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囊》: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

不知从何时起,“痛苦”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有人说“上班很痛苦”,有人说“生活很焦虑”,还有的直言“活着就是受罪”。

人为什么会痛苦?怎么走出痛苦之城?

蔡崇达在他的代表作《皮囊》中,用14个温情而残酷的故事,解剖了灵魂和皮囊的本质,也回答了痛苦的根源和消除痛苦之道的命题。

这本 “国民读本”,如一盏明灯,把世情和人心照射得一览无余,也照亮了人们生存生活之路。

尤其是书中阿太、文展和厚朴三人的生活面貌,或轻盈通透,或好高骛远,或迷失幻象,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镜子。

他们的人生,谁没有经历过?

他们的皮囊,谁没有拥有过?

他们的灵魂,谁没有追求过?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也就会发现生活的真相:

人这一生,痛苦来自欲望。管控好欲望,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阿太:断舍离,收获轻盈人生

阿太是蔡崇达外婆的母亲,一个“很牛的人”,活了99岁。

她牛在除了长寿,一辈子始终是个“明白人”。

她明白怎么断舍离,如何过好满足而幸福的人生。

蔡崇达的外婆50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家人们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

阿太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

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女儿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

她看到有人杀鸡不利索,就一把抓住那只鸡摔死在地上:“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

在回答蔡崇达的疑问时,她笑着说:“因为我很舍得。”

阿太曾经好几次把蔡崇达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

邻居们骂她没良心,她却冷冷地说:“肉体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阿太90多岁的时候,还坚持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镇上老家,家人每回想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坚持慢慢“挪”回去。

她对蔡崇达淡淡地说:“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她去世时留给蔡崇达一句话:“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吗?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阿太用超然淡定的态度,度过凡尘俗世,留下了那么多睿智之言,做了那么多精彩之事。

扔儿子到海里游泳,断掉了取舍的纠缠;

女儿葬礼未哭一声,舍弃了无用的情绪;

面对死亡豁达乐观,离开了悲观的心态。

阿太没有被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对她而言,纷繁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皮囊之欲不过是羁绊之绳,为此而折腾和痛苦,不值得。

她始终秉持“舍得”生活观,保持了灵魂的清爽和心灵的满足,活出了从容淡定的人生。

梭罗曾言:“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一个人幸福与否,就看他的断舍离。

敢断、敢舍、敢离,才能克服诱惑,抛却烦恼,远离痛苦,轻松生活。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能舍之人,必是智者。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断舍离。

文展:梦想大,沉沦自负人生

文展是蔡崇达小时候的玩伴,长有兔唇,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

但他天赋极好,读书不错,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而且少有大志,“人生、梦想”是嘴边的常用词,自我感觉更是“有天命的人”。

他坚信自己能出人头地,挣脱穷乡僻壤,摆脱缺陷人生,创造出自己想象的美好生活。

只是他的胃口和梦想越来越大,越来越脱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

他从9岁开始整理历史事件,决心在18岁前完成中国历史大纲,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计划把整理的中国历史大纲,运用于作文以提高分数,以备未来公务员考试之用。

他锚定的学业目标,是读重点大学或者省城的重点中专。

他还提前训练自己的领导力,以便入学后当上学生会主席,由此增加与各单位接触的机会,从而寻找到好工作,留在大城市生活,并进一步寻找发展机会。

对于这些持续加码的梦想,文展无比自信,郑重地宣告:“因为我想,我是天才。”

果然,他不负众望地考上了福州的重点中专,去到了他渴望的大城市,他的父母似乎也看到了他光宗耀祖的未来。

然而,他接下来的追梦步伐,不得不止步于现实的墙壁。

他因为兔唇常常被同学们取笑,为此常与同学打架,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偏执倔强的性格,也让他处处受创,前途暗淡。

如果他适时改变心态,调低目标,抛弃海市蜃楼,尚能柳暗花明。

但他始终不愿舍弃那些镜中花、水中月,依旧野心勃勃地想“干大事,筹划一个大计划,计划成了,将打败所有人对我的质疑,让老家人以我为傲。”

可想而知,狂妄的文展最终碰的头破血流,不得不靠母亲托关系,回到镇里的广播站当了一名电工。

此时的文展,生活已把他雕刻成“很瘦,很黑,头发枯枯的,不太愿意和人说话”的样子。

而且工资不高,找不到对象,与同事关系也不好,日子很不好过。

几年后,他不得不再次出走,到一个小村里维护发射台,从此隐入尘烟。

文展曾是光芒万丈的“别人家的孩子”,却因为欲望离谱,反被欲望反噬,沉沦深渊。

其实,当“天才”二字从他嘴里脱口而出的时候,他就不见得是天才,应该是欲壑难填的“魔鬼”了。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

多少人为了伺候自己这付皮囊,层层加码追逐名利,最终身陷囹圄,备尝痛苦。

人这一生,所求有度,过则成灾。

学会节制欲望,减少奢望,明白内心真正所需,才能取悦自己,修得知足,收获幸福。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保持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眼前事,步步为赢追求心中梦。

厚朴:杂念多,迷失虚妄人生

厚朴一出场自我介绍时,就自带“光环”:“我姓张,叫厚朴,来自英文hope。”

然后生怕别人不懂,就再次骄傲地宣布名字的含义。

这种自我标榜的介绍方式,只是厚朴奇葩人生的一方面。

当学友们都在忙着找实习,为生存问题忙碌时,厚朴却怀揣各种理想,要过多彩人生:

我要我的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最好现在就开始精彩。

我要谈一次恋爱,最好马上破处;我要组建个乐队,最好再录张专辑;我要发表些诗歌,最好出本诗集。

他组建了旨在“改变世界、改变自我”的乐队,为之取名“世界”,一副青春无敌的样子。

他一口气报名参加了吉他社、街舞社、跆拳道社、诗歌社,一副八面玲珑的姿态。

他一周换三个女朋友,在上课时把老师从课堂里轰下来,跳上讲台唱自己的歌,并对自己的行动美其名曰“想尝试世界的各种可能”。

他脑子里藏着很多世界,满嘴的梦想、青春和热血。

对这些虚无缥缈的梦幻,他用力追索,全然不顾自己有无时间和精力。

然而,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他到底活出了什么样子呢?

人们不会崇拜没有任何实在东西的人。

厚朴毫无音乐基本功,创作的歌词笨重而机械,演唱也是声嘶力竭,毫无美感,非常难听,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其他的诸多梦想,也因为分身乏术和能力有限,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还因一些不检点的行为,接连受到学校停止助学金、禁止入党的处罚。

厚朴的形象迅速崩塌,逐渐变得无人问津,最后被学校勒令休学乃至除名。

他的父亲无奈领他回到小山村当了一名老师。

而当蔡崇达再次见到厚朴时,是在他的葬礼上,他因一种怪病自杀了。

厚朴乱七八糟的青春和躁动不安的灵魂,就此毁灭于杂念缠身的皮囊。

他的悲凉结局,无非是欲望膨胀得太多,最终迷失于狂热的幻象,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梁晓声说:

你不可能在一生中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你只能够获得其中的某一种而已,你不但要问自己到底要什么,还要问自己多少才是够。

生活里诱惑太多,很多人什么都想要,被欲望裹挟着四面出击,徒增人生负累,产生精神内耗,迷失奋斗方向,最后一事无成,什么都得不到。

与其被物欲绑架,在贪婪中迷失和自毁,不如专注一事,做到极致,行稳致远。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放弃杂念,给生活做减法,走好轻松快捷的奋斗之路。

周国平说:

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宽阔。

阿太、文展和厚朴三人三种不同的“人生疆域”,其实就是普通人管控欲望的不同活法。

阿太一生欲望做减法,深谙舍得之道,活出了极致人生。

文展和厚朴欲望做加法做乘法,遮蔽了理性和良知,以至于走了歪路、死路,结局凄凉。

人这一辈子,都是拖着一副皮囊行走在这世间,皮囊之内充斥了各种欲望。

人生本不痛,痛的是所求太多;生活本不苦,苦的是舍弃太少。

管控好欲望,修得好皮囊,精神多丰盈,生活亦从容。

点个在看,愿你淡看所欲所求,懂得所舍所得,尽享轻盈人生。

作者 | 佳钢,遵从内心,一路向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囊》最深刻的7句话,叫醒无数人
沦桑少年黑狗达,人生就是一《皮囊》
周末书评 | 青莲 | 那些我们终将要回答的问题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让你挣脱欲求的束缚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不妨读读蔡崇达的《命运》】你相信命运吗?
蔡崇达《皮囊》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