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造新农村金融平台 ——对新形势下浙江农信社发展建设的调研
打造新农村金融平台 ——对新形势下浙江农信社发展建设的调研
作者:姚世新    文章来源:本刊    点击数: 1268    更新时间:2007-3-17    
 
在日前对浙江省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中发现,新农村建设为浙江省农信社发展建设带来了三个机遇:

 

  新农村建设需要持久的金融支持。各级政府从2006年开始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基层对农村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三缺”现象呼声强烈。问卷调查显示,“基本满意”只占42%。可见农村资金需求满足度较低。围绕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生产发展这一主线,提供生产型的金融服务将是农信社发展的历史机遇。

 

  新农村建设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据调研,苍南、平阳等欠发达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和8500元,年增长速度达到8%左右。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宽裕了的农民必然会拉动农村消费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对开办农村住房按揭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消费性业务的愿望十分迫切,城郊结合部农民对投资理财型业务也有一定的需求。

 

  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为农信社发展建设带来政策机遇。浙江省积极打造“多予少取放活”的新农村建设支农机制。如温州龙湾区政府从2006年开始,财政每年安排近1400万元资金用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村庄整治”和生态专项补偿。

 

 新农村建设对浙江省农信社发展建设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新的发展形势,对农信社发展建设带来了观念的挑战。调查表明,认为新农村建设给农信社发展带来更广阔天地的仅为28%;认为邮储机构和农村金融改革等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挑战的为46%。特别是一线员工,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外延和深远意义理解还不到位,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其次,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竞争,对农信社发展建设带来了市场的挑战。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增加功能和业务延伸对农信社产生“挤压效应”,而农信社体制弱势、小法人势单力薄等先天不足都给发展建设增加了压力。同时,民间借贷活跃和互助资金组织、担保公司、典当行的不规范设置和经营,将给农信社造成新的冲击。

 

  第三,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对农信社发展建设带来了规范的挑战。从2007年起,监管部门将以《商业银行法》的统一标准对农信社实施监管,这与现行的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口径的监管政策(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流动性比例、贷款集中度等)有较大的差异。农信社面临在标准化监管适应中的阵痛。

 

  第四,自身机制与服务功能不健全,给农信社带来了完善的挑战。目前农信社相对落后的经营理念,不完善的法人治理和分散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低的人员素质,不太自觉的创新意识,仍未到位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的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的管理体制等等,与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和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加快发展建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战略是:围绕“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这一中心;贯穿“拓展新功能,走向新市场”这一主线;坚定“加快建设浙江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撑贡献”这一目标,努力实现服务“三农”与市场化、商业化趋向的和谐统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定位是:逐步把浙江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建设成为“功能全面、机制灵活、合作紧密、管理严谨、财务良好、和谐文明”,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居民安居乐业、县域经济主体提升竞争力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以零售业务为主,以先进银行的理念和模式运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原则是:坚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向,坚持“促进成员行社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坚持“提供全面和特色金融服务”的经营思想,坚持“小额、分散、流动、效益”的信贷策略,坚持“安全、便捷、高效”的业务流程。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打造特色银行。一是成为扶贫帮困的乡村银行。二是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农民银行。三是成为支持块状经济的区域银行。四是成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社区银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应实施一行一策、一行多制。根据市场和服务群体的多样性、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差异性,进行全方位的量化细分,努力做到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实施“一行一策”的发展策略。在打造“特色银行”和实施“一行一策”进程中,还应根据辖内不同服务对象和内部机构、部门不同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及员工履职业绩等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佳组合为目标,一行内可实行多种管理机制、等级考核机制和差别授权机制的“一行多制”经营管理策略。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要创新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农村特点和农村贷款对象的实际,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的要求,优化贷款手续。根据贷款对象的信用度、风险度、贡献度和贷款方式、期限、用途、成本费用等因素,建立贷款定价机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特点、主要特征和边际利润,细分市场,实施选择性、差别化的营销策略,创造、培育、壮大、巩固一批对农村合作金融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优质客户群体。建立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整体联动营销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要加强网点建设,延伸服务功能。按照“安全、效益、服务、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加强网点建设。在一些人口较多、发展潜力较大、有利于业务整体布局的集镇和中心村,加强和增设网点机构。在农村偏远山区,适当增设服务网点,努力解决其服务难问题。根据乡镇财政特点,结合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的金融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延伸服务功能,使其在发挥存、贷、汇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承担转移支付、代管、监督、拨改贷等职能。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应以客户为中心,推出系列化金融服务产品。应根据“本土化”原则,打造具有浙江农村合作金融自身特色、适应“三农”和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打造扶助、创业、致富、安居乐业等个人系列贷款品牌;打造成长、周转、投资等小企业系列贷款品牌;打造农村经济组织、农特专业市场、担保公司合作贷款品牌;打造理财、融资、票据、担保等投融资业务品牌;打造代理、投资、汇兑、国际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托管等中间业务品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构建诚实守信的农村信用环境。应提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户”、“文明村”、“五好家庭户”和农民“诚信证书”发放有机结合起来。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加强互动与协作。应着力构建新型“政银互动”机制。克服目前农信社小法人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矛盾,加强系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农信社网点优势,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先进理念、网络优势、成熟的市场操作手段,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同时,传承“创业、信用、合作”文化——继续发扬“背包精神、三水精神”的创业文化;继续发扬“互信、互助”的信用文化;继续发扬“同生、共赢”的合作文化。

 

  良性发展打造新农村金融平台

 

  为加快浙江农信社发展,支持浙江省新农村建设,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发挥省级联社的服务功能。改善目前浙江省81个小法人受信贷单户和存贷比率限制、各自为战、势单力薄的局限,充分发挥省级联社的合作功能。应深化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强服务、优化利率、信贷倾斜、增加经营功能(如资金调剂、银团贷款、资金拆借、对内发债、参加统一货币市场、提供国内国际结算和科技支撑等),实现浙江省农信社的成本效益最优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扩大网点服务功能。对在农村地区的非经营亏损的信用社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扩大和发挥农信社机构网点整体功能,承担政府性支农资金的拨付、监督功能。

 

  整合财政性资金。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建立“政银合作、风险共担”机制。可将财政的各种支农资金统一归口,由农信社代为拨付管理。可通过农信社代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低收入地区农户的贷款贴息和边远山区农产品的直接补贴。可由财政为主,农信社、农村小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辅共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农业贷款风险给予适当的补偿。可采取“财政贴补、农信社贷款、农户用钱”的方式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同时,允许农信社试办农村农业保险业务。

 

  给予农信社税收政策扶持。对农信社支农贷款实行单独核算,减免支农贷款营业税或予以财政贴息。

 

  规范民间借贷、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互助信贷组织行为。对民间借贷应合理引导。对担保公司、典当行应明确专司准入和监管职责,实行各级政府属地监管。(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 ) <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运作
再过十年,农村信用社还能存在吗?
农村金融体系的“量变”与“质变”
「今非昔比」农村金融机构大变样,不再是以前你印象中的农信社了
应坚定不移地持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挑战与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