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含蓄(3)笺析
●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笺析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自《诗》、《骚》以下,历来强调诗的寄托。儒家论诗,多讲究“兴观群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字句方面强调简约、精炼,富于比兴,力求暗示与隐喻。钟嵘就主张诗歌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刘勰也强调隐秀结合,他说:

“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文心雕龙?隐秀篇》)司空图标举味在咸酸之外的醇美,力主“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和(《与李生论诗书》)。其后,宋严羽《沧浪诗话》更极力发挥含蓄在诗歌里的作用,他有一段传世名言,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到了清代,主张神韵的王士祯就十分推崇司空图“含蓄”一说,他的《香祖笔记》中有云:“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余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由此可知,传统的诗歌理论对含蓄看重到怎样的程度了。


其实,说白了,含蓄,就是不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委婉地托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小仓山房文集》)古代诗人深得含蓄婉曲之妙,他们在写诗时,往往看似漫不经心,而将深意隐去,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里,试举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一诗略加说明。原诗为: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先不谈及作者献张水部的意图,先说说诗歌对“闺意”的描述。按照古代出嫁的风俗,在洞房花烛的喧嚣过后,等待整理一下浮躁的情绪,第二天清早,新妇才能在一种较为庄严的氛围中去拜见公婆。能不能得到公婆的良好评价,能不能得到公婆的赞许认可,意味着能不能在其后的家庭中站稳脚跟,所以,“待晓堂前拜舅姑”,这实在是作媳妇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天未拂晓,新媳就起床对着点亮一夜的洞房花烛精心梳妆起来。这是诗歌的前两句。看看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作者描述的重点,也就是新妇在拜见公婆之前复杂的心理状态。虽然她敷粉施黛,描眉画唇,看看镜子里自己比玉尤胜、如花更香的美貌,心的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天马上亮了,待晓就要在堂前拜见公婆了,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能不能得到公婆的赏识,自己还没有很大的把握。这时,她只好在满面羞涩之中“低声”征询一下在自己身边的夫婿,自已的娥眉不知画得是浓是淡,这些言行,充分表现了新妇那种惴惴不安的心理状态。诗歌虽然只有寥寥数语,新妇的言行与神态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如果是单纯写“闺意”,这首小诗也不失为上承佳作。但这远远不是作者的本意。那末,读者还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如果从字面上看不出“闺意”以外的内容,那么,这真应了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阐述了。


很自然,古人读诗,先要看诗题标识的内容。那末,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献张水部”。当然,我们在另外的诗典中获知这首诗的另一个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这一标题就更标明了作者的本意。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这决不是如今人的行贿,而是在临考之前作文赋诗献于主持考场的礼部侍郎,希求得到好评并予以引荐。朱诗当时是投赠给水部郎中张籍的。诗歌巧用双关,以小见大,以隐喻的笔法,把自己比作新妇,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张籍比作夫婿。因为要考试了,能不能金榜题名,这关系到自己是鹏程万里还是蹭蹬一生,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抉择面前,一个应试举子的心理正如一个初嫁新妇一样惶惶不安。所以,解读诗题,人们才恍然大悟,作者是言微旨远,言此意彼。虽然“语不涉已”,却令人反复玩味,百般琢磨。


顺便要说的是,水部侍郎张籍当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在接到朱庆余的投赠之后,写了一首《酬朱庆余》作为回赠:

越女新妆出镜新,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所谓“越女”,是把朱庆余比作一位采菱姑娘。因为朱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诗歌说,越女新妆入镜,明知自己美艳无比,却因为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了,却还是觉得不尽如人意。你问我打扮入时不入时,我以为,当今齐地身着绫罗绸缎的美女并不定是最时髦的,可是那采菱姑娘的一曲菱歌却抵得上万金这贵。当然,这里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自明了。他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才华出众,不必为考试而过多担忧。


当人们在反复咀嚼之余,品出这种“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时,阅读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含蓄之诗在阅读效应上的奇妙之处。含蓄之诗,以小喻大,见微知著,真正达到了“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境地。法国文学批评家圣?勃夫曾经说过:“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的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够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他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人意境。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造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的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找。”(《缪斯的空间》)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说:“含蓄的秘诀在于繁复情境中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与暗示性的节目,所它们融化成一完整形相,让读者凭这少数节目做想象的踏脚

石,低徊玩索,举一反三。着墨愈少,读者想象的范围愈大,意味也就愈深永。”(《具体与抽象》)这可以看成是对含蓄风格的非常中肯的注脚。

 

这一格的“含蓄”与上一格的“自然”,就风格而言,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但司空图附带论及创作方法时,又竭力把它们统一起来。这成为他说诗的主要论点。在其它许多章里,他都要求将这两点贯穿其中,如“持之匪强,来之无穷”,“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虚伫神素”,“蓄素守中”,“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妙造自然,伊谁与裁”,“与率为期”,“与之自天”和“如转丸珠”等等,都是论及自然的语汇。又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如将不尽”,“淡者屡深”,“欲返不尽,相期与来”,“语不欲犯”,“似往以回”,“萧萧落叶,漏雨苍台”,“诵之思之,其声愈稀”和“如不可执,如将有闻”等等,都是论及含蓄的语汇。所以,既能把握含蓄,又能妙造自然的诗人,就是一个高标格,高水准的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朱庆馀诗《近试上张水部》楷书全文,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
妙趣横生的酬答诗
绝美的二十四诗品,您的诗会入哪一品?(上)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浅析司空图《诗品·含蓄》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