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的十二个饮食误区

糖友营养教育:糖尿病的十二个饮食误区


不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论病情轻重,都离不开饮食疗法。但病友在实施饮食疗法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步入一些误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唐大寒给大家列举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给病友们提个醒。

误区1 饮食控制是活受罪

糖尿病饮食是一种治疗饮食,由于需要控制热量,就必须限制食物的摄取量,特别是一些含热能高的食物,如食用油、主食、零食、酒类等。这样一来,改变了许多病友患病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要吃多少就吃多少的那种随心所欲的饮食习惯,一些病友在接受饮食疗法的初始阶段或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这种不适应的初始表现就是有明显的饥饿感,于是,许多病友误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挨饿。应该说,这只是饮食疗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

糖尿病饮食另一特点是少盐少油。通常情况下,要求每人全天烹饪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最少的可能还不到10;食盐的用量一般也要求全天不超过6克。这种少油少盐的清淡饮食对于习惯了膏粱厚味的人来说一时难以适应,相当多的病友将糖尿病饮食视为是活受罪,从而放弃饮食疗法或饮食控制不严格。

其实,克服这些误区的关键是病友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饮食疗法是比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治疗措施,有饥饿感时只要不出现低血糖,就应坚持饮食疗法方案,不额外进食。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很快适应饮食疗法;也可以通过增加含糖量和含热量低的蔬菜的摄取量,达到延缓胃排空、减轻饥饿感的目的。这类蔬菜有菜苔、油菜、小白菜、生菜、莴笋、芹菜、蕹菜、苋菜、冬苋菜、菠菜、茭白、苦瓜、黄瓜、冬瓜、南瓜、西红柿等。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控制食物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少量多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例如糖尿病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口味重的病友就应采取逐步减盐法来改变过去那种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少油饮食的习惯则可以通过逐步改变食物烹饪方法(即少油菜肴制作)来适应,这些烹饪方法有凉()拌、汆、清炖、清蒸、水煮、卤、用微波炉制作等。

误区2  饮食控制会导致营养不良

糖尿病饮食要求严格控制某些食物的摄入量,有的病友误认为这样做会影响许多营养素的摄入,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有这种顾虑的病友主要是对糖尿病饮食不很了解。其实,这种饮食是根据病友的病情、饮食习惯和营养需要量由营养师合理制定的,只会有利于健康而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相反,如果不实行饮食疗法,血糖就会不稳定,使糖的代谢发生严重紊乱,最终引起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例如,血糖不稳定时,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及流失加速,最终可致B族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同样,钙的流失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见,饮食疗法不仅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有利于营养代谢失衡的纠正。

值得提出的是,肥胖糖尿病病友实施饮食疗法时,若总热量低于1200千卡,由于食物总量的减少,某些营养素(B族维生素、钙、铁等)可能难以满足代谢的需要,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相应制剂。

误区3  主食控制严,其他则随便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原则是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并认为碳水化合物是引起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那时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量控制极为严格。虽然这一饮食治疗原则早已被淘汰,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这种现象。

随着胰岛素的问世和对糖尿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不仅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加剧,还有损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功能,使并发症增多。因此,对糖尿病病友饮食疗法中碳水化合物量的控制放宽了许多,由最初占总热量的20%左右增至目前的60%左右。临床研究表明,在控制病友总热量的基础上,使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5%是比较合理的。

正常人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需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顺利地进行代谢,否则将发生代谢紊乱。例如:只吃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正常人也很快就会出现代谢异常,最先表现为血中酮体堆积,继而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表现。因为脂肪要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需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彻底完成,若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或代谢紊乱,脂肪就会氧化代谢不全,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就会大量积聚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用是供给热能,若供给不足,体内蛋白质被动员分解供能,机体呈负氮平衡,影响肝、肾功能和健康。

碳水化合物还是促使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最佳刺激物质。如果一个人一段时间不进食碳水化合物,如处于饥饿状态,一旦进食,这时由于暂时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障碍,可以出现一过性高血糖和糖尿。

由此可见,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病友,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均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就糖尿病病友而言,应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摄入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每日应不少于200克,而并非越少越好。如果摄入太少,不仅使口渴、乏力等症状加重,而且还可使血糖波动较大,加重病情。

误区4  掌握食物用量不必过于机械

糖尿病饮食需要计量,要求病友对每天所进食食物的种类、重量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以正确计算出每天所摄入营养素的总量,掌握血糖与饮食和降糖药物之间的关系,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要求饮食计量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临床工作中医生发现,有些病友对于食物计量出现了过于极端做法,即所有食物都要用秤称,一点都不肯差。这种做法,不仅使人感到累,而且也失去实际意义。

在饮食疗法中,饮食营养的计算是一个参考数据,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时会有一定差异,如果机械地照搬数据,不一定就会获得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食物的计量准确性达90%即可,因而也就没必要天天称量每种食物。有些患病多年的病友总结了一些估计食物数量的实用经验:

1.总量称重法:适用于长期在家吃饭且饭菜单独制作的病友。先列出一周或十天的食谱,并计算出全期所需粮油、禽、鱼、肉等副食数量,然后准确地称出上述食物,这期间每天均衡食用。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所计算出的食物数量较为准确,并且不必每天每餐去称量食物。但此法在全家有数人就餐的家庭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2.经验重量法:此法方便实用,误差亦小,具体操作是:如称量100克同品种类型的大米或面粉,做成习惯的硬度的米饭或面条装在某一专用的餐具内,看看是多少;看看50克或100克净瘦肉可切成几小块或厚度相等的几片,10克油放在锅内所占容积约是多少等。经过反复多次称量后,就有了较为准确的数量概念,以后就可以估算了。

3.数量-重量估计法:此法适于以个体为单位的食物。如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为55,一个苹果约为125,一个面包约为70,10粒花生仁约6.5克等。在估计重量时要除去食物的不能吃的部分。

4.容积估计法:适用于液体食物的估量。如一杯牛奶约150,一小碗豆浆约200,一汤匙油约10,一杯啤酒约200克。在国外,标有容积刻度的餐具随处可见,因此对液体食物的定量较为准确 。

误区5  用了降糖药就放纵饮食

一些病友认为,既然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问题所在,那么,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不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想吃就吃、愿吃多少就吃多少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病友对糖尿病缺乏了解。

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的来源和调节机制完全不同。正常人血中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这种分泌作用受血糖水平的调控。血糖水平增高就会刺激胰岛素的产生增多,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使用胰岛素的病友,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极度降低或完全缺乏,血中的胰岛素是人为补给的,血糖水平的高低对体内胰岛素量的多少基本失去了调控作用。

医生给病友确定胰岛素的剂量是根据病情变化(血糖、尿糖等)、病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进食量等因素。如果病友饮食不加控制,导致进食过多,所注射的胰岛素量就会不够,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病情难以得到满意地控制;如果进食太少,所注射的胰岛素在一定时刻作用相对过强,又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口服降糖药并无直接降糖作用,它们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肠道的糖吸收速率而间接降低血糖,其用量也是要求在饮食稳定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性决定的。因此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友,不仅需要控制及调节饮食,而且要更严格地掌握好定时、定量的尺度。

误区6  逢甜必躲

说到甜味,人们会想到食糖。食糖主要指蔗糖,如红糖、白糖、冰糖等;在这里,也可以将饴糖、蜂蜜和葡萄糖等包括在内。这些糖的升血糖作用较为明显,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病友不宜吃食糖或含有食糖的食品。

但有甜味的食物除糖外,还有一些是病友可以食用的非糖类食物。由于错误地将画上了等号,使得那些特别喜好甜食()的病友误认为患了糖尿病就与甜食或甜味无缘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病友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失去控制饮食的毅力与信心,从而导致病情进程加速。其实,糖尿病病友除不宜吃蔗糖、蜂蜜和葡萄糖等糖类甜味剂外,有选择性地适量食用一些非糖类甜味剂是完全可以的。

非糖甜味剂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如甜叶菊、罗汉果及甘草等)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安赛蜜、甜蜜素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甜度高、用量极少、不提供热能、且无毒副作用,是糖尿病病友可以选用的理想甜味剂。甜叶菊除具有甜味外,还有促进代谢、调节血糖等保健作用。可见,对这样的甜味剂病友不必忌讳。

误区7  病友不能吃水果

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这是一部分病友的错误观点。笼统地说,糖尿病病友的饮食与健康人的一样,没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吃的,包括水果。关键是病友选择食物时要考虑几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病情、时间、食量、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用或烹调方法等。

原则上,只有当病情稳定时才允许食用水果,否则对病友不利。通常食用时间应选择在中、晚餐前12小时或睡前,勿在餐后马上食用,以免使血糖升得太高。一次食用水果的量应控制在1个交换单位(即相当于25克大米产生的能量),折合带皮、核的鲜果重量为:鲜枣、柿子150;梨、桃、苹果、桔、橙、香蕉、杏、李子200克,草莓250克,柚子400克,西瓜500克,每天最多不超过两次。

水果种类不同,其升血糖的作用也有差异,一般而言,同等重量的水果,含糖量高的其血糖生成指数也高,故应尽量选择含糖量少的水果,一般以含糖量小于14%为宜,这类水果有菠萝、草莓、橙、石榴、柑、金桔、蜜桔、李子、梨、芒果、苹果、葡萄、桑葚、桃、杨梅、柚子和猕猴桃。鲜果中含糖量最高的为:鲜枣(28.6%)、椰子(26.6%)、大山楂(22%)、香蕉(20.8%)

某些水果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如柚子、金桔、石榴等水果中含有类胰岛素样物质,有辅助调节血糖作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汁、饮料、干果、果脯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不能与新鲜水果等同看待。

误区8  山药和南瓜能治糖尿病

如果有人告诉您山药、南瓜可治糖尿病,您可千万别信。道理很简单:食物不是药物,况且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根治糖尿病的药。不过有些病友将南瓜、山药等对糖尿病具有一定食疗价值的食物列入自己的食谱中,也未尝不可。但少数病友从此放弃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结果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导致并发症的提前出现,可见这样做是错误的。

山药和南瓜中含有的多种生物化学物质,确实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合理食用对糖尿病病友也是有益的。但山药、南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热量,无限制地吃可能导致饮食失控。以山药为例,据测定,100克山药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115克之间,与土豆、芋头、莲藕等同属碳水化合物量较丰富的一类食物。有人曾做过观察,发现山药中的碳水化合物与等量大米、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升血糖作用基本上相同。用山药代替部分主食对糖尿病病友来说完全可以,但应严格遵照食品交换份的额定执行,250300克的鲜山药所含热量与50克大米或面粉基本相等。还应注意,以大米或面粉作为主食时,在烹饪加工过程中通常不加烹调油(如做米饭、馒头时),而山药在烹调过程中可能会因烹调方法不同加入一定量的油、糖或其他含热量的原料。

总之,合理地食用山药、南瓜等是可以的,但如果将它们当作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则是错误的。

误区9  营养高的食物可以多吃

在糖尿病饮食疗法中,保证蛋白质能满足代谢的需要非常重要。但一些病友误认为鱼、肉、蛋、禽等富含蛋白质的动物类食品营养价值高,且不含碳水化合物,因而多吃这些食物不仅保证了营养,还可以使血糖降低、病情得到控制。

事实上,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对病情不利,因为:①当蛋白质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后,多余的蛋白质可以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化成葡萄糖,一般每百克蛋白质可生成58克葡萄糖,因而,高蛋白饮食同样可使血糖升高;②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多为动物性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同时富含脂肪和胆固醇,长期食用,必然会使血脂异常,加重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③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供给不充足时,脂肪、蛋白质代谢不完全,其中代谢产物--酮体大量堆积于体内,易使病友并发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昏迷;④饮食中蛋白质摄入增加可使尿钙排出增多,故可使糖尿病病友钙的负平衡进一步加剧;⑤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为肝、肾,长期高蛋白质饮食可能使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发生,已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友,高蛋白饮食可使肝、肾功能负担加重,甚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从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代谢的特点来分析,摄取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应有合理的比例,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只能使病情恶化。

误区10  食欲差时只喝粥

人的食欲受许多因素影响,影响糖尿病病友食欲的因素则更为复杂。通常在病友食欲较差时,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吃点稀粥之类的食物,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虽然稀饭与米饭的原料同为大米,但由于烹调方法不同,其血糖指数相差悬殊。有人观察到大米煮成稀饭后其血糖指数较米饭显着升高,其升血糖作用(血糖指数)甚至接近于等量的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大米煮成稀饭后,淀粉结构发生改变,许多大分子淀粉水解成糊精或麦芽糖,后两者在消化道中很容易被酶水解成葡萄糖而迅速吸收使血糖升高。病友经常吃稀饭或类似稀饭的液态或半固态食物(如米汤、面糊、米粉、肠粉、发糕)甚至一些精粉馒头、面条等,可使血糖发生较大波动,不利于稳定病情,故应尽量不吃或少吃这类食物。

如果一定要吃稀饭之类的汤水食物,建议用无蔗糖全麦片粥或杂粮粥代替普通大米或小米稀饭,用荞麦(苦荞更佳)、玉米面代替精白小麦面。也可以在精白面粉中加入适量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其他天然食物(如魔芋精粉、豆渣粉等)来延缓其快速升血糖的作用。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全麦面粉,其外观及口感虽不如精白面粉,但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少,升血糖作用也较精白面缓慢得多,是糖尿病病友和健康人的理想食品。

误区11  降糖食品能降糖

走进糖尿病食品专卖店,您会发现各种降糖食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什么降糖奶粉、降糖饼干、降糖面条、降糖麦片等等,应有尽有。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食品就是食品,本身不可能也不应该有降糖作用。

一些宣称有降糖作用的食品可能是一些低血糖指数食物,本身只使进食后血糖高峰值变得平缓而已,但并不具有降糖作用,商家就是利用这类低血糖指数食物加工成所谓的降糖食品。有些病友为了降糖”,就一个劲地食用这些食品,结果反而使得饮食失控。

另一种情况是在普通食品中添加降糖药,因而使食品具有真正的降糖作用,但这是违法行为。曾报道有不法厂家在奶粉中添加降糖灵。病友如果食用这些加有降糖药物的食品则存在着极大的隐患,比如干扰了正常的药物治疗和带来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误区12  吃点零食不碍事

零食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即食食品,包括地方风味小吃、干果、鲜果、蜜饯、果脯、点心、饮料、加工好的农副产品等。有吃零食习惯的人往往嘴较馋,见什么都想吃,吃的时候也很少考虑后果。这样的人常常伴有超重或肥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零食本身对病情并不构成威胁,关键是无节制地吃零食会使热能摄入过多而影响饮食疗法的效果。特别是有些硬果类零食(如花生仁、核桃仁、杏仁、松子、瓜子等)含热能相当高,15克就相当于半小碗米饭,如果经常食用,很可能导致饮食疗法失败。

笔者曾经遇到一例年轻女性病友,三餐饮食控制得比较严,但饮食疗法效果并不理想。问她控制饮食期间吃不吃零食,她说仅在晚上看电视时吃一点儿南瓜子,问她到底吃多少时,她自己也答不上来。因为是与家人一同吃,仅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吃得多。在她停吃瓜子后,其他治疗不变,但血糖很快恢复至理想状态,病情稳定下来。难怪有人说,男性病友饮食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酒;女性病友则主要是由于吃零食。

所以,糖尿病病友一般不要吃零食。如因病情或治疗需要加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摸索,千万注意别过量,且加餐热量一定要计入总热量之内。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唐大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点击糖尿病饮食误区-粗粮 木糖醇 豆制品-饮食控制-糖尿病专栏-中国健康网-公众健康
糖尿病饮食疗法八误区
糖尿病病友必须知道的6个饮食问题
?糖友饮食误区大全
3个糖尿病饮食误区,99%的糖友中招了,你不要再被误导了
糖尿病患者饮食14大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