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肇邺:我的大学,我的图书馆

关肇邺先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三、四期)的设计者。关于图书馆的设计,关先生认为建筑有三个要素,适用、经济和美观,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这种观点也体现在了中国建筑中。邻里和谐,和而不同,只有与周围建筑和谐,才算是好的设计。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的设计中,关先生把“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前人的创作劳动作为指导原则”。关先生认为,图书馆建筑“可在长期的沉默无声之中给使用者以一定的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在关先生设计的图书馆里学习成长。


我的大学,我的图书馆
清华大学新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关肇邺

我校新图书馆建成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作为新馆的建筑方案设计人,我愿在此将新馆建筑设计的构思和体会,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说到清华图书馆的建筑,令我不由想起第—次进人清华园的情景。那是1946年初夏,日本人刚撤出不久,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和几个同伴骑车来到了我们倾慕已久的清华园。但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侵略者八年占领下的满目疮痍。记得很清楚的是,图书馆东门内出纳台前壮观的大理石拱门下,是一排排日本伤兵用的蹲坑厕位,地上血迹、污水狼藉,见了令人扼腕。

1948年秋,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再次来到清华园。新环境给我们新生印象最深的,一是严格的、高水平的学术标准,二是优美讲究的校园建筑。前者可以大一物理、微积分的教学要求为代表,后者则首推大礼堂和图书馆了。在一次大礼堂的迎新会上,许多学校部门负责人向大一学生讲话,告诉你在清华应如何学习和生活。其中印象最深的当推充满活力的体育部主任马约翰教授和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的图书馆馆长潘光旦教授(因为他只有一条腿)。他们讲话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令人听后迫不及待地想去参加体育锻炼和到图书馆看书。这时的图书馆已经恢复了旧观。东门内大楼梯正对着大理石拱门,门里的重重钢书架,令你看了如入宝山。刚入大学之门的新生,哪里见过这份气派!

此后我在清华园里一住就是50年,在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学工作之余也做了些校内的建设工作,包括东区的规划和主楼的设计等。几十年来,校内建成了无数新楼,虽然我以后较少参与设计工作,但把清华逐步建成理想的大学校园,始终是我怀有极大兴趣、十分关心的事情。校内无论哪儿建了新楼,无论与我有关无关,我都很有兴致去参观一下。

1982年,校领导命我做新图书馆的设计。为清华园的重点建设出力,是我的愿望。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选址。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把新馆建在主楼之后、东大操场之前。这里有较大的场地,条件好,设计的自由度大,将来且有较多发展余地;二是在旧馆旁扩建,这里新旧二馆联系方便,利于管理,节约人力。经反复比较,考虑到旧馆西侧三院附近地段紧挨图书馆,不适于他用,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校领导决定拆除三院,在此扩建新馆,东区空地可以留作别用。清华园中看来空地也还不少,但就全国的现实来看.节约使用土地永远是我们应该严肃注意的问题。此外在旧馆旁扩建新馆,可以改造这个地区的面貌,使以大礼堂为中心的清华园老区趋于完整。东区建筑虽然比较高大整齐,将来校园的重心也可能移到这边,但对于广大清华人特别是海内外校友来说,大礼堂的石柱圆顶和它附近绿树掩映灰瓦红墙,才永远是他们心目中的清华园,情怀之所系。正如艾知生学长在研究选址会上所说的:无论将来发展得多大多新,人家到北京来,还是要看天安门、去王府井。把清华旧区建成建好,是每个清华人的共同愿望。

这个建造地段给设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题,东面要和旧馆相接,北边的诚斋、立斋要保留不动,西临大操场需留出必要的间隔,而南面是礼堂区去西部的主要通道,四面均有严格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应把新图书馆摆在恰当的“地位”,是个挑战性的题目。按性质说,图书馆是大学学术活动的象征,其地位应是首屈一指的。外国许多大学是以图书馆为学校建筑群的中心的。但从我校的建筑构图来看,大礼堂虽然体量不大、它却无疑地是这个区的中心建筑,新图书馆不宜喧宾夺主抢了这种中心地位。再说旧图书馆建筑也有它宝贵的历史。它的东冀是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建成的。中部及西部由我校1921级老学长杨廷宝教授于1931年设计扩建。这项设计构图严整,与老馆接得天衣无缝,不知其历史的人很难察觉她是两次建成的。这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中一项重要的优秀实例。旧馆两期建筑面积共有7700平米,而新馆的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约为旧馆的三倍,相比之下,将是一个庞大的体量。在没计中,我决定把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前人的创作劳动作为指导原则,避免对旧馆造成任何遮挡或压倒的势态。其办法是把高大的主体部分后移,前面以较矮建筑围成院落,并将主要入口置于院内而形成“退让”之势,使新旧二馆虚实呼应,相得益彰。在建筑风格上,要保持清华园建筑的特色,要显示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固有形式,而透出—定的时代气息,使新图书馆成为清华园建筑群中和谐而富有生机的一员,让每位清华人都感到它的面貌熟悉而亲切,不是“陌生人”。

新馆内设有近20个宽大明亮的阅览室,大部分将以开架方式服务。它们围绕着中央大目录厅而布置。当读者步入馆门登上大楼梯进入这间大厅时,可透过玻璃墙看到四周多层围绕的重重书架,作为进馆后的第一印象,产生进入知识宝库的心理状态而激发其努力读书的热情。这正是50年前的旧馆激发我们那一代青年的景象,不过在这儿是更扩大更强烈了。图书馆不只是个单纯读书和存储书籍的地方,还应是一处学术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中心。因此在新馆中还设有学术报告厅、展廊、小研究室、会议室和休息交往空间,以及缩微、复印、计算机检索等设施。建筑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品格,它可在长期的沉默无声之中给使用者以一定的思想影响。图书馆建筑以其严谨的理性的布置,庄重、明朗而朴素的形象,以及在墙壁上的先贤格言和装饰画等的综合影响,将对青年学子在形成正直、严格、开朗向上等思想品格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除去建筑物本身之外,图书馆还应有一个优美文雅的室外环境。在新馆之外,安排了一些围合的与半围合的室外空间,提供一些轻松的、室外阅读及交往的场所。我校最老的校友纪念物、1922级的喷水池,由旧馆前移至新馆前院中心。70年来,它曾多次拆装迁移,历尽沧桑,现在终于安置在这个恰当的中心位置上,在美丽的花岗石浅水池的衬托下,新老交融,更象征着清华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

图书馆新馆的建成.是清华建设史中重要的一页。感谢校领导交予我这一项设计任务,以后又做了理学院建筑群等项设计,使我得有对母校培育之恩表达一点回报的机会。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祝母校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愿清华园在建设中常添新姿。
本文原载于《清华校友通讯》复25期


总平面

手绘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5年,看清华图书馆的变迁
感受清华(一)清华园印象
【AT】清华园的样子——北馆落成时,走进建筑大师关肇邺与他的百年书城
这位清华“90后”院士捐出毕生收入100万,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90后”大师巨额捐赠轰动清华,获奖无数却无人知晓
刚刚,'90后'的他轰动了清华园,而他仅这一件事就足以惊掉全中国人的下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