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中考满分作文的6个技巧,用了必得高分!(果断收藏)


不知不觉,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经常有备考的家长向我表达焦虑:“老师,我们家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书也没少看,但是作文就是写不好,审题不够精准,素材总是老掉牙.....,作文在中考的分值又那么高......。”


是的,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它的成败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成败,而语文的成败又牵动着中考的全局。


有这么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这个公式充分验证了当前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得作文者得天下。


然而,有多少孩子写个作文标题想了大半天还迟迟下不了笔?


有多少孩子写作中一边写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离题了,在纠结中完成写作?


有多少孩子写到一半无话可说,没素材,不知道怎么写下去,绞尽脑汁凑字数?


如何在50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考场作文?


常言道文无定法,但一篇考场作文到底有没有相应的操作流程呢?拿到一篇文章,应该先怎样入手,然后再怎样架构文章,事实上是有流程的。


一、确定一个切合题意的中心



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


而且很多学生并没有把“立意”、“审题”放在心上。大部分人只是粗略的看一遍题目,确定下大致的主题,就开始构思文章。并且对文章的构思也不够深入,常常是一边写一边想。


原因的有两种:


一是很多人并不认为作文的审题与构思能决定作文的优劣。

二呢,很多人不愿意为作文付出努力,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没有捷径的,只能看天分与积累。

所以对作文一直抱着“半放弃”的状态,只要不太差就可以。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二、选择与中心契合的材料



就是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东莞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


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



三、标题要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而文章的切题就要重视审题,审题决定了文章的立意,也间接的决定了文章的结构。而审题也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没有技巧。审题的技巧可以提孩子节约很多阅卷成本与思考成本。


四、文章的首尾段最好都点题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例如,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开头:“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原本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住在外公家的日子,想起了外公你陪我度过的快乐日子。”


如果首段较长,那么点题的最佳位置在该段最后一句。因为首句点题有时会让人觉得肤浅,段中点题又不易让老师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点题的最佳位置。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小小说类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当然,点题不仅可以在文章首尾,也可以在文章中间。这样可以使文章一直处于紧扣主题的状态。

五、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



这样可以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


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六、篇幅以超过规定一两百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


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


当然作文也不必太长,不必写到答题卡的最后一行。文章写得太长会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复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塞得过满、没有回旋余地的压迫感。


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作文也绝不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应试技巧
中考答题七大偷分技巧!收藏保存!1.审题要指读勾画关键词 眼看题
语文考试最怕作文跑题,把握3点审题技巧,轻松让你避开作文陷阱
中考语文作文7大技巧
高考语文考前叮嘱
把握规则 赢在高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