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提高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经历几次变动,但全区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国务院决定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扩大到广西在内的29个省(区、市)。2005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启动深化广西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要求,2005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区联社)正式成立,承担起对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三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联社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带队伍、保平安,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使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步入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轨道。

    一、三年改革促进广西农村信用社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年来,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攀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进步度进入全国前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效,有力夯实了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项业务持续稳步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8月末,全区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090.22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738.38亿元,分别比区联社成立时的2005年9月末增加591.32亿元和343.38亿元,增幅分别为118.52%和86.93%。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存、贷款市场增量占比均居全区金融同业首位。

    二是 "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主力军地位不断凸显。区联社成立以来到2008年8月末,全区农信社累放"三农"贷款754.93亿元,"三农"贷款余额477.45亿元,比区联社成立时的2005年9月末增长178.88亿元,增幅59.91%,"三农"贷款余额一直占广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0%以上。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463.7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241.72亿元。自治区联社连续三年荣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和2007年度"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经营效益大幅度增加,历史包袱有效化解。截至2007年底,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为1338.91亿元,负债总额为1286亿元,资产大于负债52.91亿元。2007年全区农信社实现经营利润15.60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8亿元,增幅288.06%。其中账面利润9.03亿元,比2005年增加7.02亿元,增幅349.25 %;呆账准备余额22.3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7. 40亿元,增幅354.38 %;应付利息余额10.12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5.93亿元,增幅141.53%。区联社成立以来到2007年末,弥补历年亏损挂账18.03亿元。全部消化历年亏损挂账的县级农合机构从2005年的17家增至58家,占89家县级农合机构的65.16%。根据银监会对2007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关工作情况的通报,广西农信社历年亏损挂账比年初减少9.6亿元,减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4位;资本充足率提高10.8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2位;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比年初上升23.8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9位,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缺口比年初减少28.1亿元,减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10位;资产利润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5位;成本收入比比年初下降15.1个百分点,降幅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1位。

    四是不良贷款持续"双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广西农信社不良贷款比上年下降3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分别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9位和第5位。截至2008年8月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10.5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4.98%;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0.10亿元,不良贷款率8.14%,分别比区联社成立前下降23.60亿元和15.45个百分点(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

    五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经营机制扎实转换。全区农信社深入推进改革,专项票据兑付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促进了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 89家县级机构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经营活力。目前,全区89家县级农合机构有88家专项票据获得兑付,兑付金额42.70亿元,占全部专项票据金额42.93亿元的99.46%,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在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29个省(区、市)中位居前列。扎实推进广西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积极探索市级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全区19家县级联社达到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组建条件,14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开业,开业家数位于浙江、江苏和山东省之后,排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第四位。58家统一法人社正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农村合作银行改制。17家两级法人社在票据兑付后向一级法人社过渡的工作也在扎实推进。

    六是外防内控全面加强,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区联社成立以来,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理念,力抓建章立制,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积极开展稽核审计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外防内控建设全面加强。2007年全区农信系统各类案件比上年减少19件,排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8位,无百万元案件发生,与其他14个省(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列第一位。区联社成立以来连续三年全区95%以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无盗窃、抢劫、诈骗、涉枪"四类案件"和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七是电子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相继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特约电子汇兑系统、行内电子汇兑系统等结算系统,开辟了多条安全、快捷的结算渠道。2007年,数据大集中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一次性切换上线运行,全区所有网点成功一次性接入农信银综合网络系统,广西农信社首张银行卡--桂盛卡成功发行。2008年6月,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功推出了电话银行系统,开启了电子银行业务之门。

    八是员工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队伍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三年来,坚持以经营业绩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作为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调整充实后的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29.7%,提高了8.5个百分点;坚持"逢进必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六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740名工作人员,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区农信系统员工专科以上学历占比46.28%,比区联社成立前提高了9.9个百分点。

    二、当前制约广西农信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明确地提出了"要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这一要求非常有针对性,指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发展"这一最为核心的问题。经过三年的改革发展,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但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经营机制和体制尚未能真正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制约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农信社或是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是由两级法人改制为统一法人(也有的目前仍因条件未成熟继续保留两极法人的经营模式),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的组织框架,完善了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监督程序,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稳步提高,但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真正发挥决策、执行、监督制衡作用,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深层次地焕发农村金融的生机与活力的经营机制仍有很大差距,并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分散、条块分割型的管理模式,致使整体资源和实力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农村信用社管理服务水平与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相比,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产品和服务手段仍相对落后,束缚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广西农村信用社在产品和服务的软硬环境上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差距较大。如目前的信贷产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创新,形成品牌优势,票据业务仍在试点过程中;中间业务产品也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传统的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电子化金融产品缺乏;网点布局、环境尚待优化改善,规范服务流程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风险管控基础仍较薄弱,影响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近年来,在银监部门的大力监管和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逐步树立了"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内控机制也进一步健全,但内部管理基础仍较薄弱,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的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弱,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难以跟上竞争需要,削弱了综合竞争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相对缺乏,如,尽管广西区联社成立后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及培育人才,但长期以来人才不足,队伍素质偏低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目前,广西农信社有2万多名员工,本科以上学历的仅12%左右,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适合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才短缺,并且年龄相对老化,45岁以上员工约占23%。

    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提高综合竞争力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已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继续全面繁荣,强农、惠农政策将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广西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区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信社改革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优惠办法,全区各级各部门不遗余力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大对公存款规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推介优质项目等,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辖两万多名员工同心同德、拼搏奉献,为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既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取向,但同时又给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和发展期,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深层次、新阶段。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趋利避害,抓住良机,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目标,就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眼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一个坚定"、"三个结合"的发展理念。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抓住和用好机遇期,加快发展,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和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机制健全、业务创新、风险控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协调配置人、财、物等各种要素,使之在经营运行过程中能够相互融合,将科技发展转化为服务优势,不断壮大自身品牌,引导创新能力和员工的营销能力,从整体上培育和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遍及城乡的优势,做到"一个坚定":就是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念,牢固确立立足"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同心同德,加快广西农信社的发展速度;坚持"三个结合",就是坚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贯彻宏观政策相结合,坚持加强贷款营销与信贷管理相结合,坚持推进各项工作与加强外防内控相结合,着力解决"四大问题",即机制转换、服务创新、科技支撑、人才培养,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走上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规模与质量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轨道,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二)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经营机制的深层次转换,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体制机制是影响企业生存及可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培育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经营服务,从根本上有效化解和防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不断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力和功能。因此,要双管齐下,再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是大力推进县级机构改革。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改革目标和总体部署,推进县级机构改革,就是要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体制和流程再造,大力推进县级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建立起与产权制度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资本自聚、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机制,尽快改制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质量优良、治理规范、服务高效、效益良好、竞争力强"的社区性零售银行,全面提高农信社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力和树立农信社新形象。如,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全区已有19家联社符合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条件,其中,14家已经开业。我们体会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是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广西这些组建后的农村合作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组织架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在经营机制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商业性经营与为"三农"服务的历史重任相结合的经营方向。与农村信用社现行的体制相比,它的体制优越性、机制灵活性、服务规范性更具有"时代魅力",更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积极推动省级联社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快省级联社改革步伐,将省级联社改制为地方性农村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与县级联社组建统一法人、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时推进,增加农信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可通过构建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股权结构,全部募集普通股,形成新的产权关系;通过完善决策管理机制、实行管理机构改革和实行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整合业务流程架构和风险内控体系,建立起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和创新盈利方式,使省级联社经营运作和风险管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和要求,更有效地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决策层次和决策水平,对辖区实施有效管理,促进全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广西区联社目前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银监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探索广西区联社改制组建省级农商行的可行性。组建农商行,除了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农信社的整体实力,搭建起对外竞争、服务的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功能外,还可以较好解决目前单个农信社"小法人"资本少、规模小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广西甘蔗、桑蚕等种养业龙头企业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流动资金需求量少则5000万元、多则上亿元。目前广西多数县联社资本总额只有5000万元左右,按照银监部门资本约束的有关规定,其最大一户贷款余额不能超过500万元,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依靠社团贷款又因条块分割的原因,受到很大的制约),增强支农力度及灵活性,以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促进广西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快速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服务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必须不断增强创新理念,准确把握"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广泛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服务,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产品创新。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将动产、权益、仓单、大宗农副产品等各类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权属明晰、估值合理的各类资产都纳入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方式,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做法,推行公务员、优势行业员工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工资保证贷款以及小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适应新形势需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及"公司担保+农户"的金融服务产品,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办票据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同时,加大信贷产品整合力度,加快形成农信社的信贷业务品牌优势。在中间业务品种创新方面,在加强和金融行业合作,大力推进代理保险业务和其他代理资金收付业务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及客户群体的需求,研究开发具有农信社鲜明特色的中间业务品种,打造银行卡等新的优势业务品种,逐步向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尽快建立农信社的银行卡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二是加快营业网点的优化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网点软硬环境方面都要尽快缩短与商业银行的差距,按照"合理调整布局,提升服务品质,有利于业务发展,确保效益与安全"的原则,加大营业网点整合和优化力度,增设、装修、升级营业网点。并加强企业形象建设,打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按高标准做好网点优化工作,树立良好外部形象,提高业务竞争能力。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加强市场需求及变化的调研,做好市场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的新发展、新需求,加快服务资源的整合,对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岗位设置等按照服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形成农村合作金融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扎根县域、贴近农民的优势,提供亲情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网点文明服务规范和柜台服务水平,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如,可以建立客户信息资源库,对重点客户开展重点服务,实现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度,把金融服务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理财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当好广大客户的"致富参谋"和"金融顾问",满足广大客户群体的需要。

    (四)把合规风险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业务拓展和风险管控并重

    风险控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核心。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增强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稳健发展。

    一是建设合规文化。合规必须从高层做起,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确定合规基调,确立正确的合规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形成"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二是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理(董)事会监督合规政策的有效实施,以使合规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高级管理层贯彻执行合规政策,建立合规管理部门,合理设置岗位、配备人员,明确合规管理部门(岗位)的职责,并配备充分和适当的资源,加大稽核检查力度,确保发现违规事件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合规管理部门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管理合规风险,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实施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开展员工的合规培训与教育。

    三是加强合规管理制度建设。根据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制订详细、全面的岗位合规手册,明确鼓励和禁止的行为标准,同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最新发展,及时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修订完善。

    四是建立有利于合规风险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即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合规绩效考核,惩罚合规管理失效的人员,追究违规责任人的责任,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并对举报者给予充分保护。

    (五)以人为本,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人才优势

    人才是培育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农村信用社要尽快改变人员素质偏低的被动局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培育起一支适应竞争、能在竞争中取胜的人才队伍。

    首先,健全"三项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坚持"逢进必考",严格招聘录用程序,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一线业务岗位的操作人员,确保进人质量。二是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执行末位淘汰制度,使能者能上、平者能让、庸者能下,进一步优化人才组合。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际,按照精简、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采取内部退养等形式,适当分流一些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跟不上岗位需要的员工,精简员工队伍。三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平、高质量的培训体系,保证员工教育培训的长期性、连续性、专业性、时效性,并且人才培训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培训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还要积极为员工创造有利于培训教育成果转换的组织氛围,让员工能学以致用。

    第二,完善"两项制度",充分发挥激励和保障体系的促进作用。一是建立科学的工资绩效激励机制。根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深化农村金融合作机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建立以岗位技能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考核指标,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按绩分配,客观公正地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形成与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二是完善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断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种员工保障制度,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第三,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农信,焕发企业活力。一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规范党组织生活和发展党员工作,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要重视领导班子建设。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原则,建立起考核、培养、选拔、任用的规范程序,大力选拔使用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努力在信合系统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倡导务实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三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信用社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并注重研究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激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广大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支持和氛围,使广大员工都能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既具有农村金融合作机构特点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企业文化,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企业文化环境,关注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人的价值体现。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整体合力,构建起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企业文化的价值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
以现代合作银行理念改造农信社
了解一下:看看银保监会的家底到底有多大?你了解多少呢!
今日头条
省联社办公室:提高农信社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关于转型时期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