哥日记 木哥日记 2020-02-22 22:56
Unleashed (feat. Merethe Soltvedt)Two Steps From Hell - Unleashed
1



投影



冬日午后,阳光明媚。

碧波公园,行人三三两两。
附近办公室的白领们,在这里舒展着身体,晾晒着心情。
亥月的午时,应该是全年人们最能感受和珍惜温暖的时刻。
诺贝尔湖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岸边竖立着“水深危险,请勿靠近”的标牌。草地,依然绿意盎然,完全无视季节的更替。
远处,园艺工人牵着长长的水龙头浇灌着花草和树木。巨型的爱因斯坦雕像,静静的注视着这一切。他不羁的发型仿佛依然在向人们讲述着对世界的思考。
草地的尽头,乌桕树的影子投在地上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树木的生命历程,呼之欲出;枝干的遒劲和欢快,扑面而来。

好奇的抬起头,看到的却是蓝天白云背景下冬日乌桕枝条的萧瑟与落寞。

这两幅图都是事实,都是客观,也都是局部。同样的生命,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画面。
角度,即坐标。看过《古今数学思想》,你会发现:人类数学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坐标系不断变化的历史。
这个世界,就是数学的投影。而数学的能力,就是投影的能力。
如何定义坐标系?如何理解和融合不同坐标体系下的组合投影?就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关键。




生命



按两分法,世界是由能量和信息组成。
能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能量的轨迹。
能量即物质,是相同事物的两个观察角度,质能方程描述了两者的同一性。时间,是能量在空间分布和运动的度量。
生,进也。象林木出生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  《说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令者,发号也。—— 《说文解字》

生命,就是携带使命的能量体进化的过程。

所谓使命,就是信息,物理上储存在生命体的基因中。基因信息携带着生命体在过去的印记,也定义了生命体现在的状态和未来与外界的互动模式。

能量和信息,都可以用熵来描述。熵,是混乱度的度量,系统的混乱度越高,它的熵就越高。孤立系统的熵,是逐渐增加的,即不可逆转的走向混乱和无序。

在薛定谔看来:生命是个负熵过程。通过不断做功,利用大分子的有序化来抵抗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化,这样的系统就是生命体。

人类,动物,植物,都是生命体。
动植物在每次的生命轮回中,生命个体作为能量体进行着生、长、旺、衰、死的循环过程。动植物体内的DNA不断的发展演化,信息通过生死交替和轮回进行跨世代的传输。虽然这种信息传递模式,效率低,周期长,但是更有效,更本质。
山川,河流,地球,太阳,星系等宇宙存有,也都是鲜活的生命。
这张从北极拍摄的地球呼吸的动态照片,和人的肺叶收张并无不同。人体的物质,都来自于地球的给予,但是人们很少能有机会从这个角度观察地球母亲。

人类活动的社会现象,包括国家、经济、市场等,也是诸多的生命体集合。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述着自己的语言,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住、坏、空。
人类社会作为整体,也可以看作是生命体。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既是获取能量的方式和能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信息传输模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语言,让信息实现个体间的实时传递。文字,让信息实现跨时空传递。书籍,让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变成可能。印刷,让信息能够廉价的大范围传播;通讯,让信息的实时传输变成现实。
螺旋结构,可以作为观察世界的坐标系。而阴阳,可以作为坐标刻度。
螺旋结构本身就是阴阳合体的结构,低频直流分量为阴,高频周期信号是阳。
在生命体中,能量为阴,信息为阳。
能量,是周期运行和循环的,即生命物理体在世间所体验的生死迭代;而信息,是单向成长和发展的,生命信息体通过个体间互动在生命周期内进化,通过基因来进行跨世代传递。
在生命体中,阴是以阳的方式运动的,而阳是以阴的形式存在。
用信息换能量的过程,是无限游戏;用能量换信息的过程,是有限游戏。无限游戏为阴,有限游戏为阳




美学



Aestheica(美学),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拉丁文Aestheica,来源于希腊文Aisthesne(感性),所以美学学科开始被认为是感性学。

虽然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是人类探索美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决定于数的关系,并且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次序、匀称与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
老庄开创了道家美学的传统。老子提出和阐述了道、气、象、虚、实等概念。庄子提出了超功利、超逻辑的“游”的境界,是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先河。儒家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最高的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古今中外学者对美的探索,经历了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过程。

人对事物的态度有三种: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

实用或功利的眼光,主要关注事物的实用价值和实用价值相关的性质;科学或逻辑的视角,主要研究事物本身的客观和物质属性;而审美的心胸,则关注美感或意境本身。

在主客二分的思维中,科学认知或实用眼光顺理成章:先看清楚这是什么,然后再想想对我有什么用。

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中,人与万物有机共栖于世间,人与物,人与人在精神上没有任何隔限,所以每个人是自由的。审美,不再是认识,而是体验。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

朱光潜说:美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宗白华说: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

学者们在著作中罗列了意象世界的诸多特征和审美案例,但是未能对于美和审美的本质给出清晰的定义。




共振



如果从能量和信息的角度来看,就很简单:审美就是能量的共振。

共振,是基于频率。频率,是周期的倒数。周期,是相对时间。

在声学中,研究者会在频域中观察声波在基频和倍频处的能量分布。基频,是倍频间的最大公约数。基频,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倍频的能量,决定了声音的饱满和悦耳程度。

基频和倍频,在基频的频率上共振;倍频之间,在处于相互间最大公约数的频率时候,也会发生共振。

根据普朗克公式:E=hv,能量越高,频率越高,共振越密。

在弦乐中,琴弦被拨动后进行自激振动,使琴体,即谐振腔,发生受迫振动,从而使乐器发声。谐振腔的振动放大声音的音量,润泽声音的音色。

收音机,也是通过调整和设定电路谐振腔的振荡频率,来实现不同频道的信息的接收的。当自身电路的频率与天线接收到的外界信号频率一致时,就可以接收和还原出高质量的信息。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信息的产生和接收,都在进行与频率相关的操作。而信息,是能量的轨迹。因此,频率是解锁世界之谜的钥匙。

从共振的参与者来看,共振可以分为多种:物与物,可以称谐振;人与物,可视为移情;人与人,应该是共情;人与己,可视为自在。




移情




中国文人喜欢借物咏怀,言为心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马致远。

男悲秋,女伤春。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应该算是中国古诗词悲秋的巅峰之作。 

这位元朝的曲作家,据说年轻时热衷功名,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民族高压政策,一直未能得志。在独自漂泊的客乡旅途中,见景思情,有感而发。

落魄天涯的老人,看到枯藤老树;年轻气盛的书生,在意锦帽貂裘;卡哇伊的女孩,喜欢鲜花多肉。人们眼中的景物,都是不同人生阶段和人生境遇中自我认知的对外投射。

儒家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

据说郑板桥最反对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他认为:真正的爱鸟,就是种很多树,变成鸟国鸟家。早起时,林中到处鸟叫,鸟快乐,人也快乐。这,叫做“各适其天”。

无独有偶,达芬奇传记记载:“当他经过卖鸟的地方时,他常常用手将它们从鸟笼中拿出来,按着卖鸟人的价格付钱给他们,然后将鸟放飞,让它们重获已失去的自由。”

世间的仁者,他们只是懂得欣赏生命的活泼与美好而已。他们在践行自己对的生命方式的理解的同时,也会以同样的模式对待世间万物。这些,是自己对生命方式理解的对外投射。

人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就像收音机的谐振电路,不断地收索和放大着与自己频率相匹配的信息,同时忽视和抑制着与自身频率不符的信息。

世间的一切,都是自我关系的对外投射。投射在外物上所产生的共振,就是移情。当人们接到携带同频信息的反馈能量时,会增加自身能量的振幅,感觉受到支持和慰藉,这就是审美体验。

基于这样的认知模式,就可以理解很多现象。比如: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独立思考。因为独立思考,会让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不同。如果人发现自己和他人不同,就无法建立同频能量的回馈链路。这种回馈能量,对于人们增强自我认可度,维持心理平衡和安全感,具有重要作用。




共情



共振现象,发生在人之间,叫共情。

共情,也称为同理心,就是坐标变换,以对方为原点进行感知和思考,并予以响应。这种坐标变换的速度和程度,就是常说的情商。

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坐标变换需要反复进行,彻底进行,快速进行,这就是对能量和频率的要求。

张小龙曾说,乔布斯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乔布斯最厉害的地方是他1秒钟就能变成傻瓜,而马化腾大概需要5秒钟,而我差不多需要10秒钟。”

所谓的傻瓜,就是用户,没有任何产品认知,技术背景,商业头脑的普通用户。产品理解和响应了普通用户的需求,用户也自然就会帮助企业达成商业上的目标。

在甲骨文中,“商”的图形是用一把锥子在岩石上凿穴凿窗。商,也被命名为凿洞而居的部落和时代。夏人开创了农业生产,商代开始了商业贸易,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

商,从外部推知内部情况。字形采用“冏”作边旁,用省略了“早”的“章”作声旁。—— 说文解字。

商,后来被视为理解和沟通,从外部推知内部,从自己推知他人。这应该也是商业的基础,商业不是关于尔虞我诈,更不是关于损人利己,而是关于理解和响应的能力。

由于人们在社会上所获得的世俗成就,包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社会认可等,都是他人给的,所以共情能力,就是获取流量的能力,也是生存的能力。

人类社会,一直是按照共情进行分配的,不是按照劳动分配的,也不是按照资本分配的。

生命体现出活力、自由和舒展的状态,就是美。生命体能量或信息负熵化的过程,就是审美。

能量、信息、频率、共振、共情、理解、响应、美、审美,就像串在一根项链上的多颗珍珠,熠熠闪光中形成了不断增强的正向闭环。




自在



共情力的生长是基于:共情的意愿和共情的能力。共情意愿,是慈悲;共情能力,是智慧。

慈悲的人,是圣;智慧的人,是贤。

王阳明先生说:“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

个人的理解是:读书和做事,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美好的人。

圣贤,不是沽名钓誉,食古不化的人,也不是牛逼夯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

圣贤,是对己和人都能理解和接纳,并能与己和人都能坦然相处的人。这样的人,是普通而美好的。

要对人有共情力,首先得对自己有同理心。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没法给予他人你并不拥有的东西。

人的成熟,就是四个普通人的故事。少时,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青年时,接受伴侣是个普通人;中年时,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老年时,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当你发现自己和他人都是普通人的时候,就不会对自己设定飘浮的目标和承担虚假的责任,也不会对他人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

在实践层面,很多人在将世俗责任和灵魂自由对立起来,将利益他人与自我成就区隔开。

生活在二元对立中的人,就像选择带着脚镣手铐负重前行。这样的身形,是沉重的,而不是愉悦的。

一个优秀的NBA球员,首先是喜欢比赛的,其次是善于比赛的。竞争对手的进步只会让你更强大,磨砺出更加优秀的自我。

高水平的游戏,会提升人类的生命活力和审美品味,提高世界的运行效率和进化质量。疾病、战争、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生死等,都是这样的无限游戏。

去奔跑,去战斗,去享受刺刀扎进敌人身体的快乐;要有爱,要笃定,要欣赏鲜血从自己身上流出的美丽。

彪悍,不脆弱。融入,不恐惧。敏感,不冷漠。坦然,不纠结。战斗,不停歇。给予,不期待。

有断、舍、离,才可能有简、素、极。断舍离,是起点,简单、朴素、极致才是生命应该到达的状态。

自在,就是实现灵魂自由,却依然安住当下。自在,就是达到纯净心灵与世俗职责的共振,实现自我表达和利益众生的和谐。




成长



在线性视野中,人生很复杂,比金融市场还复杂。

纳,无需看作成长的要求或道德上的义务。接纳,是基于理解而自然而然发生的。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在太阳系中,想象人站在地球上看着太阳的方向。人的身后,是木星和火星;人的身前,是金星和水星。从后往前,五个行星是: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这就是木、火、土、金、水。

这是中国的五行,也是欧洲古典占星的天文学基础。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就像人类的基因中高达99.9%的信息是相同的。

五行,在一年中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土被分解至四个季节切换的过渡中了。每年过了,还会有新年,循环往复。

五行,在人生中就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个阶段二十年左右。

少年,像木的生发,通过能量和信息的吸收,来实现自身的成长。这是人长相难看,吃相不雅的年代。家长和老师,依然满怀喜悦的注视着小朋友,是因为在培育小朋友们的身心成长中(阳),他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阴)。

青年,像火的光芒,外貌美丽夺目,已经开始消费和享受生命。四射的光芒,可能会获得很多观众和朋友,也可能会灼伤周围人。但是都没关系,这可能是他们人生唯一愿意,并且可以消费的阶段了。

中年,像金的收敛,承担的同时,也开始坚硬。已经开始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责任,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智慧开始凝聚。

老年,像水的智慧,利万物而不争,随遇而安,择低而处。这不是衰老的季节,而是成熟的季节。生理的收缩,对应的正是智慧的绽放。

地球处于火星和金星之间,是人类栖息的家园。人在青年和中年之间,也应该有个阶段来与自己相处,思考此生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这个人生阶段,通常叫做王阳明时刻,可能是由于阳明先生在这个阶段特别苦逼,却又深V拉起来。

在《封神榜》中,哪吒大闹龙宫,被逼自刎后,被太乙真人用莲花重塑真身复活,获得三头六臂,功力精进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囚禁五指山下五百年,遇唐僧搭救走上西天取经成佛之路。

年轻的时候,闹的越投入,可能会沉的越深。

千帆过后,物是人非。依然还是那个人,但是所有都不同了。而这个人,往往会从社会的革命者,变身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生命的意义不是得失、好坏、贫富、安危,而是在于成长、选择、经历、流量。

成长的核心是视角、接纳、频率、共振。

成长,就是审美。




儒学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是生命的体系,在于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和价值。

儒、道、释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源远流长,各家对于宇宙、生命、价值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而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范畴。

儒家的文化内涵为“仁”,其审美形态是“沉郁”,以杜甫为代表。

孔孟创立的儒学,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在社会伦理和国家治理等领域建立了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和规范体系,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

儒家秉承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所以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类似于交易所为吸收社会投资者参与投资和博弈所进行的市场宣传工作。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文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都处处洋溢着典型的儒家思维特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在家庭中,会听到:我和你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在韩剧中,会看到女主角分手的时候流着眼泪说:“一定要幸福!一定要开心哦!”

在儒家文化中,所思所为都为他人的思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正确:无私坦荡,品格高尚。

沉郁有两个方面:深沉和积郁。

深沉,是因为儒人都洞若观火,看到他人受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到别人,没办法原谅自己的无能而产生的负疚感。

积郁,是因为觉得对方没有接受或响应自己的善意,在不被理解或没有回应时所产生的挫折感。

儒生们习惯做个笼子,把自己和他人都装进笼子里。相濡以沫,不如比笼而居么?

授人以惠而加以指责,将会令人恼羞成怒。是否对众生胸怀责任,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不要心生抱怨。施与受都应该,并且可以,让彼此更加自由。

在亚洲儒家文化圈中,基于沉郁所产生的沟通冲突和人际阻隔比例非常大。

沉郁过度,即是阴虚火旺。

家、国、天下,皆如此。




道家



道家的文化内涵是“游”,审美形态为“飘逸”,以李白为代表。

老庄的道家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精神上的自由超脱,从一切实用利害和逻辑因果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道”是宇宙的生命和本体,“德”就是人达到体道的境界。

道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历代的道規都称为“观”而不称寺或庙。道观,即观道之所。道家在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态度和认知水平方面,显得相当的硬核。

观察自然,需要的是全然的接纳和不被世俗所约束的态度,这也深刻的影响了道家对于生命方式的选择。

李白的诗,让人觉得意气风发,磅礴大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样的生活,彰显出了人生的快意和洒脱。

而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积极的驾驭和整套社会及伦理的框架,所以一般会认为道家是出世,而儒家是入世。

事实上,道家只是非常注重对周期和规律的观察与把握,主张顺势而为。“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就是强调择时的重要性。

道的信仰者会建议人们:多做选择题,少做填空题,不做改错题。对道有理解深刻的人,就在不断的选择中,诠释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

道家总是保持相当的客观和犀利,很多时候过度的冷静,会被认为是冷酷,甚至是冷血。

芸芸众生中,道家弟子会经常显得卓尔不群。如果周围人认为你有能力也有责任给予,却不愿施予援手,可能会招致不满。

所谓阴盛阳衰,大抵如此。




禅宗



禅宗的文化内涵是“悟”,审美形态为“空灵”,以王维为代表。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禅宗讲究悟,这不是对知识的领悟,而是对于宇宙本体的体验和领悟。

禅宗主张在在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的感性现象中,特别是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永恒空寂的真相。

中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中,都闪现出空灵的意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王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

空灵,是在万古长空中,注目一朝风月。

空,为阴;灵,为阳。

空灵,就是阴阳的张弛、冲击、与融合。灵,刺破了空;空,吞噬了灵。

在生命体验中,处处也可以看到空灵的美学特征。

飞蛾投火,也是空灵。

飞蛾,是灵;火苗,是归宿,是永恒,也是空寂。奔向光明,成为跳动的火苗,而后化身灰烬。

按照《楞严经》,世界就是由地、水、火、风所组成,这些都是生命的回归方式,飞蛾投火是选择,也是宿命,不是牺牲。

到达过长安和洛阳的遣唐使们,将中国的文字、儒学、佛教、天文、医学等带回了尚处奴隶社会的日本。在两百多年的中日文化交流之后,禅宗也在日本生根发芽,并发扬光大。

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侘寂,是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是源于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尤其是无常。

在这种审美意识中,你可以从老旧的物(或人)的外表下,看出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东京银座坚持80年亲手做寿司的小野二郎老人,中途岛飞龙号航母上沉舰殉职的山口多闻将军,他们的人生并无二致,都是用生命在诠释态度,专注,努力,品格。

这些品质,与好坏是非、功利、责任都无关,是在生命体悟之后的选择。

自在,自然,绽放。




宗教



信仰,是人文关怀,帮助人们实现生命的自由。

有信仰的人,行走在路上,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宗教,本质上是回答人生的终极命题——生死问题。宗教,是传播信仰的组织形式,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也都是信仰的基础。

宗教在帮助人们树立信仰,走出人生的迷茫,获得生活的勇气,促进社会的和谐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正如化妆,淡施薄粉,会增加自己的信心,提升他人的观感;如果涂抹太厚,脂粉会在阳光下扑扑下落,略显尴尬。

亦如鸡蛋,人们吃鸡蛋是为了获得营养,将蛋壳打破扔掉,就可以安心的享受内容的美味了。蛋壳,是为了保护鸡蛋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无疑是有价值的;但如果要吸收鸡蛋的营养,敲破蛋壳是前提。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从这三大宗教创始人的人生轨迹,就可以对各个教派有个基本的理解。

穆罕穆德是遗腹子,六岁母亲去世,八岁祖父去世,后由叔叔带大。25岁时,穆罕穆德受雇于40岁富孀赫蒂彻,并与其结婚。40岁得到天启,创立伊斯兰教。60岁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接着统一阿拉伯半岛。63岁在麦地那与世长辞。

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的家庭。三十岁开始传道,三十三岁时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执政时受难、为了全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并向门徒显现四十天后升天。

乔达摩·悉达多的父亲是释迦国首领,母亲摩耶夫人生子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续妃波阇波提抚育,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一子名罗睺罗。这位释迦王子29岁出家,苦行六年,觉得不是正道而放弃。后接受牧女苏耶妲供养乳糜,恢复体力后,于菩提树下开悟成为“佛陀”,后四处游化传法,至八十于禅定中安详而逝世。

伊斯兰(Islam)的意思,是和平的意思。穆斯林喜欢绿色,象征着生命与生存。绿色是木。

在基督教中,白色被视为喜庆、崇敬、庄严的象征,教宗身着白色衣服,象征着其宗教的崇高地位。白色为金。

在佛教中,红色是生命和创造性的色彩,黄色被誉为最崇高的色彩,代表超俗。僧人的衣装和寺院佛阁多采用红黄色。红色为火。

颜色,就是能量,也是运动模式的表征,所以宗教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绿色过度,会过多强调自己生存的配得感和信仰的高尚性,往往会将他人视为尚未开化的猴子。

红色过度,会有不接地气的倾向、炫丽而无法落地。《心经》全文260个字,都在描述获得般若智慧后的美好,无一行讲述实修之法。

白色过度,会太现实和坚硬,缺乏感同身受的亲和力。如果通过赞美和鼓励的方式,可能会让更多年轻人更早获得信仰的支持。

所有的宗教都强调个人修行和提升,这是宗教对于个体成长的真正滋养。

爱与恐惧,是对人的生活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情绪。

当恐惧控制人的时候,肾上腺素(adrenaline)的分泌会让人们表现出愤怒,想要逃离,或不知所措。

当爱控制人的时候,催产素(oxytocin)的分泌会对抗皮质醇,降低恐惧、焦虑和压力,产生镇定放松、增加信赖慷慨、利他行为等社会特性,并增加人的创造力。

打坐冥想可以显著增加催产素的分泌,增加人的正向思维,变的更积极主动,协作利他,创造力十足,由此产生的道德感和成就感,也定义了宗教感。

这个过程,既可以在宗教仪式仪轨中进行,也可以独立于宗教单独修习。

  嗜欲深者,天机浅。—— 《庄子·大宗师》

个人认为:天机浅者,嗜欲深。如果你是个好人,一切都不是问题。如果你不够好,你就需要很聪明,也很努力(比如:走很多路,看很多书,码很多字)。如果你足够聪明,也足够努力,你会发现:其实你只需要做个好人即可。
所谓的好人,就是简单,朴素,极致的人。

木哥,于庚子年二月初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志翔:审美境界的生成和拓展
UC头条:“逍遥”与“无待”: 从道家到道教的审美时空
东方坐标:儒、道、禅及其审美意识追求
王崧舟:AI时代,审美素养是教师最后的竞争力
激活“形神”(中华美学关键词)
摄影美学概述(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