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争论(1)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争论(1)

17世纪首现“科学革命”,
然而科学从局部到全面,
主宰人类的生活乃至命运,
则是源于20世纪,
科学的突飞猛进。
科学及其所衍生的技术,
从西方逐步传播到全世界,
这是所谓“全球化”的基本动力。
我们必须牢牢铭记,
20世纪科技的加速度发展,
使它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声誉,
才有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正当科学家们,
对科学充满信心和豪情,
公众对科学也一见钟情;
哲学家们却也没有闲着,
也有着相当超前的思考。

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
哈耶克,(F. A. Hayek,1899-1992)
他在1952年出版专著,
《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我们从书名不难看出,
他对科学的立场和情绪。
他早就对科学的过度权威,
感到忧心忡忡而有不忿心理,
他认为科学充满着傲慢与偏见。
科学理性被日趋滥用,
成为压制创新的“反革命”。
当今科学仍在飞速发展,
那么这是哲学家的先见之明?
还是杞人忧天的悲观哀鸣?

无独有偶,
英国哲学家斯诺
(C . P. Snow,1905–1980 )
其科学研究以失败而著名,
他于1959年在母校剑桥,
以《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为名,
作了一次演讲,
又称“两个文化与科学革命”。
他将英国知识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文,
一类是科学的文化人。
他对这两类知识人,
都提出了尖锐的指责:
英国政治与社会的决策权力,
大体上掌握在人文知识人的手中,
他们的基本训练是经典史学和文学,
然而他们对科学却一窍不通。
在他看来,
20世纪才是真正的科学革命,
在物理、生物诸多方面,
科学有许许多多的基本发现,
都是20世纪前叶相继出现。
他作为政府顾问指出,
国家政策由科学外行来拟定,
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另一方面,
他也批评了科学知识人,
往往轻视人文学,
是缺少人文修养的科学知识人。
看来似乎有些折中或中庸,
然而斯诺对科学的作用,
却有着鲜明的倾向性。
他认为科学的权威还不够,
还处于受人文轻视的情形,
人们对科学技术还不够重视,
而是类似工匠们那样的摆弄。
他认为科学与人文平起平坐,
他在为科学争取地位和名声。
在随后的年代里,
他的这种主张和呼声,
受到科学界的热烈欢迎。

现在看来,
斯诺的主要论点,
也许是司空见惯。
而当时在西方学术文化界,
却引起了巨大震撼:
剑桥大学文学批评家,
李维思首先发难,
他强调科学与人文,
“方法与语”不同而相差甚远,
“两种文化”之说,
是无知的妄说。
随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崔林对斯诺之说加以评论,
他认为斯诺的对比不能成立,
不存在“两种文化”的命题。

现在看来,
斯诺的平淡观点,
似乎是更有远见的观点。
如今的科学文化,
几乎渗透到各个角落,
文化评论家充分肯定有加,
远远超过斯诺

争论中的 “两种文化”,
催生了《第三种文化》,
它由布洛克曼于1995年提出,
所谓第三种文化,
并非是“科学与人文”新的融合或冲突,
而是旨在科学知识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冲突与融合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鸿沟为何“越谈越宽”?
“两种文化”的哲学反思
吴国盛 | 哲学和科学互不来往,对双方不利
顾海良:“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两种文化与新媒体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