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年组建海军人选有争议,毛泽东一锤定音:这人定能成功建立海军
1949年,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秘密转移,从西柏坡赶往未来的首都北平。国民党大军逃到台湾,就在蒋介石意图封锁海域时,“重庆”号巡洋舰宣告起义,舰长邓兆祥率部来到葫芦岛港。同时,国民党海军军官林遵也在酝酿起义。
为了歼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军百万大军挥师南下,沿海诸岛的解放战争即将展开。毛泽东虽远在河北山林间,却心系五湖四海,他敏锐地意识到:现在就是组建海军的最好时机!
中央机关到达临时根据地时,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向起义舰队发送嘉勉电。毛泽东对朱德说:“中国必须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海陆空三军一个都不能少,建立海军的时候到了!”
朱德深以为然,到达北平后,一直在研究派谁去主持海军大业。他推荐了好几个将领,结果都被军委否决,一连几天都没有定下人选,只好去拜访毛泽东。他苦恼地问道:“主席,你觉得让谁去更合适呢?”
毛泽东思考片刻,给出一个人选:“就让张爱萍去吧!”朱德有些犹豫地问道:“就选张爱萍了吗?没有别的人选?”毛泽东摇摇头,一锤定音道:“就他了,这人定能成功建立海军!”
为何毛泽东会选择张爱萍?张爱萍有何经历让毛泽东如此信任?最后张爱萍组建海军成果如何?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张爱萍和毛泽东之间的渊源。
1910年,张爱萍出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富农家庭,他的父母很支持儿子学习,希望他未来能做出一番事业。张爱萍也没有令父母失望,从小就展露出不同于普通孩子的聪颖,酷爱读书,在学校常常受到老师夸奖。
十五岁时,张爱萍就读的学校中,许多教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在班主任张鲤庭的引导下,他接触到革命思想,并且很快就被这新颖的理论思想所吸引。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全国各地都在声援反帝国主义运动,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达县的学生们也加入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张爱萍也在队伍中。当队伍路过督办司令部时,张爱萍忽然高喊道:“打倒军阀刘存厚!”
图|刘存厚
这个刘存厚就是川陕边防督办,此人仗势欺人、欺善怕恶,来到达县后一直为非作歹,当地民众对他是有怒不敢言。张爱萍的口号勾起了百姓对刘存厚的怨愤,引起极大共鸣,呼喊“打倒刘存厚”的声音越来越大。
刘存厚急忙派兵出来抓捕游行学生,张爱萍带着同学提前坐船来到河对岸,军阀们只能气急败坏地看着他们离开。这件事带给了张爱萍极大的触动,他发现敌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他也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此后他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而奔走,很快就得到推荐,成为一名共产党人。革命的火苗在达县越燃越亮,引起了刘存厚的关注,在军阀发布对中共地下党员的通缉令后,张爱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往上海。
来到上海后,张爱萍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那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听说这位少年在家乡的事迹,提出要见一见他。见到张爱萍后,毛泽东并没有询问工作的事,而是亲切地问他:“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张爱萍刚来上海,人生地不熟,生活有诸多不便,但又不好意思麻烦组织。毛泽东猜到他的问题,并主动提出,这让他十分感谢。但最让张爱萍感激的,还不是这件事,而是毛泽东对他讲述的革命者概念。
毛泽东说:“革命者是奉献者,不是索取者。我们做了革命者,便要准备好付出一切,生命,乃至灵魂,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这番话令张爱萍感触颇深,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做真正的革命者。
作为革命者,张爱萍在上海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反抗帝国主义、军阀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期间,他曾两次被外国巡警抓捕,也被国民党抓过。即使在狱中受到折磨,他也不曾动摇过革命的决心。
不过牢狱之灾也带给他一些影响,让他认识到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是无法和反革命势力作斗争的。这和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组织开始组建红十四军时,张爱萍迫不及待申请加入,从此穿上军装,踏入战场。
张爱萍在军事上具有极强天赋,他刚参军不久,国民党就对共产党展开了激烈的“围剿”战斗。他毫不犹豫投身战场,在多次反“围剿”战斗中,带领小队获得胜利,一路升迁,很快就开始带领兵团。
1936年初夏,张爱萍带着军委骑兵团离开麻城涧,受命转移至瓦窑堡。此前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陕北战场,张爱萍带着骑兵团都是所向披靡,从未打过败仗。谁料,就在这次回去的路上,骑兵团遭遇意外。
部队翻山越岭,到达一处村庄时,当地百姓偷偷送来救助报告。原来不久前,国民党军队袭击了青阳岔,他们不仅抢夺民众的财物,还强抓了一波人充军。百姓们请求共产党帮他们出头。
骑兵团刚刚打完胜仗,正处于兴奋状态,听说国民党的恶劣行径后,义愤填膺,当即请求参战,挫一挫国民党的威风。张爱萍没有多想,点头同意后,一群人便骑马朝着敌军的方向追击。
骑兵团在路上卷起阵阵尘土,他们一连赶了几个小时的路,都没有发现敌人的影子。估计敌人早已改路撤离,张爱萍只好让队伍返回,放弃追击。但当他们回去时,老百姓们依旧哭诉不停,要求继续追敌。
张爱萍不好拒绝,只能带着骑兵团又追了三十多里地,这下终于遇见国民党军队。双方展开激烈战斗,骑兵团再次赢得胜利,成功俘虏四十多名敌人。大家伙都兴高采烈。
然而就在返回的路上,山里突然冲出大批敌军。因为战斗结束,心情开始松懈的骑兵团顿时一阵慌乱,张爱萍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下令撤退。但队伍还是遭受了损失,冲出包围圈时,张爱萍在战斗中也负了伤。
回到瓦窑堡后,张爱萍非常懊恼,他并不在意自己身上负伤,但却十分懊恼自己防范不足,让敌人有机可乘,打了不必要的败仗。出门时,他们骑兵团的口号就是“打了胜仗,回去见毛主席”,现在胜仗变败仗,他还有什么脸去见毛主席?
张爱萍心情正烦闷,却有人没眼色,跑到他面前去,阴阳怪气道:“哟!这不是向来百战百胜的张代团长吗?怎么今天灰溜溜的?”张爱萍性子急躁,哪里受得了这种嘲讽,立马回了句:“胜败乃兵家常事,你第一次打仗吗?”
他气冲冲地离开,却不知有人悄然把这件事传到主席那里。几天后,张爱萍还没想好怎么向毛主席认错,结果却收到通知。秘书长告诉他:“主席让你过去他那一趟,记得说话别那么冲了。”
张爱萍没听出深意,只以为主席要问他败仗的事情,心中忐忑不安。他步伐沉重地走进毛泽东的窑洞,刚在办公桌前站好,毛泽东就说出一句让他震惊的话:“我听说你打败仗后,还跟人谈'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这回事吗?”
这句话虽然音量不大,但语气却很严肃。张爱萍立马紧张起来,解释道:“我那天只是说气话。”毛泽东依旧保持严肃的模样,反问他:“你这说的是气话?我看你是还没接受教训,承认错误吧?”
张爱萍有些委屈,道:“组织给的处分我都接受了,哪里还敢不接受教训?我也知道这次是我的错误。”听见他的话,毛泽东意识到刚刚说话太过严厉,起身给他拖了张凳子,说:“我们坐下聊,别老站着。”
图|毛泽东
此时,毛泽东的语气已经和缓多了,等张爱萍坐下,他接着跟他说:“这些年你打了这么多场胜仗,怎么这次就在阴沟里翻了船?你得好好找找原因。”
看见张爱萍点头,他又谈起之前那句话:“'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没有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场仗都没输过的军事家。但是你是骑兵团的指挥员,这句话不能从你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就像为自己开脱,你说是不是?”
毛泽东这番话入情入理,张爱萍听得心里暖乎乎的,明白主席并不是想要指责他,而是在教他说话做事的道理。他立马说道:“主席,我明白你的意思。”
解决掉张爱萍的心结,接着两个人又闲聊了许久,还谈到了红军大学。毛泽东事无巨细地询问了前线的情况,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他,最后问他:“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最近有什么要求?”
说到这,张爱萍激动地站起身,脱口而出:“我想去红军大学上课!”他刚刚听到红军大学时,就生出了这个念头。他从小喜欢看书学习,可惜参军战事繁忙,压根抽不出时间。如今红军大学即将开学,他也想要趁机学习一段时间。
毛泽东高兴道:“好嘛!爱学习是好事,想要成为智勇兼备的将领,离不开好学精神。我们办红军大学,就是想要培养干部的能力,为大西北的战场做准备。你最好也去学上几个月。”
他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信纸,当即给张爱萍写了一封推荐信,信的抬头是红军大学的教育长罗瑞卿。他把信递给张爱萍,说:“我做你的入学介绍人,开学后带着它去学校就行。”
图|罗瑞卿
张爱萍笑开了花,直说:“谢谢主席!”离开窑洞后,他将主席的亲笔信折得方方正正,揣进兜里,浑身轻飘飘的。前段时间的苦恼全部被抛到九霄云外。
三天后,张爱萍来到红军大学。红军大学别称“窑洞大学”,条件格外艰苦,学生上课与生活都在窑洞里。黑板是锅底灰刷在墙上的,板凳是学生自己找的砖头石块,没有桌椅。学校也没有聘用专业教员,讲课老师都是中央干部和领导。
开学典礼非常简单,毛泽东到场后,说几句话便结束。他穿着半新的浅灰色军装,踩着褪色的黑色布鞋,头发有些长了,衬得他更为清瘦。
他说:“我知道你们现在都是实打实的学渣,但是利用这个机会,认真学习,学有所成,到时候就能下山济世,更好地为革命奋斗。在这里,我们都是学生,谁也不要觉得自满,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张爱萍每次聆听毛泽东的讲话,都会有新的感受,使他从中获得对革命更深的理解。毛泽东在红军大学写了很多报告,其中有一篇题目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张爱萍从这篇报告里,看到自己对革命战争的认识不足,思想得到升华。过去许多不懂的问题,经过毛泽东通俗易懂的阐述,他很快就找到解决方法。毛泽东每次讲课,都能让他大受启迪,尤其是关于鲁莽二字。
毛泽东说:“一个军事家绝对不能鲁莽,一旦犯下这个错误,那就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诱骗,受到部下无知建议的鼓动。任何军事计划,都需要建立在侦察过后,敌我情况明朗时。”张爱萍自省:这些话说的不正是我吗?之前的败仗正是因为我的鲁莽!
图|张爱萍
张爱萍全神贯注地吸收毛泽东传递给众人的知识,尽管毛泽东说了很久,但他却依旧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在张爱萍的军事生涯中,毛泽东充当着师长的角色,他的教导令张爱萍学会思考,战略和战术都渐渐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延安,红军大学也跟着迁移,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也就是后人皆知的“抗大”。张爱萍原本想要申请去前线,但在毛泽东的建议下,选择留校担任教员。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陷入亡国危难中,红军主力一直在前线抵御外敌。张爱萍按捺不住,向组织递交申请,希望赶赴抗日战场。毛泽东百忙中与他谈话,给了他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毛泽东说:“日军即将进攻上海,蒋介石态度暧昧,定不会全力应战。组织希望你去上海,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对抗敌人。”尽管张爱萍渴望去前线作战,但他相信毛泽东对于时局的分析,立刻服从命令奔赴上海。
新的战斗岗位没有消磨张爱萍的士气,反而让他充满无穷力量,迫不及待想要与敌人一较高下。此后八年的抗战岁月,他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活学活用,开辟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日伪军和国民党的攻击下,不仅没有退却,还巩固发展了苏北和淮北的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培养出大批优秀战士。
有知识、有文化、有经验、有教训,这就是张爱萍几十年来的成长。他是那么的好学,在毛泽东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再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教给下一批战士。多年抗战经历,让他从无到有,拉扯起一支支新队伍。
图|张爱萍
怪不得毛泽东会愿意把建立海军这等大事交到他手上,其他将领或许也在战场上表现不俗,但比起训练新部队,还是张爱萍经验更为丰富,更别说他军队的理论知识十分扎实。不过尽管有经验,有知识,组建海军也不是一件易事,张爱萍是否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呢?
渡江战役前夕,我军连战舰都没有,半个专业的海军都找不出,甚至许多士兵都未见过大海。后面虽然有起义海军,但数量太少,还不够组成一支完整的舰队。张爱萍收到组建华东海军的命令时,也是两眼一抹黑。
他将华东海军形象地比喻为“失去双腿的巨人”,若是能从国民党那里“借”一条腿,共产党再自己长一条腿,那这个巨人就可以行走了。
确定好策略后,张爱萍首先动员解放军陆军战士们,希望大家能主动了解海军知识,共同建设新海军;其次,他将目光放在前不久起义的国民党将领林遵身上。
林遵出生在福建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家里是海军世家,从小受到海军知识的熏陶。他还就读了烟台海军学校,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国民党海军工作。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还自发起义脱离国民党,说明他并不喜欢蒋介石的作风。这般合适指导华东海军的人,国内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
但也没有想象中容易,想要掌控这些起义海军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张爱萍不仅希望接管海军的原班人马,更希望能够赢得人心。为了和林遵更好地交流,他亲自飞往南京,拜会这位将门之后。
图|林遵
张爱萍夸赞他的起义壮举,可林遵却不吃这一套,依旧保持高傲姿态。对于张爱萍的热情只是礼貌敷衍,听到中共想要建立海军,他冷淡地说:“建海军没有那么简单,这和陆军不一样,陆军只需要会放枪就可以,但海军不是。”
张爱萍诚恳说道:“我们做好了竭尽全力的准备。”林遵却完全不信,道:“海军需要大量专业知识,海军中一般士兵都要至少初高中的文化水平,军官更是需要读过大学,甚至在国外进修。按照解放军现在的水平,恐怕开不动军舰。”
林遵的话有些刻薄,但这也的确是解放军面临的困难,开高科技的军舰和开木船比,自然是要更难得多。张爱萍没有生气,温和地继续说服他,希望他能指导一下人民海军,但显然林遵没当回事。
让起义海军认可解放军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张爱萍回去后叮嘱部下,不要无礼地叫起义海军为“国民党”,或者“旧海军”,这样容易产生思想上的隔阂,最好称呼对方为“原海军同志”。
之后,他又去找刘伯承。刘伯承声名远扬,德高望重,或许能影响林遵的看法。刘伯承听说他的想法,爽快地邀请林遵赴宴,同行的还有另一位起义海军干部金声。
席间,刘伯承谈起解放战场对海军的迫切需求,请林遵和金声指导一二。金声的态度倒是明确,当即就表示道:“为和平做贡献,义不容辞。”然而林遵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解放军无法建立海军。
刘伯承没有和他争辩,而是循循善诱,说:“人是可以主观学习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什么技能。解放军战士虽然文化不高,但这可以后天学习提升。若是有你们这样的专家教导,还担心学不好吗?”
图|刘伯承
这番话讲得很诚恳,但林遵还是不为所动。刘伯承观察了他一会儿,也看出点门道,晚上和张爱萍见面时,告诉他:“林遵估计是想做解放军的海军司令,但若是让他当了,那还是人民海军吗?”
张爱萍让他不要介意这些问题,只要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那就都是同志。他立即打了份电报,将此事汇报中央,请求军委让林遵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
他知道在中央表态前,林遵或许不愿意相信解放军,于是把目光暂时转移到上海。他从金声那里得知,当初国民党撤离上海时,许多爱国人士都脱离海军,隐姓埋名在当地生活,其他沿海城市也有这种情况。
了解情况后,他立马召开大会,决定从国民党旧部中招贤纳士。中共在各地贴好通告,以公开的方式招募海军,这引起极大的反响,让隐藏起来的海军士兵欢呼雀跃,积极报名参军。
而后华东区海军学校正式成立,在有基础的海军帮助下,首批学员仅花费两个月就学会操作军舰。这令林遵刮目相看,顽固的想法终于发生改变。
张爱萍察觉到林遵的变化,为了进一步调动他的积极性,他干脆找到毛泽东,请他与林遵见一面。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爱萍就将海军建设到这个地步,毛泽东很是欣慰,对于他的请求自然点头同意。
当林遵、金声等人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后,张爱萍为毛泽东介绍道:“这位就是林遵。”毛泽东高兴地与他握手,说:“你就是抗英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吧,如今你起义脱离国民党军队,同样也是英雄!可喜可贺!”
图|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受到他的接见,林遵几人都满怀激动,对于毛泽东的夸奖更是激动欣喜。与毛泽东交谈后,林遵当即决定:“我将竭尽全力建设人民海军!”
1950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已经成立一周年,周年庆典在南京长江草鞋峡举行。此时,江面上停着51艘战斗舰,52艘登陆舰,31艘辅助船,所有舰队站满了海军。林遵等人出席仪式,张爱萍在一旁满足地看着这片江海。时间会证明一切,他用实力回应了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9年,张爱萍想让林遵当海军司令,刘伯承训斥:那还算人民海军吗
1949年,张爱萍想让林遵当海军司令,刘伯承:那还是人民海军吗?
开国少将不服上将,刘伯承也没办法疏通,毛主席是怎么解决的?
1949年,国军少将起义后想当海军司令,刘伯承怒斥:什么都能让吗
起义将领嫌解放军没文化不愿配合,毛主席问:你们是国民党员吧?
1949年,林则徐侄孙拒绝与海军合作,毛主席出面:真是久闻大名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