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十首与雁有关的诗词

“鸿雁,向南方,对对排成行。”

这首内蒙民歌《鸿雁》忧伤深情,让我们足以感受秋的味道,沉醉在浓浓的秋意中。

每当秋色浓,秋意深,大雁就开始飞往南方。千百年来,大雁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那一声声雁声,注满了浓浓乡愁。

那是唐代诗人杜甫笔下:“戎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也是明代诗人王讴在《秋夜闻雁》中:“最苦思乡泪,今宵为汝多”的思乡泪。更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

一声雁声 一缕乡愁,十首闻雁的诗词,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1、《鸿雁》

《诗经 小雅》(先秦)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鸿雁在天空中飞翔着,翅膀发出嗖嗖的声音,那个离开家园去远征的人儿呀,他们如此辛劳,奔波在原野上。可怜这些穷苦的人,许多还是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鸿雁在天空中飞翔着,它们时而集中在沼泽地中央,那个离开自己的家园服苦役筑墙垣的人儿,他们辛苦劳动,在城池边修筑无数城垣,虽然他们那么劳苦,可是,哪儿有他们安居的地方。鸿雁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在天上哀鸣着,声音格外凄惨,只有智慧的人,能够懂得我的辛劳,那些愚笨的人,只会说我很矫情。这首诗以鸿雁在天空中飞翔起兴,表达作者对离开家乡远征的,服劳役筑墙垣的人们的同情。《诗经 小雅》有文人介入创作。诗歌中的这些远征的军人,许多还是孤苦伶仃的人,鳏,老而无妻的男子,寡,老而无夫的妇人,孤独,幼年失去父母的孤儿。统称年老的,无依无靠的人。古时候戍边的军人几乎都是十五六岁便参军,直到年老体弱,无法胜任打仗,甚至无法参与屯田(开垦土地),才能够回家,年年征战,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征战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许多人回家后,家里父母都不在了。而那些服劳役的人,辛苦劳作,修筑城垣(城墙),但是,连自己的家都没有,鸿雁飞累了,还可以集中在沼泽中间栖息,可是,这些服劳役的人却没有自己的家。他们从鸿雁的哀鸣中联想到自己的悲伤,更悲伤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痛苦,懂他们的,知道他们辛劳,不懂他们的,还说他们矫情。诗在这种压抑的悲愤心情中结束。


2、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园在何处,我看不见,只见云雾缥缈,阻断归乡之路,然而,却无法阻隔我的归乡之情悠悠。在淮南的秋雨夜晚,我独坐在高楼书房里,听到鸿雁声声传来。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一个闻字,说明诗人根本没有看到鸿雁飞过,只是听到鸿雁哀鸣,可是,这哀鸣声声早已牵动他对故乡的思念。可是,故乡在何处?他看不到,眼前云雾茫茫,重山阻隔,但却见不到故乡,可是,路途遥远重山阻隔,但却阻挡不了他对故乡绵绵思念之情,他的归乡之情悠长。而后两句才点出时间和地点,地点,淮南,这里与长安不同,时间,秋雨夜。因为是秋天,肃杀凄凉,诗人心情格外沉郁,况且还有绵绵秋雨,又是深夜,他睡不着,在楼阁的书房里坐着,却听到鸿雁声声哀鸣。最后点题”闻雁“。因为秋雨夜,不便出门,当然看不见鸿雁,但却听到鸿雁叫声。读到这里,我脑海里响起那首著名的歌曲《雁南飞》”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


3、闻雁

唐-杜牧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翅膀带着风霜的南飞的大雁,夜晚喜欢停泊在水边的沙滩上,它们突然被惊起,迅速振翅高飞,它们将飞向何处?它们高高飞翔,向着极遥远的天涯海角。

它们飞入云端,声音越来越远。离开高大的山,路途越来越遥远。归乡的梦在大雁哀鸣的时候被打断,让我错过在梦中回家的时光。


这首诗和上面一首同题,但是,它是一首五律,这首诗不但闻雁,而且也看到大雁的高飞,甚至感受到大雁带着风霜的翅膀,大雁飞得高,不可能看到翅膀上的风霜,但却能够感受到,因为秋意凉,过了白露,草叶带霜,鸿雁栖息在露天,翅膀凝聚风霜。于是,诗人的目光望着天上的鸿雁,似乎询问它们将飞向何处?

鸿雁高飞入云端,声音渐渐远去。而他的归乡梦也被打断。

诗人从鸿雁的名叫声联想到故乡,鸿雁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


4、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烟波浩渺的九江,让我的思乡之情更加浓郁,我那飞向家乡的梦也一样辽远悠长。我思念我的故乡,我家在江南的海尽头。

离家很久了,音信稀疏,兄弟之间远隔千山万水,猛然传来一声大雁的叫声,那叫声似乎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很新奇,让我感受到九江的秋天来了。

九江,长江支流,又叫浔阳江,这里是充满诗意的河流,最有名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就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陈均,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兴化莆田(今属福建)人,字平甫,号纯斋、云岩。曾为太学生。为知事参政郑性之推重,资助其著述。他的诗也不多,但这首诗却因为浓浓的思乡情而引起人们共鸣。

诗人站在九江边,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想起他的故乡,诗人的家乡在福建莆田,离江西很远,他的家人都在故乡,自己只身在九江,况家里音信稀少,不免有思家之想。听到雁叫声,他感受到秋天来了。

而秋天正是思乡的季节,于是,这首诗没有讲思乡,但思乡之情却蕴含在诗句里边。


5、闻雁有怀

宋-赵希逢

数声雁送故乡愁,唤起沧江万顷秋。

料想日寒风色惨,可堪寂寞冷沙洲。

数声鸿雁的哀鸣送来阵阵乡愁,也唤起碧绿的江水的万顷秋意,谁料想天日微寒,秋风阵阵,秋色惨淡,这些大雁怎么能够忍受寂寞寒冷的沙洲。赵希逢生卒年不祥,他是宋宗室子弟,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八世孙,理宗淳佑年间,从事郎为汀州司理。诗歌一开始就写雁叫声,这鸿雁的叫声送来故乡的哀愁,也唤起碧绿的江水万倾秋色。这一句先由鸿雁叫声营造一种凄凉意,再由万顷碧波的江水营造苍茫秋色。接着写诗人的感觉秋天的寒意,联想到鸿雁栖息在沙洲是那么寂寞寒冷,怎么能够忍受。而这一句是化用苏东坡的词中那一句“寂寞沙洲冷。”只是,苏东坡孤傲不凡,而赵希逢这首诗却充满孤独寂寞与凄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常见意象4类21例(2)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
每日一爻习易玩占渐卦六二
白露: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
古诗词意象解读之大雁
重阳节的诗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