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座右铭古今谈

座右铭古今谈
 
    何谓座右铭?《文心雕龙》说:“铭者,名也。观器必铭焉,正名审用,贵乎慎德”。古代名刻铭于器物,秦汉以后,或刻于石。作铭的目的,或称扬,或警戒。顾名思义,座右铭则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这是对座右铭最权威的解释,但却很少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的器具。它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的时候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斗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斗的启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酒具,座位的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有忘记将此器皿放入庙堂之中供人祭奠。
    又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问庙堂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孔子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了齐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孔子回去以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了一个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这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警戒自己的座右铭了。说起用文字作为座右铭,中国历史上一般以崔瑗为第一人。
    崔瑗(77年--142年),字子玉,东汉安平人。崔瑗有个哥哥叫崔璋,被人杀害,崔瑗血气方刚,咽不下这口气,他持刀去找仇人,一时冲动杀死仇人而闯祸入狱,后被特赦。出狱后,他反省自己的行为,为了防止自己冲动再犯错误,就写了几句话置于座右,天天默诵,时时警戒自己。铭曰:“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幕,唯人为己纲;隐心而后动,謗议庸付妨?无使名之过,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匹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现代人的座右铭的内容一般都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自定的警戒准则。座右铭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笔录经典或名人名言。例如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读书时,曾将明代学者胡居仁的“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一联录下来,贴在案旁以自勉。另一种形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字体的。如周恩来在青年时代撰写的座右铭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铭的是交友读书之道---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
    座右铭随着文化的进步,它已经不再是只置于座右的设置铭文,它也可能是条幅或对联悬于堂上,也可能以其他的形式出现。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他将自己的座右铭刻在一枚印章上,有时还盖在自己所画的作品上。陈毅同志在自己的砚台上刻下自己的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革命烈士吉鸿昌的座右铭是:“做官不许发财”。他曾把这几个字印在发给士兵吃饭的碗上,让每一个士兵都记住这句话,并监督自己的言行。更有趣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英国的军事家、元帅蒙哥马利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在他的指挥车上:“他不怎么畏惧命运,也不嫌犒劳太少;虽莫敢逆天命而动,成败利钝慨不计较”。表现了大将风度及力挽狂澜的气慨。
    摘自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座右铭的来由
“座右铭”之由来
百喻人生小故事962
“座右铭”原来是酒具
[转贴]孔子与“座右铭”
齐桓公与“座右铭”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