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诗话】穗言穗语(八),作品
3月9日-10日穗言穗语
  
  
  1、疾风。疾风知劲草!能取这个网名的人,一定是一个性格刚强、思虑周全,做事做人刚柔并济,遇见突发事件不慌张、有主见的人。
  
  偶遇。遇见一个人,遇见一个或许彼此倾心且言谈投机的人,这也是一件人生快慰之事。我是一个凡事都讲究缘分的人,不喜欢勉强、随性随心之人。遇见,觉得合眼缘和话缘,就会停留片刻。
  
  今天在博客,遇见了疾风,看他给我每篇《穗言穗语》都留下了他的读后感言。有许多的话,十分的喜欢,仿佛也说出了我暗藏的心声。并且补充了我没有思虑到的空白之处。因为贴心和喜欢,我才会因名度人,由此想开了。好像在语言的海洋里,撒下一个思想的大网,期望能捕捞到一点来自远方“疾风”的消息……
  
  2、我必须摘录下“疾风”路过我草屋时,留下的那些精彩的语言枝叶,他让我内心的潮水,在他敏锐、睿智的回帖里,久久无法平复。
  
  我不止一次回首,隐身或现身登陆他的博客。倾听他博客里那首充满哀思的音乐。其实我很怕听这样的音乐,因为某种天生的敏锐,我能读懂音乐的灵魂。
  
  在这首“哈啊”声不断的音乐里,我似乎看到了长长的队伍,长长的……白衣、白裤、白裙,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祭奠亡灵的白蜡烛。这音乐声里,尽管没有眼泪的颤音和呻吟,却有着天空一般空旷的悲伤。我不忍听,又不得不听。悲惨、悲伤、悲凉、悲戚、悲催、为什么这么纯净的声线里,包含着那么辽阔的“悲”音……
  
  太多的悲伤。现在,我在无边无际笼罩的悲声里,试图理解疾风的诗观:“1、在语言里穿越,在情感中转身,在哲理间回归。2、诗歌,我生活的血液,生命的呼吸。3、诗人对诗歌的信仰:本真的诗永不可抵达!”。
  
  3、疾风在我【每日诗话】穗言穗语(一至七)下的留言,存档。这样的留言如同同道之友,围坐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引发万千思考。我总是一个爱自由、爱幻想、爱逍遥的人。这让我不禁遥想魏晋时代,坐以论道,以清谈著称的那些名士风范。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所谓名士风度、文人相重的时代,也仅剩魏晋了。
  
  疾风言:
  1.读与思和写,如此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这是一个进步的、融会贯通的阶梯。
  2.博览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同感。
  3.超验,经验之外,直觉之内。《精致的瓮》是经典,《现代诗歌的结构》也是。离开经典,无论是诗歌写作还是批评,都失去了参考系数。
  
  4.“狄德罗效应”普遍存在,这是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不同的轮回状态造成的对抗性。比如,一次饥渴和另一次饥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而精神上的饥渴确实不断更新的永无止境。
  对于如何构建现代诗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需要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又不断地消化外来理论创造性组合和生成的过程。
  
  5.常态、异态、常态、异态.....这两种无止境的探索都通向语言的神秘。
  当波德莱尔写下,世界是一片象征的森林。西方的现代诗歌迎来新的进程。在后续的一系列大师中,兰波以其天才的构想和创作实践,的确成了一座几乎难以逾越的高峰。
  
  6.能让自己进入语境,又能出乎其外,这需要难能可贵的定力。以后会多来交流。
  
  7.任何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都是缺失和增生并存的,而诗歌尤其如此。我们都熟悉弗罗斯特的名言,诗就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诗是无论翻译成什么语言,也不会丢失的东西。这两种说法有一致性,就是说诗有某种不能被时间隔断的东西。或许我们称之为诗意或者诗性。诗人译诗和一般的翻译家译诗又是两个层次。前者更倾向于创造性地译出语境,而后者多是语言层面的加工。哪一种更接近诗呢?毕竟前者是一颗闪烁着诗心的心在琢磨另一首诗。
  
  通过他的留言,你能看到一个诗人的素质,一个哲人的缜密,一个朋友的真诚,一个同道之人掏心的感喟……无意拔高什么,记录下它们,只是因为他许多的观点,特别是4、7的后半截观点,我非常的认同。对于中国诗坛而言,我们太需要这样清醒、睿智的思考者了。
  
  在网络上,写诗的人一大把,而真正读书、有见地的诗人,却少之又少。而能读书之后,几番思虑,随读随悟,随悟随写,并有自己看法和观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遇见这样的朋友,就是真正的良师益友,我喜欢自己身边的朋友,都是比自己强大数倍、强有力的思想者、诗人和学者。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你才能日日新、每日新、苟日新,学有长进,事、思有所成。
  
  4、早上起来,继续阅读之旅。我昏头昏脑地阅读着布鲁姆先生的《误读图示》第一、第二章,我想说其实这两章节的文字,我已经读了两遍了。我真是不知道,这些外国的所谓学者们,是不是脑子里常有浆糊,或者喜欢打着结的说话,若是善良一点考虑,我会说是翻译的问题。
  
  可是,我实在并非善类。对于书本,读者是真正的“批评家”,我们是阅读者,如同一个产品的使用者,我们是最有资格说话的人。书写得好不好,和名声、名气多大,毫无关系,关键是阅读之后,大家的反响如何。我记得我在没有拿到这本书之前,曾经在网上搜罗资料,就曾看到某一位读者,写过的一篇《误读图示》的读后感,当时还没有特别在意。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被他说中了。
  
  我对于布鲁姆先生是非常失望的,我失望的根源是语言,也就是文字叙述的问题。想来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弊病和缺陷。我并非是无中生有的挑剔,一般来说,我是属于那种理解能力很强、综合能力也很强的人。我读书,有自己的章法,对于文字叙述方面,的确是比较挑剔的人。因为书本,本就是传授知识的媒介和载体,而语言有时著作者,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哪怕你思想再深刻,理论再深奥,你若表述不清、线索混乱、语言粗陋、结构凌乱,这依然是一本失败的书。
  
  试想一下,我把一本书某些章节,读了两遍,那些文字和理论,都无法往脑子里浸入,于是我就用最笨拙的方法,早起大声朗诵。可是我一边朗诵,一边还是无法将布鲁姆先生的那些弯弯绕绕的文字,往我的脑子里倾倒和灌入。这是让我多么失望、沮丧和难过的事情。我就差大声的骂娘了……一篇很烂的文字,必然如同一碗杂炒后不知其味的伪劣的“美式炒饭”
  
  而当我读到布鲁姆引用诗人爱默生关于诗歌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爱默生那流畅、诗意、条理清晰的语言,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进入我的脑海。这就是真正诗人和某些学者之间的区别,他们著书的语言会有天壤之别。由此,我才会排除了翻译的问题和隔阂,评价布鲁姆其人撰写理论文字的水准问题。
  
  即便我很失望,觉得几乎不忍继续淬读下去,我还是打算将我不得不“误读”下去的这本《误读图示》,忍着呕心的难受,读完它。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其作者本人,也必然是一位天分极高的、富有诗性的人才行啊。不然那些文字,一定会让你在阅读的同时,而大失所望的。
  
  5、爱默生曾坚持自己对诗歌的一贯看法,他曾如此写下:“因为它不是韵律,而是造就韵律的论点,它是造就诗歌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如此的热烈昂然,如此地充满活力,它像植物和动物的灵魂一样,有它自己的建筑,用一种新事物去装饰自然。这种思想和形式在时间上是相当的,但在发生的次序上思想先于形式。诗人有一种新思想;他有一整套新的经验来展露;他将告诉我们新思想、经验怎样伴随着他,所有人将因他的命运而变得更为富有。因为每一个新时代的经验,需要一种新的表白,世界似乎总是等待着它的诗人……”
  
  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诗论,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字优美、流畅,体现了一个诗人良好的语言掌控力。我将它们完整的摘录下来,以便提醒自己,未来陈述诗学理论之时,也能做到如此水平。由此,我深深地理解爱默生先生,为什么会获得那么高的评价了,他曾被美国前总统先生,称之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的精神之父”,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和毋庸置疑杰出的诗人。
  
  我想说一段似乎有点“无知无畏”的题外话,那就是,请那些所谓的诗歌批评家、理论家和学者们,请先把自己的语言关过了吧,然后再去著书立传,写下那些试图传世的深奥理论。不然你们写下的那些文字,印刷成了铅字,流传到各个国家的书,只能让众多的阅读者贻笑大方的。
  
  对于书本的评价,如同对于诗歌文本的批判一样,只要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说诗歌批评家和学者们,你们曾是诗歌文本的读者和批判者,那么作为真正有见识、有涵养的读者的我们,一样可以对你的这些理论书籍,指手画脚,亮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批判的!!
  
  
  
  2012年3月10日上午10点涂鸦,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灵诗话 ‖女子智灵性诗歌漫谈(197-20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2
《诗话》:痴儿轻解诗音词韵集锦(505-545)
张戒《岁寒堂诗话》与杜甫诗歌的高古风格
第一部诗话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