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空前绝后的高考:纪念77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下)

原创 王其英 凉州文史探绎 2022-02-12 00:49

一次空前绝后的高考:

纪念77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下)

一位77级高考亲历者的追忆与感言

(接上篇)

一、新中国高考历史小记

二、恢复高考的历程及相关内容

三、追忆40多年前的高考

四、77级大学生群体特征小结

五、高考畅想

四、77级大学生群体特征小结

 目前,77级大学生大部分已经退休,纵观这个世界奇葩,其群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年龄差异巨大,社会阅历丰富
77级丰富而复杂的学前经历,相比现在同一级大学生而言,年龄跨度极大,生存状态迥异,他们的人生际遇就像酒一样有苦也有烈。有的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家长,有的连什么是恋爱都未能经历;有的带薪学习,有的靠助学金读书;有的成熟练达,有的年少稚气……他们亲自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并痛入骨髓地反思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所谓神圣偶像和教条,还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形成的坚毅个性、练达人情以及极能吃苦的精神状态……这种相当差异化的群体,创造了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熏陶、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成为日后发展与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是知识结构欠缺,求知欲望强烈
 “文革”十年,在“打倒封资修,砸烂旧世界”的口号下,语文课本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作品基本上被逐出,以《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代替数、理、化、生课程,历史、地理课基本没有开设,英语课也就是26个字母和“毛主席万岁”“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不多的一些政治词汇。他们中的多数人,或在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回乡)投入体力劳动,或在最佳受教育的年龄阶段整天处于动乱的环境当中,或在“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氛围中度过,知识不成系统或残缺不全。1977年年末的高考,由于备考时间极短,他们原有的基础便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在书籍严重匮乏、社会普遍不重视知识的年代,在一个文化断裂的年代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人所形成的群体,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饥饿感,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刻苦学习,试图追回失去的时光。因此,他们求知的欲望也就特别强烈。
三是心态乐观向上,永葆奋发进取

 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听天由命、前途由领导决定的观念,使广大青年学生知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处境和命运。许多过来人认为,高考以它的公正公平,赋予人们公平竞争的精神,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经历过高考的成功,他们普遍带着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当时所处的年代,物资高度匮乏,粮票、油票、糖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理发票……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供应。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亢奋的年代,对理想的追求远远高于对金钱的追求。

   在校期间,随着全社会反思、反省 “文革”,欣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经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参与了人生观大讨论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创作或探讨,开始接触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现代民主政治观念和竞争演讲、投票选举也进入校园。他们乐观自信,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抱负,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特质,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四是群体命运向好,成才比例远高

 77级大学生走出校园时,正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还处于万物复苏、百废俱兴的状况,改革开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他们用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参与其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掀动着他们的人生奇迹。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受惠者,其命运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77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集合了13个年头的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成功不在知识,不在年龄,在于丰富的社会阅历转化而来的精神,这是一种落入底层社会、过早承载人生苦难、洞悉人情世故、强烈渴求改变身份现状而又能屈能伸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相对其他同龄人而言,77级大学生级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20多年后,无论是在政界、学界、商界,77级大学生中都有许多领军人物。

 77级和尾追而来的78级大学生是从2000多万被耽误了青春、荒废了学业的人群中突围而出的一个群体,相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命运与经历中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传奇经历和人生道路不可复制,但其经验和精神却可以传承。

五、高考畅想
(一)十三参考:乘上时代航船的77级

从1966年至1977年,有十二届高中毕业生,加上78届应届高中毕业生,跨越十三届。就我们班的40多位同学而言,年龄相差至少也是十二三岁,分别来自于工厂、农村和学校等。就目前而言,分布在全省各地和10多个省市,也有定居国外的;有大学教授、学者,有党政官员,也有企业高管,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而44年前,他们是工人、农民、民办教师……

“77级”是由十三届高中毕业生组成的一个强大阵营,在中国教育史上创下了奇迹,也创造了辉煌。古代的科举制是三年一大考,称为“大比”。77级是十二年一大考,该称什么?该是“大大大大比”了吧,一个“大”表示三年嘛。

目前,77级大部分已经退休,长眠于世的也不在个别,更有少数精英乘上中国政治的火车头,在中央和地方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不论是政界还是其他各界,77级已成为骨干中的佼佼者,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

从“文革”期间推荐上大学到恢复高考,并不是一个制度的简单恢复,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因为它是摒弃出身、血统、关系、户口等不公平因素,采取能力、学识、自身素质等公平因素的一种文化选择,也是社会弱势群体有机会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自身命运的选择——仅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没有什么两样。
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面前,多少人热泪盈眶,多少人欢腾雀跃!伴随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举国上下出现了“文革”后的第一个追求——对知识的追求。由此,知识的地位被重新确立,知识分子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过去在人民币“大团结”中不曾出现的知识分子,赫然出现在人民币1980版的50元主版上。
(二)史上高考:调节社会分工的天平

不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实质上都是社会分工的手段,也是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重要通道。我国的科举制从隋代算起,经过了约1400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核心,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的先河,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

考试制度本质上是社会分工的手段。恢复高考,就是恢复了公平地进行社会分工、社会流动的机制,实现了在考试分数基础上大学入学权利分配的公平。表面上看,高考只是为高校选拔新生而举办的考试,实质上是学生在完成特定阶段教育后参加的由国家举办的脑体分工、阶层分工、社会分工的选拔赛。通过高考,人们获得了向上流动的“资格证”“合格证”,从而得到比落选者要高得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同样,在我国1400年的科举史上,有无数的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而闻达于世,成为古代社会的精英。

考试的重点是测量人的智力,而品德对于人才选拔同样重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测量品德的科学方法。德才兼备、选贤举能,既是官方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种理想化模式,也是整个社会对选拔人才的一种美好愿望。

历史上,以品德考核代替智力考试的所有努力都没有成功。
汉代的举孝廉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考察德行、才学和能力等方面,有利于选拔出既有实际能力又有高尚德行的高层官吏,使得读书人注重孝道和廉洁,容易形成一种良好而持久的社会风气。但因举孝廉制度始终没有发展为严密的考核体系,最初也没有考试环节,对德行的考察和评价又注重知识和名声,这加大了察举人才的难度和操作空间,又使地方官员和豪门获得了把持举孝廉通道的机会和权力。魏晋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但由于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官员,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因而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的选拔之权。于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实施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后来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和科举制的产生,“九品中正制”终被废除。

“文革”当中推荐工农兵上大学(虽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人才),以及前些年许多地方、许多大学所进行的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免试上大学的做法,皆因品德考察的作假和人为因素(包括文化课成绩作假)等难以杜绝的问题,受到社会的诟病而最终取消。

高考制度作为人才选拔制度,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过多的附加要求。虽然社会上有不少批评、责难的声音,“一考定终身”固然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在目前形势下,它仍然是最科学、最合理、最公平、最为社会接受的人才选拔制度。
(三)恢复高考:重构国家的秩序文明

1977年恢复高考,绝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的回归,而是明确预示了整个中国社会开始回归传统,回归秩序,回归公平。恢复高考,实现了社会秩序的重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44年前的那次高考,不可能尽善尽美。但相对于此前已经荒废的11年而言,高考的复归又足以令人击节高歌:打破了血统论、关系学,使“成份”“关系”“后台(后门)”让位于分数,使文化、知识取代金钱、权势。这无论对于教育科技,还是人才培养、社会文明重构,都足以彪炳史册。

据有关资料,为了恢复高考,中央在一年之内先后召开两次会议,最后邓小平果敢决定。为落实恢复高考这一精神,教育部重新召开的招生会,因一再拖延会期,先后四易会址,持续44天,从盛夏开到仲秋,参会人员不得不通知家人寄送秋衣。由此可以想见,一些在今天看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当初是多么的艰难!

当我们今天回首经历过高考的那一切时,何止是留恋和品味,应当有许多启示和思考!
(四)变革高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977年的高考,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之后,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所进行的的变革,都是为了保持和保障高考这条制度性人才上升通道的畅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高考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革。

第一阶段是1979-1984年之间。主要是实行预选考试,简化政审,试办民族班,向华侨和港澳台地区考生开放,对“三好学生”、体育尖子生加分等。

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前后。主要是使用标准化试题,实现考试从传统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转变,逐步推行机器阅卷;在推行高中生毕业会考基础上进行改革等。

第三阶段是1993-1998年之间。主要是适应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生源、招生计划、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3+X全面铺开,启动了“双轨制”,逐步实行收费制,将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调整为“自主择业”等。

第四阶段是1999-2014之间。先后进行了网上录取、自主招生和分省命题等变革,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开始了大规模的高考扩招,取消了年龄和未婚限制,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至6月,2007年开始实行6所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制度等。

第五阶段是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提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举措,先在上海和浙江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实行“3+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中自选3门,逐步实行文理不再分科。同时,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等。

截至目前,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内容、方法等,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当中。
(五)感恩高考:国家民族复兴的制度设计

对于那些亲身经历了“文革”期间高考制度“断裂”又恢复高考的人,对高考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

今天的青年尽管也通过高考读完了大学,但他们缺乏“感恩情结”。他们认为高考是顺理成章的事,高考又往往和过重的书包、过多的作业、激烈的竞争、老师的严厉、家长的厚望,高中三年昏无黑地的学习、复习、鏖战题海相关联,实在引不出什么激情的回忆。他们没有“拨乱反正”“上山下乡”的经历,自然没有失而复得的体验。而77级不仅对高考有深厚的“感恩情结”,而且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从国家角度来看,恢复高考改变了国家的发展轨迹。因此,恢复高考曾被媒体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从制度层面来看,高考制度既是一项教育制度,又是一项国家制度或社会制度。作为教育制度,它是基础教育的终点和高等教育的起点,并把两个教育连为一体,体现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作为国家制度或社会制度,它体现的是公平的价值导向,促进和实现社会的公平进步。

世界各国对高考都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规范,其出发点就是要遵守公平和效率两个原则,而对公平的要求更高。2007年5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青年报社等联合进行了一次调查,征集到4万多公众、550多名教师的意见,公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对“统一”的期盼,认为全国统一试卷和录取线更能促进高考公平。这是社会对高考的期望。

从恢复高考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来看,应该是全方位的。恢复高考,顺应民心,回归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恢复高考,使得沦为重灾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步入正轨,激发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书声琅琅”已成为社会秩序、社会文明的标志;恢复高考,使得广大知识分子群体重新拾起自尊与信念,重新恢复了笃学与治学,重新燃起探索真理的激情。

因此,1977年的高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77级大学生便注定成为一个很特殊的教育群体。44年来,通过高考,培养出数以亿计的知识分子队伍,特别是1977、1978年考入大学后毕业的许多学子,成为各方面的领军人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恢复高考的意义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从国家发展重心、社会用人导向、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追求目标,到平民百姓的教育、就业、婚嫁取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有典型的信号和象征意义。
(六)高考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恢复高考永远是一座值得大书特书的不朽丰碑!目前,高考依然是改变人们命运的重要途径,老百姓和社会对高考是基本满意的,普遍认为高考权威、严格、公正。同时,高考也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口和就业的巨大压力,面临着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与不正之风干扰的巨大压力,面临着满足不同层次高校选择人才和促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压力。为此,专家们建议:

高中建立全面评价制度,学生不能只以学习成绩分良莠;高考制度应当建立在全面而健全的高中评价制度上;以统考为主,但也要另辟蹊径;把录取权逐渐还给高校;为考试立法;在全社会建立切实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这些建议中,最后一条至关重要,不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制造新的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考制度,其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已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人生不会再来,历史不会重现,但可以结缘,可以怀念,可以追忆。高考及大学生活,那是一段温暖人生的故事,那是一段历史的流光碎影。许多77级并没有史诗般的波澜壮阔,大都是一些个体的命运流转,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会显得卑微,但在真实的情感和曲折的经历中,由个体的命运流转印证着那个时代、那段历史。

在回忆与感慨中,77级也好,恢复高考后选拔的几代人也好,整个社会也好,我们由衷期望整个社会健康、科学、和谐发展,让公平正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和追求!
最后,允许我再大声说一句:感谢你,1977年高考!

(全文完,谢谢阅览!)

(原成稿于2007年12月,修改于2018年5月,再改于2022年1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备考| 因为见义勇为而耽误了高考,你怎么看?
臧克家数学白卷、作文3句就被山大录取,高考状元白湘菱为何不行
为什么“君子不敌小人”
高考进行时:历史上的高考,是从何时开始的?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吴金遨:回忆一九七七我参加的高考
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有区别,高考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