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海燕:北坞公园赏稻田|散文选读

来源:白水轩文房(微信公众号)

前几日北京的一个大晴天,太阳早早地出来了,天空瓦蓝瓦蓝的,空气清新得很。我早上出门穿个短袖已经觉得丝丝凉意了,真是天凉好个秋。我出了门去北坞公园看看水稻。

北坞公园在颐和园的西门北面,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属于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个公园。北坞公园里面有一个湖和一座寺,还有数不清的一块块水稻田和各种古树,稻田和树木分布交错着,绿色植物众多,这里简直是个天然氧吧。每天来北坞公园晨练和游玩的人都挺多的。

北坞公园的稻田众多,一片一片的,有二三十平方米大的,也有一百多平方米大的,稻田大小分布不均。9月中旬的水稻已经开始发黄了,紧挨着树荫之下的水稻是青的,这个分布也挺有意思的。我作为一个河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原人,自然是没见过水稻,更不认识水稻了。生活中我爱吃大米,却不知大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可当我真看到水稻时,觉得水稻和平原地区的小麦差不多,都是苗杆植物,水稻和小麦差不多高,水稻的叶子也是细长的,成熟的小麦是穗穗朝天的,而成熟的水稻却是穗穗弯弯的。水稻的叶子是直立的,稻穗往一个方向弯着,稻穗一粒一粒的,饱满得很。我随手数了一个稻穗,竟长了76个稻子,看来这又是丰收的一年啊。我还发现有块稻田的水稻根部都是在水里,水稻真是可以长在水里面呀。今年全国各地的雨水多,超过往年同期降水,水分充足,水稻是大丰收了。

在这个公园的稻田里,树立着“收割”“一耕”“布秧”“插秧”“入仓”等相关诗词的牌和其雕塑,据牌上介绍,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桑的传习是最重要的事,较早且成系统的《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此后,各种版本的《耕织图》广为流传,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康熙皇帝主持绘制的《佩文斋耕织图》,也是雕塑设计的素材。

北坞公园的东侧是一个湖,北坞公园中间是一个金山寺,原名普陀禅寺,明朝天顺五年建,现占地700多平方米,是个三进的院落。金山寺在北坞公园中部,周围是古树环绕,很是安静。湖不是太大,站在岸边,可清楚地看到对面。我围着湖转了一周,湖边栈桥上站满照相的人,有用手机照的,有用专业的摄像机在抓拍秋韵的。湖边还有钓鱼的,我驻足观望景色时,发现钓鱼的人竟钓上好几条巴掌大的鱼呢。湖的西北方向是绵延的玉泉山脉,山上的玉泉塔,在蓝天、湖水、绿树的映衬下愈发地雄伟了。

转完北坞公园,我往回走时,公园的人多了起来,大人带着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赏景,一家家的,带着吃的喝的,走走看看,拍拍照,合合影。小孩子围着水稻好奇地摸着问着,大人们边讲边走。老年人都穿着鲜艳的衣服,丝巾在秋风中飞舞,人们的一笑一颦被相机的按键按下,把美好的瞬间定格在记忆中。在北坞公园的大门口,我被一群照大合影的叔叔阿姨叫住,帮他们照合影,我爽快地答应了,帮他们连照了三个镜头。疫情时代,我们虽然被禁锢了诗和远方,非必要不外出。但这颗热爱生活的心却依旧强烈,去不了远方,家门口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的,更何况还有这即将丰收的水稻呢。只要是和家人们团圆在一起的,就是好日子。

本文刊于《河南工人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光下的稻田
金秋稻香忆锦年
水稻穗期病蟲害發生趨勢及防治技術
稻田公园里的袁隆平雕像
水稻收割记
北坞公园:山清水秀景色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