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介老画家梁培浩教授新作
 

喜看梁教授“五一新作”

    前几天,趁五一假期,到珠海探访梁教授。我有缘,看到梁教授为两位友人完成的两种作品: 一种是人物画,画的是笑佛图;一种是山水画,友人要求他把临摹溥心儒之两幅山水画(刊在本博客(之九))复制,作为装饰新居之用。

    先谈人物画,上图[[笑佛图]]应是梁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画笑佛已经过百了。大的小的,方的竖的横的,...在这里先选刊几幅,以说明朋友们的喜爱。

   

 

     报刊,展出,[[笑佛图]]也受到追捧。以至他在美国,不得不临时复制,没有透光桌,跟别人借到一个素描画架支起。把画稿固定到架子上,对着窗口,造成了一个简便的立式透光架!(见附图)....就是在这样的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梁教授画成了不少[[笑佛图]]送赠亲友。

 

 

    这次的友人要的[[笑佛图]],又是一种新版本。画幅大,1米八三。但是窄扁,比起送给我的一幅,又显得高一些方一些,也大多了。(见顶图)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梁教授的新创造。这位笑佛,比较年青,但天庭饱满,胸怀坦荡,雍容大方,舒适随和地靠着。 这个"","现代"。传统的布袋已形成了"现代的大沙发",福态的弥勒佛正以睿智而深邃的目光笑看着观众在形式构成上,梁教授没有被窄扁的画面所囿,笑佛画得仍然相当的大。他一改历来画在前方的布袋口子的处理,移到后面,而且那个位置空了出来不着笔墨;再加上题款用略带浓淡的淡墨,使画面空灵了,层次多了而没有促迫感。 有无虚实,恰到好处。成了一种新的程式。

     整个画面,干湿浓淡,粗细虚实,配置相生,节奏韵律,十分自然。例如,在笔墨方面,双臂衣袖,用大笔淋漓水墨;而腰带却用圆转的中锋直取;左下方的衣服下摆,则大笔狂放;精细处如: 用一根"如锥刻石"的细线,把滚圆而聪慧的头部结构,刻划得恰当而准确;传神阿堵的眼睛,没有费多少笔墨,几下轻松的笔尖提按,便把慈颜常笑的弥勒佛画活了!...有一个神奇之处是,我们站在正前方,他看着我们;站到最左方,他也笑看着我们;站到最右方,他还是那样微笑地看着我们!笑看着我们如何对待人生。并用心语告诫着:"开颜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我喜欢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我更喜欢东方弥勒佛的"微笑"。特别是中国画的题款,给观众提示了微笑的取向,这个取向,又是带有如此深奥哲理的"佛偈",挂在墙上,"座右铭"一样,警醒着人们思考做一个什么人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个笑佛像。但题款都是“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但我认为我要做到容天下难容之事。还未有这样高的境界。要笑世上可笑之人,但自己可能也是可笑之人。但"开颜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自从2006年元旦梁教授送了这幅[[笑佛图]]给我后,我一直把这个题词作为"座右铭"。什么事都一笑而过,保持自已的愉快心境。对某些人,包括对自己有意见的人,都能容忍下去。以和为贵,如果世人都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那么社会一定很和善,世界一定很美好!

 

 

    再说上图的山水画,先说[[采菊东篱下]]。(见左图)梁教授在画面接近中心处,增加了一个老人在采菊.这个人,会使人忆起明代大师石涛曾画过的一组[[陶渊明山居诗]]册页名作。就有此陶渊明采菊的形象。梁教授并摘录了陶渊明之诗句以助此画意境的拓展,现把全诗附录于下,会有助于了解此画,使与"临摹"(之九)那一画作个此较。陶渊明[[饮酒]]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位朋友5月分搬新居,梁教授新画以此诗为核心,那才是"画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深远,深远!梁教授说,""此两画,用了加法和减法。这就是梁教授所说的加法. ---加进了十分深远的境界! 中国画与世界上其它画种最显著的区别(也可以说是长处),要点之一,就在于立意,意境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

     至于减法。梁教授减去了原画不少山水树石的描绘,以便观众更容易看到主题所在。 因为主题思想已经表达,"画公仔画出肠",就嫌啰嗦了。现在看,新的画面并没有丢掉原来的那优美的景境,而且,我还特别感到,梁教授的新画,已融入了今天时代的气息,----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创作的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不动脑筋地复制一幅一百年前的古画。这就是再创造了!

      另一幅名为[[为有源头活水来]](右上图)读者把它与原画一比较,便可看出梁教授几十年前临摹的,树的结构都很多毛病,几棵树树梢接不到树干;一棵树长出不同枝叶。笔墨死板....这新的一幅,树是活的,整树根梢贯通,姿态优美;还新插进一棵黄圆叶树...这都是次要的。

      "加法"的关键,是那坐着的人物。原画里那人是随便地坐着。当然也会引起读者的联想,但不会明确。现梁教授把此人画成"读书"。(过去,"十年窗下无人问",不牵强)。更重要的是"题款",梁教授题上了宋代大家朱熹著名诗篇:[[读书偶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画的境界便豁然开朗,深远辽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样的环境读书。那真是一流! 梁教授这一加,非常自然。似乎作者一开始创作时便是这样安排的! 毫无斧凿痕迹此画减去的东西,也不影响临出原画风景优美之处。而且,更有"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感。 真是高!

      看罢此三画,三天内交出的三个"答卷",才感悟到梁教授在"行万里路"之外,"读万卷书"了的。画画,画到最后,是画修养,观此,一点不假!

 

附:梁教授几十年前的临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此画三日不读画!
《富春山居图》是幅什么画?【文化星空】
书画添加伪作辨识:真中掺假
名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摹本子明卷、沈周背临图卷齐赏析
「艺术中国」——孙竹篱绘画作品赏析
【万葫堂●名家讲坛】中国画的构图及画面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