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各庄的故事(二)
             白各庄村的“土豪”

解放前平谷县最大的地主王金贵的一百多顷土地在白各庄村;解放后的2006年平谷区最有钱的“土豪”田瑞财在白各庄开发房地产占地2000多亩。
2006年10月的一天,田瑞财和白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久成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为此在白各庄村成立了北京裕发嘉瑞置业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8日,白各庄村新农村建设第一期项目正式破土动工,田瑞财说要把这个项目建成具有京郊一流的现代化高档社区家园。
                      


                   


         


平谷区政协委员田瑞财,熟悉他的人都称他“田老三”,包括京城的开发商们,其实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平谷人。2007年在北京市评选出的50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平谷仅他一人获此殊荣;他组建的公司是京郊乡镇企业第一家由建设部批准的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他是北京裕发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
田瑞财1951年出生在平谷西南平原上的原门楼庄乡门楼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1968年,17岁的他初中毕业回了村,便学徒当了木匠。由于他一点就透,很快就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练就了一手好手艺。
1976年2月,门楼庄乡成立建筑队,田瑞财被选为副队长。这一年,他25岁,是全乡80个被定为四级工的木工中最年轻的一个。
说是副队长,其实说到底还是个木匠。只不过比其他木匠多操几样心而已。你得把活儿给安排好,把料给下好,然后别人做多少活你也得完成多少。你还得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做完了好检查别人的质量。
要说田瑞财这副队长当时也还算当得舒服。这是因为他手下的那几十位们的手艺和他比起来多少还差一点儿,甭看跟别人横竖不搁垄儿,遇上他可就没了脾气。
1977年,平谷县建水泥二厂,县一建公司承接了其建安工程,田瑞财所在的门楼庄乡建筑队负责院里那座50吨水塔的附属工程。
该支模板了,70多个木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去。队长大喊:老三,你敢不敢去?(田瑞财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人们习惯称他这个大号)。听到队长叫他,田瑞财背着工具包晃了出来,说:只要你不怕塌,我就敢去!
水塔26米高,顶部是球形的,需要三面找角度,不好下料。田瑞财爬上水塔,指挥十几个木工,也不放大样,就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一建公司一位姓李的监工看见后,连声大喊:“‘田老三,你还没放大样呢。田瑞财边干边回答说:不放大样,照样把模板给你支上!
监工不放心,每天都爬上水塔看模板倒底是咋支上去的。最后,这位监工服了气儿,模板放的尺寸分毫不差。其实,田瑞财一点儿也没有瞎干。早在几天前,他就开始用纸片和三合板按严格的比例关系做这个水塔的模板模型了,所有的尺寸早已烂熟于心。
转眼7年过去了。1983年年初,门楼庄乡在原来乡建筑队的基础上成立门楼乡建筑公司,田瑞财被任命为经理。
想起当时的情景,田瑞财至今历历在目: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辆武汉120”汽车、一台还算能使用的搅拌车和一堆管架工具,还有16万多元的外欠款。他有些不明白:为啥让我当这个总经理呢?可他又转念一想:七年的副队长没有白干,这也许是乡党委政府对咱的信任吧。
不过,对于田瑞财来说,还不仅仅于此。在这7年中,他最大的收获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木匠了,他学会了看图纸和做预算,懂得了建筑施工找活接活的窍门,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建筑企业的管理经验。
田瑞财走马上任了。他要带领队伍冲出平谷,立足京城。因为平谷的建筑活儿一年就那么多,几十支队伍等在家门口抢饭吃。在他看来,在家门口抢饭吃,那算什么能耐。
几天后,他就打了一个漂亮仗。经人介绍,他在北京崇文区花市找到了一家服装公司的活:500平方米的车间地面,15公分厚,打混凝土,要求5天之内完工。田瑞财到车间看了看,心里就有了谱:“5天?我两天就给你干完。
于是,他一个电话把施工队伍调了上来,抄起家伙就干。他和公司的两个副头儿一步不挪,在现场指挥着。吃完晚饭扯着电灯接着干,一天一夜,将工程全部拿下。第二天上午,田瑞财找甲方验活。甲方的领导看着平展如镜的车间地面惊呆了,不断地揉搓自己的眼睛,连声说:神,真是太神啦!你们抢了时间,也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可以提前开业啦。结果,甲方痛快地结了帐不说,还送给了田瑞财3个公司的领导每人一身呢子制服。
初战告捷,田瑞财心里可就有了底。他坐着那辆武汉120”,很快跑来了一个又一个工程。7个多月的功夫,他不仅靠施工费还清了16.5万元的外欠款,公司的帐上还有20多万元的赢余,而且找到的活儿排到了1984年的6月份。
可是,面对塔吊高耸的京城建筑工地,田瑞财不满足于自己的施工队吃别人的残羹剩饭,干一些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活,他也要上高层建筑。因为只有上高层建筑,企业才能在京城有立足之地。
有人告诉他,上高层建筑得有上级批文,对于他这个目前只有三级资质的乡级建筑公司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田瑞财心想:不就是要上级批文吗,没有我田老三办不成的事情。
还甭说,经过多方奔走,想尽各种办法,几个月后,田瑞财还真把升级资质的上级批文拿下来了,门楼庄建筑公司成为市建委特批的第一个可以包工包料承接高层建筑的郊区三级资质的建筑队,这在北京市农建总公司属下有着20万多万人的建筑大军中可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有人羡慕地说:这样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人家田老三却办成了,厉害!
听到有人夸奖,平时不苟言笑的田瑞财此刻也哼起了小曲。但在高兴之余,他对自己究竟能不能上高层建筑并没有多大底数。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田瑞财知道,既然拿到了批文,就得把这一招棋下准,下好。我要让城里人看看,咱田老三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就在田瑞财拿下高层建筑许可批文不到10天的功夫,几乎是在同一天接了两个高层建筑的工程。一个在丰台花乡,一个在北京展览馆边上,共3万多平方米,21%的预付款,公司一天到帐200多万元。
工程虽说到手了,可是,上高层建筑需要高层建筑特有的设备,也需要一批真正懂高层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两项是最为关键,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凡事想在前面。在高层批文还未到手的时候,田瑞财就已经着手购买巨型塔吊等建筑工程设备准备工作。
硬件具备了,人呢?建筑公司说到底是一伙子土豹子,十几层、二十几层高的楼房施工谁搞过?这么复杂的工程设计和预算谁会?田瑞财眉头一皱,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给人家多次打下手做配套工程的市某建筑建公司:有了,到那儿人去。
工程师、会计师、预算员……,田瑞财一下子连窝端过来7个人。要说田瑞财当时出手也还真够大方的:每人月薪3000元,1万元的安家费,外加每人一套组合家具。
设备有了,人也有了,田瑞财日益感到自己的双脚正从北京的地平线一步一步地往高处走去。从1985年开始上10层做起,在以后的三年中上到了18层。站在楼的顶层,田瑞财放眼望去,不由地感慨起来:高处的风景才是真的动人啊!
随着在北京建的楼房层数越来越高,田瑞财政治上的地位也随之上了两截儿。198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又被乡里聘任为乡经济联合总公司副总经理,这是乡党委、政府对他无声的嘉奖。
北京的建筑市场原本秩序有佳。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却风云突变,群雄纷起,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不规则的竞争把正常的行业规矩扭曲了,把原本的建筑秩序搞乱了。活难找,帐难结,揽活首先得有人情,其次还要不择手段地请客送礼。即使揽到了活,也还要为甲方垫款。在不规则的竞争下,门楼庄乡建筑公司也和许多的建筑公司一样,后续的活源没了,在建的工程工期延误,建设资金使不回来,外欠款高达500余万元。
面对不规则的市场竞争,田瑞财由此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虽说自己做了7年高层,完成了6项大工程,可这是靠给别人搞建筑过日子,既要垫付工程款,还要允许人家拖延结帐,等于是为别人加工产品,挣的只是加工费,吃的是过水面。业外人哪里知道,建筑业所谓的挣大钱,得到的却只是小头,窝火、憋气还得装作很神气。
想到这儿,田瑞财突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你堂堂的一个“田老三”为什么不能像自己接触过的房地产开发商一样,自己找地盘,自己搞招标承包,自己销售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城里的一个朋友谈了。可这位朋友却给他了一头冷水三哥你搞建筑行,搞房地产不行,弄砸了,你想回家哄孩子去吗?
面对朋友来的一头冷水,田瑞财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习惯地冲朋友一翻眼皮,反问道:我不能搞?你瞧着,房地产拿不下来,回家哄孩子我认了。
话虽然这么说,此时的田瑞财心里很明白,搞房地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有地皮。放眼望去,京城高楼林立,密不透风,似乎找不到一块桌子面儿大的空地。而事实上,北京城里的建筑工地又比比皆是,每一个建筑工地的后面都有着一个巨大的房地产的概念。他数不清楚这些个概念让多少个房地产的大老板所操纵着,又有多少个亿的资金在他们的帐户上汹涌地流动着。
田瑞财开始踅摸地皮。就像建筑队找活儿干,首先得有钱。没有钱,您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可是,公司的账上已经一贫如洗。囊中羞涩的他没有办法,只好跟朋友借了一笔60万元的贷款。
有了钱,还得有执照。先借着用吧,平谷建委亿发房地产的执照他用过,本县张福祥的执照他也用过。在小半年的时间内,田瑞财像一只饥饿的兔子,在京城的大小街道和胡同里焦急地穿棱着,奔跑着。为了搞到一个房地产项目,他不知接触了多少个真的、假的、大的、小的房地产信息,不知请了多少个高个儿、矮个儿、胖的、瘦的各色人到高档饭店吃饭,还要花钱给人家点那些自己都从来没享受过的服务项目。可是,却一个项目也没有谈成。一个也没有!反而那笔数目并不算小的借款却折腾光了。
这年8月份的一天,他往乡下的家里领来了几个朋友谈项目。快中午12点了,妻子还没有做饭的意思。田瑞财对妻子说:赶紧给客人准备饭。妻子没有动,催急了,才说了一句:你一年多不往家里交一分钱,拿啥招待客人?田瑞财一楞神儿:是啊,是好久没有往家交钱了。忽然,他想到儿子托他买录音机的500元钱,总算让客人吃上了一顿饭。
初战失利。田瑞财禁不住怀疑起自己来:难道真如那位朋友所说,自己不是搞房地产的料儿吗!不!不是!田老三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地盘
1992年春节过后,田瑞财不经意间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通县准备在西马庄一带规划建设住宅小区。他的眼睛豁地一亮:西马庄!这不正是与朝阳接壤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嘛?急剧增长的人口,拥挤不堪的北京城,一定会生出一个向着城区周围近郊区扩散的必然趋向。他沉思良久,拿起一只钢笔,沿着大兴、通县、顺义、昌平四个区县与北京城的衔接带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对!这里就是自己今后发展的天地与舞台。
几天后,通过朋友的引荐,田瑞财带着借用的房地产执照来到通县,与西马庄小区开发现场总指挥进行了第一次接触与磋商。言谈话语间,田瑞财感到了对方虽未出口却也很明确的一句点拨,一定要有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从何而来?田瑞财与借用的执照法人商量,能否用他的执照搞一笔启动项目的贷款。对方回答很干脆:用他的执照,谈事行,搞贷款,不可以。道理明摆着:事成了,皆大欢喜;弄砸了,法人要负法律责任。
田瑞财明白了,谁有不如自己有,他决定自己注册一个房地产公司。
要说做起这事来,田瑞财还真算是游刃有余。经过一系列的资金运作,几个月的功夫,他很快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北京裕发房地产开发公司营业执照。
在办理执照过程中,田瑞财一直紧紧地咬住通县方面,并提前做出了小区规划设计图。
1992年底,田老三带着自己崭新的营业执照和西马庄小区规划设计图,并约请了中农信北京分公司的一个朋友,来到了西马庄小区开发指挥部
会谈气氛很融洽。通县方面对他的设计方案、开发计划以及户型、价位等方面的考虑非常满意。双方当场谈定,由通县方面出地皮,田瑞财运作开发资金,所有的房子,四六分帐。
项目终于谈下来了。可是,一笔巨额的启动资金又让他感到头疼。他没有钱,钱得从中农信贷款。中农信的那位朋友说,贷款行,年息16%,开发利润共同分成,房地产执照的法人还得变成他的名字
这不是霸王条款嘛!赫赫的田瑞财三个字,墨迹还没干呢,却要变成别人的名字,那就说明我田老三与这个执照没有什么关系了。
田瑞财有些愤怒了。愤怒之余,他又想,还是忍为上吧,谁让您愿意干事儿呢?想干事,您又没钱,咋办?想到这儿,田瑞财作出了让步:得,你不是要当法人嘛?给你就给你。就这样,执照改了,公章交了,600万元贷款却很快到位了,项目启动了,而他却成了打工仔
虽说田瑞财成了打工仔,可他还是项目的实际运作人。根据与通县方面的合同规定,他马上给了120万元的定金。
1993310日,是一个让田瑞财永远难忘的日子。就是这一天,在北京的城市宾馆,他由过去的投标方摇身变成了建筑工程的发包方。坐在主席台上,望着下面黑压压一片自已熟悉或不熟悉的建筑公司的老板们,他一时百感交集。他数不清自己曾有多少次也是这样诚惶诚恐地坐在下面,多少个快乐与失望的交织还在心底时时地涌动。难啊,成就一项事业真是太难了!
经过激烈的兑标,包括那个自己执掌多年的门楼庄建筑公司等11支建筑队中标,按片承包了西马庄的小区建设工程。
西马庄小区工程破土动工的消息传到城里,吸引了大批购房族的目光和城里因小区改造、拆迁后正待周转的居民。第一期工程的房子很快销售出了多一半,回收资金2000余万元!这期间,田瑞财向新的法人早请示、晚汇报,不断为中农信制造着惊奇。对方深感自己已无力插手,于是主动让出了法人资格,为田瑞财官复原职。同时,又给了他1200万元的贷款支持。从此,田瑞财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块房地产开发地盘。
16年过去了。一个由普普通通农民兴办的企业集团,能够在首都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田瑞财犹如寒窗十年的莘莘学子,一举中名,跃上龙门。从1993年建设西马庄小区房地产工程开始,到2007年,裕发集团已经先后开发建设了佳运园、裕瑞轩、花园公寓和平西府等20个房地产项目,累计竣工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早开发建设的西马庄小区投资近8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历经10年完成。
经过16年的历练,可以说,田瑞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经验。他本着对社会、对工程和对每一个业主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用过一个不合格的建筑队,没有用过一次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所建工程均为一次性验收合格,合格率100%,其中15%获得了市级优质工程。2006年,他在昌平开发建设的威尼斯花园工程还荣膺全国企业创新产品推广活动组委会授予的全国企业创新产品称号。
在向外招标时,常有一些个体建筑老板向他表示,如果将工程发包给他们,就给他什么什么好处。田瑞财不为所动,当场回绝:我只要工程质量,有本事招标现场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根本。因此,田瑞财不允许因为任何一点的疏忽而造成的万分之一的瑕疵转嫁给用户。每开发一个项目,他都要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水泥标号、钢筋使用多少和型号是否正确。甚至连每层楼用多少块砖都要亲自去核算,避免建筑队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来到某工地,随便瞄了一眼一个瓦工砌的楼角,便发现了问题,说道:嘿,别砌了,歪啦。瓦工说,你咋瞅出来的呢,不歪。田瑞财说:说歪了就歪了,下来拿尺子量量,起码5毫米。瓦工一量,整整差了6毫米,便扭头认真地打量了一下田瑞财,问:你是谁?田瑞财回答说:我是谁?我是田老三!咋样,服不服气?照你这样往上砌,一步道差6毫米,十步道这楼还不得塌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背负200万债务包工头的自诉:我为什么拖欠农民工工资
结构部件标准化 建房如同搭积木
四川房地产住宅设计,多层、高层建筑设计,四川商住楼建筑设计
昔日小小泥瓦匠 今日房产大老板
工程造价案例分享,高层建筑,框剪结构,地上18层,地下2层!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