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键是回归音乐性

关键是回归音乐性
高平

中国的新诗走到了今天,除了取得的成绩以外,它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作为一种诞生不足百年的、“迄未成功”新的诗体,写来写去完全没有了章法,有目共睹的现象是诗人们越写越自由了,大量的新诗除了使用白话汉字以外,已经不具备诗的形式,比散文更散文。诗人余光中也说:“自由诗太自由了,自由到没有规则……连游戏都有规则,艺术不要规则吗?”(见2004年5月21日在同济大学的讲演《诗与音乐》)

新诗已经被散文化逼上了绝路,离民族化越来越远了。因此,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诗体确实是当务之急。

因为诗是语言艺术的顶尖,诗歌的中国特色必然就是汉语言文字的特色。所以,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诗体的关键,首先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的继承,没有这个继承,绝无创造的基础。

许多新诗的作者,对母语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尊重,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诗人,能用汉字作诗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早就指出:“中国语言可以说是世界最优美的语言,不但每个字读起来有声调之美,而且还有一种变化的调子”他举了老子和老子(父亲)、帘子和莲子、椅子和胰子的例子。他还说:“我们语言上音乐性的特点,不是其他语言所能比的”又说:“由于双音组织的条件……有音节对称的要求。”(见《魏建功文集》第一卷635页、第上卷416页)

音乐性特别强,是汉语言文字的最大特点,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格律或半格律之所以是我国诗歌一贯的牢固传统,就是因为能够体现这个特色,能够发挥汉字的音韵优势,使读者易诵,易记,便于流传,同时也得到审美的享受。

新诗必须郑重地认真地接受这份极其可贵的、独一无二的遗产。

为此,1997年6月,我在兰州的会议上提出“新诗要民族化”;2004年9月,我在重庆的会议上提出“新诗要回归音乐性”。

我的具体意见是:

第一,要设句。一句诗究竟以多少个字为宜?老舍先生说“中国人喜欢短句子”,这是他的一个发现。五七言在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是有道理的。现在语言词汇发展变化了,曲艺和戏曲的唱词一般也不过11个字一句(“三三四”句式;《打龙袍》《钓金龟》有例外)。底线可以不设,一个字一句可以(词里也有“一字逗”),上线最多不要超过13个字,比七言扩充了近一倍。这是为了记忆和朗诵的方便,不至于读起来一口气把人憋死。

第二,要建行。一句作为一行,一行就是一句。在排列上要有闻一多所主张的建筑美,别让人眼花缭乱,别乱拐,别把一句诗拐成好几行,或者把好几句诗排成一行。
一首诗要有多少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宜规定。

第三,要押韵。押韵是我国诗歌的传统之一,也是中国人对诗的审美习惯。中国老百姓对于不会押韵的诗是嘲笑的,这一点,连毫无诗才的《红楼梦》里的薛蟠都懂得。押韵是诗歌音乐性的重要体现。不知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新诗都把韵脚抛弃了,大概讲自由、图方便是主要原因。当然,流畅的无韵比牵强的押韵要好,但这不能是拒绝韵脚的理由。鲁迅、毛泽东都是主张新诗要押韵的,也不能勉强诗人。无韵诗也是一种,也可以写出好诗,百花齐放吧。使它成为主流则是不正常的。

第四,讲节奏。节奏是音乐性的应有之义。诗的语言读起来要有节奏感,不能给人和读散文、读论文一样的感觉。如“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闻一多),这是外部节奏;还有一种内部节奏,即旋律感,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这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艾青)

第五,讲对仗。词义的、平仄的、字数的对仗,是我国旧体诗词及至骈体文以及某些散文的音乐性传统之一。深受人民喜爱,甚至民间谚语、许多成语也是如此,如“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是词义对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平仄对仗。等等。这也是汉字所独能达到的尖端艺术。新诗也不可把它完全丢掉。有些诗人已经继承了下来,如“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刘半农)。

我们的新诗如果拒不接受群众的监督,也不愿意自查自纠,必然腐败。

中国的新诗如果没有了中国特色,必然会黯然失色。

中华诗词研习会供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诗的分类(上)
[转]格律化是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王端诚 - 格律体新诗审美研究 -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 -...
诗特刊:一场关于新诗格律的实验与讨论
第三讲:简单说说格律诗常识
古典诗词是不可以翻译的
“无句可摘” “句中有眼” ——浅释古诗自由体与古诗格律体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