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体管见

诗体管见
浪波

新诗的体式,就我有限的阅读所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吟诵体”。早期如郭沫若《女神》中的《凤凰涅槃》、《天上的市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现当代如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以及闻捷的《吐鲁番情歌》,李瑛的《红花满山》,严阵的《江南曲》,等等。在中国新诗的历史长卷上,众多名家名作,形成一道壮丽辉煌、多姿多彩的风景。这一类体式,如艾青《诗论》所言,“有明显的节奏和大体相近的脚韵”,可以说是“半格律体”,或“灵活的格律体”。套用一句音乐术语,就是“民族唱法”。

二是“言说体”。以文入诗,不受韵律和节奏的约束,初始胡适、冰心的一些诗作为发端,稍后有艾青力倡诗的“散文美”,《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诸多优秀篇章,在当时的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也奠定了这位大师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后的效仿者很多,尤其是当代,“言说体”似乎成为主潮。但坦率地讲,还没有一个人或某些作品能达到艾青的高度。也套用一句音乐术语,这是“通俗唱法”。

三是“格律体”。为新诗建立格律,从闻一多的《死水》诸篇章为发端,之后何其芳又从理论到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还有一些诗人、学者倡导“九言体”,借鉴西方的“十四行诗”开创中国式的“十四行诗”。这一类体式,确实也有不少佳作,但较之前两类,明显地是有较大差距的。中国诗歌有一千多年的格律传统。有论者指出,“新诗人必须要有形式感,必须要有融合‘变’与‘常’的智慧与功力,这样,漂泊不定的新诗才能立于中国大地之上”。这一观点,我是极为认同的。但是,建立新诗的“格律体”,还要走一段很长的道路。这也能套用一句音乐术语,可称为“美声唱法”。

当今诗坛,“吟诵体”似乎日渐式微,年轻一代大多不愿忍受节奏和韵脚的规范,尽管这种规范并不严苛。“言说体”大潮汹涌,或跻身报刊头条,或斩获文学大奖,正值红火之时。但从“言说”到“口水”仅一步之差,繁荣的表象潜藏着内里的危机。“格律体”在所谓的“国报国刊”还难以争得一席之地,但许多有志者自费出版的“民刊民报”,却在顽强地坚持着,艰难地前进着。“尽管在现代汉语条件下。建设新诗的格律有其艰巨性,但是更有其必然性。”(吕进如是说)当然也不可讳言,新诗格律建设的道路还有待开拓。

这是我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一点粗浅的概括与思考。一孔之见,难免偏颇。就我的偏爱而言,是关注在“新格律”的建设。但是我也绝不反对和否定另外的两类体式。我还以为,不管什么诗体,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要有大作、力作、警世之作。归根结底,体式只是躯壳,思想才是灵魂。
中华诗词研习会供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自由体诗的形成与发展
“塞丁体”引发专业评议:古已有之,各有利弊,不必太较真
新诗体制的积极探索——试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借鉴和创新
诗话|现代诗歌的分类(之一)
陈卫 | 新诗百年的三个问题
跨界谈 | 郑欣淼: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中国诗歌语言刍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