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鳖国(转载)

 古鳖国、鄨县并非“西南夷”地域

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有两层含意:一是民族概念,泛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把没有纳入自己大一统的民族称为“夷”或“蛮”。自司马迁笔下出现“夷”字之后,“夷”、“蛮”二字充满贬意,宋时,金人称宋人“南蛮”,宋人称金人“鞑子”;元朝统治者本就是“蛮”和“夷”,位登“九五”则称治下兄弟民族为“蛮”、“夷”;清代统治者更为“自强”,对一切外国人通称“洋夷”。“蛮”、“夷”二字如同“匪”、“贼”二字,成为统治者对反抗者的代名词。一是地域概念,泛指地理区位和区域。

西南夷是“西夷”、“南夷”的总称。就地域概念而论:“西夷”当指今四川省西部和西北部、西藏东部。汉元平五(前130)年,汉武帝任命蜀中青年文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出使西夷。司马相如一行从蜀都(今成都)出发,经蜀地犍为郡(今四川省宜宾)行走一二千里,半年多时间才到越嶲(今四川西昌),置越嶲郡。越嶲郡原为邛都国故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滇国以北,还有数十个小国,在这些小国中,邛都国最为强大。“南夷”地域较广,司马迁说:西南夷国家数十,其中夜郎国最大。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夜郎国拥有今贵州福泉(古且兰)以西至云南东部、乌江南部地域;南夷地域还有“滇国”(今云南中部地区)、昆明(今云南大理州)等独立的氏族部落君长国。这些独立的氏族部落联盟同夜郎国之间的关系,非“弱肉强食”,武力兼并,不存在附庸关系。

夜郎国、滇国、邛都国、昆明国、笮都(今四川省雅安地区)、冉 国(今四川省阿坝州)等都是战国时期的氏族部落联盟君长国,汉代司马迁认为这些国家的地域在“巴蜀西南徼外”,故称“西南夷”。司马迁的“巴蜀西南徼外”理念,应该理解为是汉代“巴郡蜀郡西南徼外”。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巴国(今重庆市)、蜀国(今四川)东南徼的大娄山两麓、赤水河西岸、乌江河北岸地的“桐梓人”后裔建立了自己的氏族部落联盟鳖国和鳛国。今正安县北部、道真县全境直接属巴国地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鳖国置鄨县,隶巴郡(今重庆市)。司马迁说:秦始皇曾派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常頞开“五尺道”时,鄨县(今遵义)已是巴郡领县,并非急待开发的南夷地域;常頞开的“五尺道”,是从道(今四川宜宾)向南进入夜郎国地区(今贵州西北部)的,起自宜宾,经石门关(今高县)、盐津、靖州、曲州(今云南昭通)、鲁望(鲁甸)、寻甸、拓东城(今昆明),并未经过今重庆綦江、桐梓、遵义、息烽、贵阳,也没有经过今合江、赤水、习水、仁怀、金沙、黔西。

汉武帝建元六(前135)年,鄱阳令中郎将唐蒙通南越(秦末国家,今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省部分地区),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沿赤水河而上进入南夷地域,说服南夷朱提(今云南昭通、宣威)、堂琅(今云南巧家、鲁甸)、汉阳(今贵州赫章、宣威)等氏族部落联盟(君长国)归附,废国置郡、县,置犍为郡。为同化南夷地域土著民族,不惜将蜀郡(今四川)牛  (今简阳)、资中(今资阳),巴郡(今重庆市)符县(今合江)、鄨县(今遵义)划入犍为郡。犍为郡治所在鄨县(今桐梓县境)。犍为郡初置时领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简阳)、资中(今四川资阳)、符县(今四川合江)、南广(今四川珙县傅家坝)、朱提(今云南昭通、宣威)、堂琅(今云南巧家、鲁甸)、汉阳(今贵州赫章、威宁)、鄨县(今贵州遵义)12个县。汉武帝设置犍为郡,司马迁把本是巴郡的鄨县蛮横地划入“西南夷”范畴。

唐蒙“发巴(郡)蜀(郡)卒治道,自 道指牂牁江”,是说唐蒙率领巴郡、蜀郡士兵,将道路从犍为郡的 道(今四川宜宾)一直修到了夜郎国的牂牁江(今北盘江)一带。唐蒙为攻打南越国修筑的大道,重合秦五尺道,经夜郎国直达今广东番禺或广州。春秋、战国时期的鳖国,秦汉时期的鄨县,与南夷、夜郎国和常頞开五尺道、唐蒙攻打南越国并无牵联,仅因从巴郡划入犍为郡就被司马迁划入西南夷,实在太牵强附会,唐蒙开南夷时,鄨县本是巴郡的领县,怎么又变成了西南夷?

 

古鳖族人与大禹治水所用技术来源于古代绥阳

上古蛮荒之初,绥阳坝和旺草坝乃是相互隔断的两片浩波荡漾的高原湖泊,这两个湖泊都大约五百平方空里左右。那时,站在小峰坎处,就能看见蜿蜒伸长到枧坝方向去的旺草湖。在每年洪水泛滥期间,两个大湖还可能从小峰坎处连通为一个大湖,小峰坎两边的大山,只是在这个大湖中间的两座瘦长的岛屿而已。

   在这两个大湖周边,繁衍着一个古老的部落,这个部落的人们善于捕捞两个大湖中鱼类和各种水生动物,特别喜欢和崇拜鳖鱼,并以鳖作为本族的图腾,以至后来被称为鳖人部落。

        

      根据“山海经”中多次提及的西南海,很可能就是这两个大湖的合称。

      见(“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鸟蜀」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请读者注意这里的互人之国:指鱼互(或鱼凫),即古鳖人的国度。

      其文尾部的“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笔者的理解是:在大巫山一带的西南,荒隅之地,有偏句、常羊之山。这里句的古音与竹相同,竹即蜀,蜀即巴,偏句即为偏巴蜀--意为:靠近巴蜀之地,有常羊之山。山海经提及炎帝,必提及他的出生地连山,至今世人皆不知连山在何地?笔者的看法是:被山海经称为西南海的绥、旺两湖中间的隔断山脉,绵延近200公里,起于枧坝,止于旺草北边的小河口。极有可能就是连山之真实所指。在旺草金华山与芙蓉江横断处,被称为石羊,可能就是古时之常羊。因为,鳖族人劈石羊以开旺草湖口,疏通鳖水。故常羊留名千古。另外,有史料记,常羊或称首羊即狩羊:意指狩猎黄羊之地。古时宽阔水地域多黄羊,古人偏好捕获黄羊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况且,就是现在,宽阔水地域尚有黄羊幸存。古人之常羊之山意为在此山常有野羊出没。椐当地人讲,石羊之意是山岩上曾经有羊的壁画存留,但是不知现在是否还能找到,须实地考证。

     外族人见鳖族人能似鱼潜水而游,谓之为作鱼儿凫水状,故称鳖族人为鱼凫人。文中曰“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讲的是颛顼(Zhuanxu)溺水将死,遇鱼凫人在水中见有死鱼,想去捞拣上岸,却发现了水下有人溺水,乃潜水相救,颛顼死而复生,如果没有鱼凫人,颛顼肯定会被淹死。所以有此一说。可见鱼凫人自古水性极好。

      文中提及炎帝乃鱼凫人。

       山海经中这么一大段论述是什么意思呢?从来无人解释过,笔者经长期琢磨,认为这段文章主要讲述了炎帝和鱼凫人的关系;指出了常羊山的地理位置;在西南海之外(绥阳湖和旺草湖的总称),赤水之南。“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指离常羊山不远处的金钟山。整段文章讲述的内容都与古绥阳和鳖族人有关。

   刚从原始部落走向史前人类社会的鳖族人,在绥、旺两湖周边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并且日见兴旺,人丁发达。鳖族人逐渐发现了火的各种用途,他们发明了火攻伐木;火攻辟石;用简单粗糙的石制工具制造木器,至少能做出木勺、木盆、木桶、木杠子、木扁担之类的简单木器来;这些器具使鳖族人逐渐掌握了走出蛮荒意识的知识和文化,,较早地进行了渔业、农业和工具制造业的发展,甚至这些木制品在绥阳当地至今都仍然普遍为当地居民广泛使用。

   用火攻石的同时,使鳖族人也发明了烧制石灰的技术。由于绥阳周边的山石绝大部分是石灰岩,因此这一技术广泛运用至今。

   为保留火种,鳖族人用稀泥封火,也就逐渐发明了制陶技术。在绥阳当地,沙陶和泥陶仍然是普通家庭的常用器具。

   几千年来,当地人的居家燃料都只用木材。唯一的坏处就是让几千平方公里的宽阔水原始森林退缩到现在的弹丸之地,大约几百平方公里。上古的宽阔水森林地面积,其实就是现在整个绥阳县及周边各县的部分地区。足见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被破坏为前提的。因此,平衡地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都是不容忽视的。

   上古时期的两大湖出口应该是两个大瀑布,在伞水和石梁河两处;瀑布下方就有了现在的河流雏形,在古代被称为洛安江和鳖水。由于那里盛产鳖鱼,所以很长时间之内,都被古人称为鳖水(《水经注·卷三十六》)。同时,鳖水两岸,大量繁殖着群花盛开的芙蓉树,这条江水后来也就逐渐被改称为芙蓉江了。

   大概在夏朝之前数千年,两个瀑布终于先后跨塌,鳖族人的水产捕捞业失去了传统的基础,于是,鳖族人大规模地向下游迁移。部分留在当地的族人下到了原先湖水退却后露出的低洼地段,开始了渔农兼作的营生。

   但是,每年一次的山洪爆发,还不断使移居山间盆地的鳖族人身受其害。这样,鳖族人在长期与洪水的较量中学会了避水和与水斗争的方法。鳖族人的祖先后来学会了疏导之术,用火攻辟石的方法在原先两大湖出口处,扩大了自然形成的出水口,使两个大坝完全干旱,它们便成为了两个与现在规模相当山间盆地。而不至于再受山洪爆发的侵害。鳖族人在与族人的交往中,把这一技术发明带到了川南地区。

   而多数移居川南地区的鳖族人,与当地巴族人融合,其主支被其他部族称为鳖巴人。在夏朝大洪水前,乌江水系因常年洪灾不断,是鳖巴人治理有方,疏导乌江后,使川南和黔东北广大地域免受洪灾之害。此举而使鳖巴人的治水技术名播九州。汶川巴族人大禹在以堵治水失败后,娶古江州的涂山氏为妻,是以改用疏导术,乃至治水成功。想必与涂山氏属鳖巴族有密切的关联(见“三峡环境”第一章三峡库区 第二节 三峡环境)。

   后来,鳖巴人支系的鳖灵在成都平原治水有方,古蜀国国君让位,鳖灵改古蜀国国号为开明王朝,治国十三代,后为秦所灭(见《蜀王本纪》)。

   绥阳、旺草及宽阔水周边,在商周两朝被朝廷封为小诸侯国,称号鳖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在此建鳖县。晋朝亦在此设鳖县。唐末杨端在海龙屯建播州府,鳖县改称绥养县,后改为绥阳县,隶属播州,沿袭至今。

   综上所述,鳖族人应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古代文明,有巨大贡献。值得作为绥阳家乡人骄傲。也值得广大贵州人骄傲。不过,上面许多论述属于笔者猜想,而其真实性要待古鳖国遗址挖掘出来以后,才能得到证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疏考古“夜郎” 易律夫撰
五尺“道”文化对爨体书法隶变起止的影响
九原考略
凌姓起源陕西镐京周文王后裔:春秋战国河涧国成“凌姓望族“聚居地
“县”作为最“古老”的行政区域,在我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勃、鄚与齐赵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