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基金的经验(都是干货,认真的写了半天,共勉)
第一次申请博士后基金,挂了;第二次申请博士后基金,又挂了;第三次因为还需要找老板签字,怕打扰他老人家,所以索性不申请了,当时觉得一次又一次的不中,容易给老板留下“总也不中”的印象。
第三次申请博士后的那段时间,正好也是申请国基的时间。
第一次申请,中了青年,分享经验,共勉:
1、关于限报:是压力也是动力。
本人上学较早,生日又小,博士毕业时候还不到27周岁,毕业的转年因为工作和上学的专业方向相差很大,觉得前期成果不相关,另外总觉得青年项目,限制到39呢,至少还能申请10次,结果第一次申请的机会就轻易放过了。到了第二次,也就是这次,觉得应该报报试试的时候,来了限报政策。各位虫子都知道,各大学校把关的因素很复杂,领导们也是综合平衡利益关系,其实也是能理解的。本人所在的是地方社科院系统,按照地方的比例,全院只能报10个,而且这10个还不分青年和一般,平衡到各所,最多一个,有的连一个都分不到。在我们所里,打算报名的除了我之外,还一个老师,年龄较长,虽然是硕士毕业,但在我们这个比较新的领域,算上成果比较丰厚。由于平时所里人的关系非常和谐,而且当时一听说只能报一个,我俩都主动不报了,她是爱护青年人员,我是琢磨反正还能报10次呢,再积累一年更成熟,她岁数大,再不报机会更少了。不过,我们领导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我报,一个是多给青年人机会(这点所里特别和谐,比很多搞社科的地方好),另一个是另外的老师过了报青年的年龄,不是博士学位,竞争更激烈,难度更大。得知这个决定后,倍感压力,一是因为大家对我有期望,要是不中真是对不起人家;二是同志们让我给报,那如果今年不中,明年我也一定得让给人家报,无形中还能报10次,至少要削减一半(当时确实这么想的)。与报博士后相比,确实有压力,报博士后完全是赌的心态,实践证明任何基金光靠运气是不行的。于是,寒假正好赶上过年,3000字基金,写了快20天,大改了3次,小改六七次。所以说,限报是压力也是动力。
2、关于选题:要吸引人眼球、要着大局、注重经验
我的选题是有一定前期基础的,至少博士毕业这两年一直在做这个东西。从博士毕业那年开始关注国家基金,把近几年的选题都看过:(1)字数不能太多,20字以内,太多即使中了,也会被改(2)关键词要吸引人眼球,但是不能专家看了都费解。吸引人眼球,其实是说题目中的关键词让人一看,就觉得眼前一亮,个人觉得这个很重要。关于这点是特别要说明的,现在搞社会科学,很多文章看完脑子全是问号,整的像很专业似的,词用的贼费解,这是误区。吸引人眼球不是假专业,让人看不明白的意思。(3)要着大局。个人认为大局观特别重要。国家社科基金,顾名思义,是国家出钱的。国家出钱怎么会让你搞一个偏离大局观的题目呢。有很多人认为,大局就是说空话或者好话,其实这种理解还是有偏差的。即使要研究一个小问题,至少要放在国家发展的背景下吧。另外,大局观还意味着你抓住了当前的热词,匿名评审都是搞最前沿的,你抓住热词了,也抓住他们的心了。(4)注重经验。这个是要看专业的,我们这个专业是要有经验基础的,至少要从选题上看出你是做经验研究的还是做理论研究的,做经验研究,是做全国性的还是做个案的。做个案的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
总之,套用我们所长说的一句话,应用研究也要有理论深度,微观研究也要有宏观视野。抓住这个,就抓住选题了。
3、关于本子的论证:文献梳理、项目内容、前期基础一个也不能少
(1)在我的那个本子中,个人觉得写得不够深刻的就是文献基础,但当时还恰恰觉得文献写得好。因为是一个新领域的原因,所以在写文献时候煞费苦心,纠结了很长时间。一是,要围绕主题。特别是上来前几句,别废话,就4000字,能删则删,直接入手。二是,主题涉及两个关键词的,你可能从一个视角说,但一定不能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三是,国外国内都要兼顾。我的本子当时也给青年学者看过,他们觉得文献还不错,但当时我的博士后老板(算是比较牛)看了之后说:“项目内容和选题都不错,就是文献综述不行,特别是国外的,最好改改,匿名评审看重这个。”文献综述是最难也是最见功夫的,我估计老板可能就在邮件里瞟了两眼,就能抓住问题,这说明专家不好骗,见多识广,光看文献就知道你是不是这个领域的,是不是把握了这个问题的学术脉络,特别是在几个本子相比的情况下,好坏很容易分辨。但当时很快就要交了,文献部分没来得及大改,申请之后也一直看这方面的文献,要是现在写,可能会更深刻。总之,文献是最见功夫,个人认为是本子里最重要的。
(2)项目内容:这部分观点要明确,切记别长篇大论。特别是创新之处,写那么多创新没用。我的本子我们领导看完就说,你一个刚毕业博士,能创新一个地方就不错了,别写那么多,不客观。再一个,个人觉得有图很重要,但图如果不清晰就是画蛇添足。主要观点,最要直接写一是什么,二是什么,要有逻辑。
(3)前期基础:前期基础不一定非是发了什么成果,我的另一个老师就说,你写基金本子要让人一眼看出来你有前期基础,不是瞎论证的。所以在我的本子里,关于个人的前期研究也结合在论证里写了。
总的来说,论证其实比前期成果多少更重要,一定要下功夫。ps:申请之后,因为所长也是匿名专家,邮寄到所里的十多份本子粗略的看了一下,真是不比不知道,真的很容易就能分出好坏。格式、错别字、字体大小、规整程度都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很纳闷为什么那么多本子里格式不对的、字体不统一的,肯定是仓促弄的,这样的要我是评委,也会扣分。
4、关于智囊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我想我能上会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本子经过好几个人的法眼。(1)我们所长,大过年的,看了至少五稿,每次都提建议,而且是特别具体的建议。后来他总说,凭着我匿名评审这么多年的经验,肯定能上会。(2)各种专家,能提一句是一句,有时候一句够了。(3)青年友人的建议。申请用不着偷偷摸摸的,讨论的越多,越成熟,平时要多建立这个圈子。别人有成绩别嫉妒,自然有其成功的道理,多请教,其实对自己也是个促进。我有个观点就是,搞科研的一大部分是要搞社会交往,在社会交往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有个师兄,其实很厉害,但是因为原来并不是搞这行的,所以原来熟悉他那些人总拿老眼光看他,实际却不知道人家早已经华丽转身了。每次跟他一起喝酒,酒刚倒上,就开始跟我谈科研,尽管每次我都说,大哥,出来轻松,能不能不谈科研。但每次跟他吃饭都收获很大,总觉得差得远,于是更努力。总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基金申请上也奏效。
5、关于申请的前后:其实我们都应该学“菲姐”,再淡定些
本子交上之后,没感觉,本以为很淡定,结果到了上会那天,六神无主、坐立不安,才发现原来俺也那么不淡定!公布之后,一瞬间很开心,本想着应该大喝特喝一次,可转天发现还有那么多工作,一个接一个,决定还是别再浪费脑细胞了。过了好几天之后,突然又感到压力倍增。总之,其实我们都应该更淡定。中也不代表什么,不中也不见得是没实力。
6、关于科研经费:科研的钱要花在科研上,社会交往也是科研的一方面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估计会有虫子不赞同,但是本人认为自己坐在家里搞科研是一种,走出去搞科研也是一种,我是大爱后一种的。科研的钱别浪费,花在科研上,但也别想着能用这点钱大大地改善生活,其实要是能维持出专著、搞社会交往,比如开个会,不用再自掏腰包就不错了。
7、关于中或者没中之后:中了的别翘尾巴,没中的别气馁
中了的,千万别自以为是,翘个尾巴,遭人烦,由烦变成嫉妒、嫉妒生算计、算计多了你还得瑟什么劲儿。没中的,千万别气馁,好好总结经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这个世界是相对公平的,中的了,上帝总会为你关上另一扇窗;没中的,上帝总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次次都受益,什么好事都是你的,那只是个美好的传说。
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感悟和经验
记2017青年基金申请成功的经过和感想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来了,听说你还不知道如何准备?
科学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下)
没天理,今年申请的澳洲ARC DP中了
科研选题的思路策略和原则(ppt 5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