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西游记》,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有人说,一切的冲突和矛盾,归根结底都是自我内心的斗争。


当一个人自我冲突严重时,就会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被焦虑、迷茫和自我怀疑的情绪所裹挟,难以自救。

每当这个时候,倘若能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经典书籍,或许就能从中获取一些能量,把自己从生活的泥潭中解救出来。

如果你正在经历精神内耗,不妨读一读《西游记》里的这5句话,或许就能帮你走出暂时的迷茫与困顿。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西游记》第十三回

唐僧取经出发前,在法门寺与众僧共聚一堂,探讨佛法与取经的意义。

有人说,取经路上山高水远,多有虎豹;有人说,峻岭陡崖凶险;还有人说,路上多妖魔鬼怪。

面对众僧的疑虑与担忧,唐僧缓缓开示:“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曾发过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

取经的前提,就是坚定内心,这是唐僧教给众人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困扰,而面对这些困扰,最大的挑战就是心态。

当人们心中充满疑虑、欲望或恐惧等杂念时,往往会让问题显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甚至无从下手,

而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正是战胜困扰的关键所在。


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曾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正是如此,痛苦的根源大都由内心赋予,心魔的消除也就需要从内心着手。

减少过分的期待,放下不必要的执念,也许你就会发现,有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只不过是心魔的幻象。

当一个人学会调整内心,再一步步行动起来。那些生活的压力、工作的挑战或是人际关系的纠葛,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和应对。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西游记》第十七回

唐僧的锦襕袈裟被黑风山的黑熊精盗走,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黑熊精,他想到一计,让菩萨变为黑熊精的朋友凌虚子,自己则变为一颗丹药。

观音菩萨变化时,恍惚间就变为凌虚仙子,悟空看得神奇,连连称道:“妙啊!妙啊!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观音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悟空听完菩萨这句话,当下便顿悟。

菩萨和妖精的区别,原来只在一念之间,一念生佛,一念生魔,倘若能管理好自己的念头,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为菩萨。

黑熊精虽然力量强大,但并非无恶不作的妖怪,只是一念之差走上修行的邪路,幸有观音菩萨点拨,才从妖精变为守山大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随时都有可能迷失方向。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一念之差,极可能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就像,有人会和黑熊精一样,面对诱惑时误入歧途;而有人却能坚守本心,坚定信念,走正确的路。

管理好自己的念头,放弃妄想,做到一心正念,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便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一日,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看到这里的山跟以往险峻的山不同,风景秀美,冒着一股灵气。

唐僧便问悟空:“这里的山水风景这么好,是不是灵山雷音寺快到了?”

两位师弟也问悟空,雷音寺还有多远?悟空告诉他们,若是两位师弟,十来日就能到;若是悟空自己,一天来回能走五十遭;若是师父,那就别想。

唐僧听后忙问:“悟空,你说几时才能到?”悟空答道:

“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悟空虽然说出取经的难度,却也说出取经的真义:

只要心中有至诚信念,时刻不忘初心,便能专注于脚下的路,如此,灵山也就不再遥远。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人的精力常常被分散,也被各种忧虑和迷茫困扰。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人明白,只有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执着,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把握住方向。

所以,一个人要学会放下心中的忧虑,全心全意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坚持不懈地努力。

直到某一天,当你抬头仰望,会发现,那个曾经渴望的远方,已经在你的脚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人船。——《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那日,师徒几人来到八百里狮驼岭,唐僧看到这座巍峨入云的高山,心中生出几分恐惧和担忧,担心前方无路可行。

悟空笑着回答:“古语云: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唐僧觉得悟空所言极是,便信心满满,继续前行。虽然路遇种种困难,一行人最终成功走出狮驼岭,继续西行。

一个人不敢向前迈步,多半是因为缺乏勇气和信心,被恐惧所束缚,如果原地不动,那就只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面对困难,先让自己冷静,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源,尝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目标,再一步步去实现。

即使一时想不到好办法,也不要气馁,试着寻求他人帮助,或许他们就能提供不同的角度和解决方案。


就像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每次遇到解决不了的大麻烦,孙悟空就会找各路神仙来帮忙。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学会借力,也是一种智慧。

要知道,山再高,总能找到上山的路;水再深,也总能找到渡河的船。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心中有方向,脚下就有力量。 


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唐僧师徒取回真经途中,遭遇意外不慎落水,经书全被打湿,他们只好就地晾晒。

后遇陈家庄人热情邀请,收拾中,才发现几卷经本已经被沾破,一些字迹也沾在石头上。

唐僧非常懊悔:“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好。”

悟空忙劝解师父:“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经历那么多磨难,而真经却破损,任谁也不愿接受,还好有悟空的劝解,才让唐僧没那么懊悔。


生活中,有人事事追求完美,很容易跟自己较劲,总要求自己面面俱到,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细枝末节都做到完美无暇。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更容易遭受到心理压力,他们时常苛责自己,一旦遭遇不可控的因素或结果不如人意时,便会产生挫败感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苦乐参半》中说:“我们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是因为生活本就不完美。”

正因为生活不完美,我们才要尽力去珍惜每一次机会、每一次成长。可以偶尔内耗,但不要陷于内耗之中无法自拔。

要知道,不完美才是生活常态,学会接纳不完美,才是真正与自己和解。


著名学者康震曾说:

认真看《西游记》中的每一个细节,处处都在点醒你,处处都在教化你。

的确如此,《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有智慧。哪怕读一读书中的这5句话,也能让你悟透生活的真相,帮你重塑心境,化困扰为动力。

精神内耗固然会给人带来一些困扰,但它同时也像一面镜子,让人有机会停下来重新审视自我,挖掘潜在的问题与不足。

点个“在看”,愿每个人都能化解内心的冲突,让自己舒展起来,过得既不拧巴,也不内耗。


作者 | 心行至,来源:皓然读书(ID:growing-read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悟空一肚子不善之心却不是黑心,黑心的是观音菩萨!
《西游记》:金池长老看起来很普通,来历有点不一般
《西游记》中,黑熊精并无资源和背景,为何最后却没被打死?
孙悟空都打不过的黄风怪原型是谁?吴承恩写得太有道理了
黑熊精明明绞尽脑汁向佛门靠拢,观音为何还挪用紧箍咒套他脑袋
西游记隐藏最深的一条感情线,观音菩萨和孙悟空,究竟是啥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