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智慧——如何在烦乱的生活中保持清静心?

原创 三香轩主 三香轩 2022-11-29 15:30 发表于甘肃

—1—

这段时间,网络上总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在流动,三年了,作为普罗大众,时代的一粒尘埃,生活的沉重,总让人有很多无力感,但是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是凡人,肉体就是一堆元素的组合,最终都会成住坏空,但在这堆元素之外,有另一种东西,我们称之为精神。能够一辈子坚守某种崇高精神的人,必然有一定的主体性。我们说过,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证得智慧,达到这种境界,你的主体性可能会成为真的成为“主体”,不用控制,你就自然能安住于智慧本体,并生起妙用,这就是本能,唤醒了本自具足的智慧和慈悲。这时,大脑中的所有的智慧都会变成本能,我们就不会再受到妄念的支配了。这就是完全自主。它意味着,你所有的身心都听命于你的主体性,你的主体性成了你生命和大脑的最高指挥官。
安住于这种状态时,你是生不起念头的,因为生起念头是左脑的事,左脑掌管的是分别心。人一旦启动左脑,让左脑支配自己的心,智慧状态就会立刻消失。不过,到了最后就不是这样了,左脑和右脑会达成一体,即使左脑开动,也只是真心观照下的妙用,不能污染如不动的真心。这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全脑教育。当然,有很多人是到不了最高境界的,有一定的主体性,但这个主体性是不是智慧的主体性,还说不清,至少他能管得住自己的心,他的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自己的。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只是那些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的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天之骄子,因为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都有了一份觉醒的权利和可能。这就是阳明所说的,“满大街都是圣人”;佛家所说的,“每个人都是佛,至少是自己的佛”。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不凡,区别仅仅在于,有些人希望自己能不凡,有些人却甘于平凡。换句话说,有些人追求智慧的觉醒,追寻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可有些人不追求这些东西,只想好好活着。
不是说这种简单的念想不好,有时,这种简单的念想也是非常强大的。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么一点念想,跨越了很多看似不可逾越的坎坷。不过,真正让我们跨越绝境,生命力变得越来越顽强的,并不是某种执著的念想,而是主体性,是大道的精神。所以,归根到底,生命的力量源于主体性,源于道,生命的独特和壮美也源于道。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有道理的。“闻道”就是佛家所说的见道,一般情况下,见道的前提是无念,不念念头。因此,中国文化中的好多修习的目的都是消灭念头。
在各种各样的的训练方法之中,最有效的就是持宝瓶气——你吸一口气,不要呼出去,然后将它往下压。气动心就动,气动念就动;相反,气不动则心不动,气不动则念不动。换句话说,控制了呼吸就控制了气,控制了气,也就控制了心。然后,你就在一种目瞪口呆的状态下忆持下忆持真心状态。是不是很简单?
老祖宗已经证明,持宝瓶气仍然是最有效的消除念头的方法。慢慢地修宝瓶气,就可以控制念头生起拙火,拙火把所有执著烦恼都烧尽了,就可以体会到空性。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前面说过的只观察念头,不消灭念头,念头来了就让它来,念头去了就让它去,不管它。为什么?因为念头是经不起观察的,你一观察,它就会消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儒释道,都提倡消除杂念,因为妄念过多时人静不下来,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大学》《中庸》都有很多涉及静、定的内容,他们同样是可以训练主体性的,让你能不受客体的干扰,心安定下来。(链接:在觉知中对治念头,息灭烦恼)所以,“定”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你能定住的时候,任何人都动摇不了你。其他人的声音,在你的心中就是“雁过无痕”,不留下一丝涟漪,你只做你自己。对于周围的人,你的眼中只有欣赏和理解,并且不会被他们干扰。达到这种境界时,有没有念头就已经不重要了,也不要紧了。


—2—
观想和冥想现在很流行,许多人给它们套上了东方神秘学的外衣,其实它们属于主动引导念头的训练,也是属于训练思维最重要的手段。你可以联想各种活性的图像,有意地进行深度联想式的训练,比如冥想进入宇宙空间、星辰大海的场景。大脑需要训练,如果不训练,大脑中的很多区域都得不到开发。脑子是越用越灵活的。所以,要积极地训练自己,感受身体的各种觉受,一次次主动地引导思维,让自己慢慢地静下来。如果瞌睡了怎么办?站起来就可以了,这时可以打太极拳,也可以站桩。
在道家的训练中,太极拳属于一种引导术,目的也是消除杂念。最早的时候,太极拳就是一套引导术,道人训练时会把所有妄念都融入这套动作,观察手的变化,体会手触摸空气时的感受,然后在某种特定的姿势下慢慢地摄心。后来,这套动作就演化为太极拳。太极拳系求静,非求动,更实际地说,是于动中求静。现在再进一步说明,当人在静时,心内思想反而烦乱,这一点大家都有体会,特别是口罩原因大家居家,一般的人最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老年人最怕孤独,感到人生没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对于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而言,寂寞乃是一种享受,故能甘于寂寞,乐于清静。这是对静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数修养高深的人能达到的境界。
南怀瑾先生在《静坐与太极拳》中说过,人身气机,乃自然之流通,一如地下水亦有必然之水路,每一水路各自形成一轨道。试将一杯水,倾倒在桌面,即可见到这水向四下散流,而水的流向自会循一定的路线。人身内的气路亦是一样,各有轨道,各有自己的线路,我们不必用自己意念去另辟道路。中国医经中曾讲到过十二经脉,习静坐而坐久后有所成就的人,自能体会得到,果真经脉已通之人,不必使用意念去驾驭,他的气机会自然流行,于十二经脉自行流注。
有时在不知不觉间,气机自己起了动静功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老祖宗在气机的动象中,发现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拳动的原理,就是自身中十二经脉气机动的原理,且循其轨道运行。故太极拳亦可视为“练气”之功,久之可以练至“胎息”的境界。而普通人身体上下为两截,相隔不通,呼吸仅及胸腔,久练太极拳,呼吸渐渐可达丹田。
中国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论,都会谈到人类关于“死”的问题。无论男女,每个人的死亡,都是自脚部开始的。道家深明此理,故训练“息息归踵”,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释“踵”为足心的“涌泉穴”。试观婴儿躺在床上自玩,经常是活动他的双脚,而双手反而很少活动。后来渐渐长大,仍然爱跑、爱跳,双脚好动,中年后一变,却爱坐喜静,反而讨厌年少好动的人。
殊不知人到中年,活力已消减,下半身等于半死状态,所以倦于活动。再看老年人,坐时更喜将两腿翘起高放在桌上,才觉舒服,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两脚易冷,老态呈现出来了。若老年人能脚底发烫,脚下有力,则是长寿的征兆。又看胎儿的呼吸用脐,丹田在动,婴儿呼吸虽用口鼻,而丹田仍自然在动。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动无力而静止,改变位置,上缩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后一口气不续,就此宕机,游戏结束。可见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渐往上,逐步衰竭。我们做气机功夫或练太极拳功夫,要“气沉丹田”,使气机畅运无滞为最关键点。


—3—
人生是可悲的,人类思想力最充沛的时候是在五十岁左右,这时也就是思想智慧达到最高峰的时节(体力充沛则在三十五岁左右)。可是一如苹果在树,刚一成熟,即刻自然落地,走向下坡路了。所以佛家看众生是可悲的,生命无常短暂。无论东西方文化,于内功、医药,用尽方法想把生命拉长,多活几年,到头来亦是枉然。永远长生不死,实不可能。但能活时健康快乐,临去时干净利落,已是了了人生一大快事。你说是吗?
身体就那样了,我们就要返回来修性。安住于本体,要用自己的觉知体会自己的心,然后放松,做上一段时间的导引术,让心定下来,就能像道人那样打坐了。不打坐也不要紧,因为动中仍然可以有静。所以,静心其实不难,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帮助你达到这种境界,怕就怕你没有警觉,“一念生起时,染心随之生”。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静寂寞中发动,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而老祖宗留下的包括太极拳的好多功夫,都是“动中求静”,由静而达到静坐、内功所证到之境界,动静互相配合,则于身心的健康大有裨益,这是必然而无可否认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父文
如何练丹田之气,如何运用丹田之气?
孙思邈《存神炼气铭》之“五时七候”
道家的止念的方法!
南怀瑾养生:教你一个心气归元,告别焦虑、烦恼和失眠的方法
[转载]安般太极拳法精华(下)——牛栏闲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