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章终结你的拖延症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早晨闹钟响起,你本想起来,却伸手按掉了闹钟,继续赖在床上;

周末打算收拾房间,却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结果一刷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领导让你写一份方案,你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天才打开电脑……

在整个过程中,你一直没忘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虽然什么也没干,却很累,因为精神一直在内耗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也随之增长,但就是迟迟不开始。

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们国家有80%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士都患有拖延症。

他们常常到截止期限的临界点,才被压力所迫开始想要做的事。

拖延症很具有普遍性,也对很多人造成了困扰,甚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拖延症虽不是生理疾病,却非常有必要对“症”治疗。

经常有人会说:“什么拖延症,就是懒。”

其实拖延症并不是纯粹的懒惰。

懒惰的人什么事都不做,但感觉是良好的,而有拖延症的人却有着实际做事的欲望,只是无法唤起足够的意志力,感觉很痛苦。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导致我们拖延呢?

一是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就是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比较艰难,所以就一拖再拖,永远把明天设为临界点,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动手。

著名的哲学家朱尔斯·贝约尔说过: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的生活。

曾有人把这种现象做过形象的比喻:每个人的脑子里边都有一头大象,还有一头骑象人。

大象代表我们的感性,骑象人代表我们的理智。

大象能向前走,完全依赖于骑象人给它发出的指令。也就是说,是理性驾驭着我们的感性。

当我们有了畏难情绪时,理智就不会给感性发出明确清晰的指令。

那么我们的感性就会自动驾驶了,一定会选择比较容易、不费脑子的事情去做了,比如看看电视、刷刷手机、去休闲、去娱乐等等。

因此,心理情绪就是导致我们拖延的主要因素。

二是完美主义情结。

很多人的拖延是因为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一些,当觉得自己目前可能还达不到完美时,他们就会选择拖延。

比如著名画家达芬奇,他就特别追求完美,也因此特别拖拉:“蒙娜丽莎”整整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

还有一些早就被预定的画稿到他去世时都没有交付,被称之为一个用生命去拖稿的人。

可以说,追求完美这是导致我们拖延的重要原因。

豆瓣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提问:你被拖延症害得最惨的一次是什么?

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

网友A:一次我去一家公司面试,明明可以早点起来却赖了一会床,结果导致面试迟到,面试官说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了我这人的做事态度。然后我就失去了这个工作机会。

网友B:约好了和女友的妈妈见面,可因为我的磨磨蹭蹭,导致她和她妈妈都到了十分钟,我还没出门,结果被女友狠狠骂了一顿,她妈妈还说我不靠谱,从此就对我没有好印象。

网友C:学校发补助,让回住的地方盖单写证明,结果因为我的拖延,丢了3000元补助。

……

很多人把拖延看成是小毛病,无伤大雅。

而实际上拖延症不仅会让我们错失很多机会,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影响身心健康。

有心理专家认为:拖延症可引起自信心不足、内疚、自责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还会有焦虑、抑郁等现象的产生。

所以,拖延症的危害性不容小觑。

而不拖延的人收获的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人生。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就是一个有着严重拖延症的人。

他在上大学期间,拖课拖作业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到考试,就只好临时抱佛脚,突击去复习,总是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后来,他辍学创业,进入商界之后,因为拖延症得到了很多教训,因为没有人会跟一个不守时、只会拖延的人进行商业合作。

他意识到了拖延症的危害之后,想尽了办法让自己从它的泥潭中跳了出来,才最终成就了自己。

所以说,拖延和不拖延,决定的是两种生活状态。

和拖延症的人相比,那些不拖延的人更容易把握人生的主动权,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归根结底,拖延其实就是一种逃避行为。

想要摆脱拖延症,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它,才有可能治愈它。

以下几种方法,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拯救拖延症的问题。

1.把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法就是把一个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把小部分一项一项地完成,最后就完成了整个目标。

也就是把“艰巨的任务”分解转化为“容易的任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到周末,孩子拖延写作业的现象最为普遍。

无论你怎么催促,他一想到作业那么多,时间还够用,就会迟迟不动笔。

但如果你跟他说:“周六上午把语文写完,下午把数学写完,晚上把英语写完……”

他可能就会动起来,因为毕竟分解完的小目标总比大目标要容易得多。

2.先做手里最难的事

博恩·崔西有一本书,叫做《吃掉那只青蛙》,书名的灵感来自于一句美国谚语:

如果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这一天里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所谓的“活青蛙”就是不太容易完成、让我们迟迟不想去做的最难的那部分事情。

如果我们先把任务中这些对最不好做的事情先完成了,那么接下来的进程就会顺利很多。

我们的拖延的症状也会因此改善。

3.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我们之所以喜欢拖延,有时也在于周围的干扰因素很多,为了做一件事不拖延,就得把这些干扰因素清除。

有一种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叫“把背包扔过墙”。

意思说,一个人想要翻过墙,就先把背包扔过去,不给自己留余地,这样,你就不得不全心全意地去翻墙了。

维克多·雨果在写《悲惨世界》时,为了不让自己分心,找各种这样那样拖延的理由,他把衣服全脱光了,让仆人把衣服拿走,把自己裸体关在了书房里,这样,他就不敢出门,逼着自己一天写出多少文字了。

所以说,拖延症的实质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斗争,如果我们倒逼一下自己,摒除一切干扰,很多事就不会拖延了。

4.先完成再完善

一部分有拖延症的人,是因为追求完美,总想憋出个大招,无形中就等于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导致事情一拖再拖。

FaceBook网站有一句工作标语:完成好过完美。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是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从创业初期,就贴在办公室的标语,他把它作为行动准则,告诫员工,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要首先完成目标,然后再去完善和持续迭代。

任何完美的事情都是在完成的基础上一点点完善,最后才达到完美的。

烂开头也胜过没有开始。

所以,做什么事,不要先想着怎么能更完美,而是要先完成它。

5.制定一个“发起仪式”

据有关专家研究,克服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一个所谓的“发起仪式”,就像火箭发射仪式一样。

梅尔.罗宾斯发明了一个“五秒法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起仪式”。

当你想拖延的时候,你就在心里倒数五个数:5,4,3,2,1,开始!

通过这个仪式,刺激你大脑的前额皮质,强迫停止拖延的行为,重新夺回对自己的控制权。

有人说:行动是治愈拖延的良药。

因为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缩短我们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所以希望以上五个方法能够让我们动起来,拯救我们的拖延行为。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我们与时间的一场赛跑。

而拖延又是什么呢?

拖延是偷走我们时间的贼。

拖延一秒钟不碍事,一分钟不碍事,甚至一小时、一天、一星期都不碍事,但它却会在不知不觉中盗走我们的热情、斗志和机会,让我们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而只有摆脱它对我们生活的干扰,我们才会焕发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尼采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不想人生因为拖延而一事无成,就要拿出我们的行动力,和拖延症开战,战胜它,终结它,不受它的牵绊和拖累,这样我们才会收获一个高效完满的人生。

作者 | 艾秒针,十点签约作者。

主播 | 玎珰,大学播音教师,公众号:主播玎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土一拖再拖 直断两处选择
畏难情绪真可怕
跑步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我做事总有畏难情绪,行动力不足怎么办?
改变惰性,找到自信
到底是什么毁掉了你的执行力?在这5个因素里找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