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我若婉约起来,恕在下直言,在座的各位皆是渣渣!

却不知道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同样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就只会写豪放词?那绝对是孤陋寡闻造成的知识盲区。

苏轼在词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还有一句话不可忽略,他“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能够做到扭转发展趋势的大神,要知道他在扭转词风之前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真论起来,倘若苏轼婉约起来,恕在下直言,在座的各位皆是渣渣!


苏轼的家世

苏轼一家两代人,一门三学士,名声大震的“唐宋八大家”,他们父子就占了仨。看到这如果你认为苏轼兄弟两人能成才是因为父亲就是个才子,那可不够准确,他们父子三人后来能够名声大噪,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苏轼的母亲,也就是说他父亲苏洵娶了个好媳妇。

由于那个时代女子的地位卑微,现在仅此能知道苏洵的妻子是程氏,具体名字不知,是四川眉山人,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显然苏洵的媳妇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从小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她嫁给苏洵的时候刚十八,苏洵年十九。结婚之后生活困难,苏洵终日嬉游,不学无术,父亲对他很绝望,从此不再过问他读书的事。直到25岁时,他突然有了读书的念头,仗着自己聪明,参加了一次乡试,结果落第。

此后他自我检讨,每日端坐书斋,苦读不休长达六七年,终于成了大器。要说他的妻子程氏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在苏洵游学、苦读的这些年,家务和养育儿子的艰巨任务都交给了她,担子很重,但终见成效。

他的儿子苏辙曾这样记述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也难怪现在人们常说一个好妻子影响三代人。苏轼、苏辙两兄弟少年时期,都是母亲亲自教他们读书。

1056年,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第一次跟着父亲苏洵进京,这一年苏轼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都被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震住了,却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而有意让他得了第二,后来认识了苏轼,颇为赏识。

正是欧阳修的赞赏,让苏轼父子名动京师,而就在此时,家中传来噩耗,母亲程氏病故。父子三人立刻反向奔丧,至守丧期满苏轼归京。

青年时期的苏轼人生得意,每当他有新作,就会立刻传遍京师,可惜还没等他大展身手,29岁时,父亲苏洵去世,兄弟俩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还朝,新任宰相王安石开始发动一场震动朝野的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跌宕人生开始了。此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20岁时所认识的“平和世界”。

苏轼的人生与词风

从1061年出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始,苏轼就开始了起起落落的仕途,运气好的时候,他是皇帝身边比较重要的人,运气不好的时候,他被贬到了儋州做个小官,快要跑出北宋人民地理认知的范围了。

据说苏轼一生在九州大地的14个州县上担任过职务,跌宕起伏的官运,也难怪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的灵感。作家的风格常常是心随境转,苏轼的豪放,是因为他以乐观豁达对抗生活的坎坷无情。

写《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苏轼40岁,正是政治失意、心情沮丧的时期。


但是壮年的苏轼,在词里透露出来的却是氏族的自信与力量,他豪气爽朗、壮志未酬、开怀畅饮、意兴正浓,词兴盛于歌楼酒肆,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艳科”,而苏轼的文笔,扭转了这个局面,一改词的庸俗、浮糜之风。

但并非是说他的词都是豪放派的,要知道他在婉约词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不能忽视他的“欲寄相思千点泪”,“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婉曲缠绵。

他的词风随着政治生涯的起伏不断变化。他一生被贬三次:黄州、惠州、儋州,最远到过今天的海南,也就是儋州。


一千多年前的海南,并非向今天一样旅游业欣欣向荣,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莽荒之地,多数居民是土著的黎族,他们没有汉化,对于中原人士充满畏惧与隔膜,苏轼也怕,但是他没有选择。

如果是普通人,定是苦闷抑郁地活着,无医、无药、无肉、无友,关键还无书,这对于一个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来说实在难熬,无论是自然环境、气候,还是饮食习惯都折磨着苏轼的身心意志。

但是苏轼是谁,他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居然又发现了让自己振作精神的食物——美食。苏轼,不但爱吃,而且会品会做,多少流传到后世的名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比如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肘子。


他在当地很快就和黎族人民打成一片,载歌载舞,好不欢乐。他在海南也写下了巫术佳作诗文,还带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贬到哪,都能在哪逍遥快活,别看他好像不务正业,其实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另外,苏轼也并不只是一个文学家,他还在书法、绘画、水利、烹饪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但是我们看到的关于他的记载,却是一个懂得用自己的乐观与食欲拯救自己的人,他不是把人生过程诗,而是把人生过成段子。


如果说“豪放”就是“刚”,“婉约”就是“柔”,那么能成为大家的苏轼就是刚柔并济,转换自如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前途多舛中一次次安稳度日。

他一生坎坷,不折其节;他生性豁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他热爱生活,一满腔的热情抵抗生活的无可奈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小儿子22岁开始便随父“被贬”,苦日子那么多可有怨言?
冲出炼狱,乐观自信的苏东坡。
大师苏东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个文化世家的底蕴有多厚
苏轼的儿子都是大才,尤其以第三个儿子最佳
苏东坡与苏小坡的流放岁月:这是什么样的神仙父子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