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敦儒词鉴赏


朱敦儒词鉴赏

目录

1.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2.采桑子·彭浪矶(扁舟去作江南客)

3.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4.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

5.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6.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7.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8.雨中花·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

9.采桑子(一番海角凄凉梦)

10.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

11.感皇恩(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

12.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

13.一落索(一夜雨声连晓)

14.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参考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自居易。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采桑子·彭浪矶》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采桑子·彭浪矶》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
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本词用典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3.“泪”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例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天空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之情和茫然之感。

2.“南柯梦”是写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睿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3.本词中写出了作者面对家国不幸后的悲痛以及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无奈。

《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和苦痛。

《雨霖铃》中,柳永写了作者与恋人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形,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2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2.“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

鸥鹭苦难亲,增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了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便是其南渡词之一。②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③矰缴(zēng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情景交融,景词形象鲜明,情词动人心魄,写旅雁如形目前,写遭际如同己出,不愧为咏物绝唱。

B.词的起句借旅雁南飞,点明季节;借风雨相侵,道出天气,这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

C.“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更显凄凉;“赠缴忧相逼”一句,继上句“苦难亲”,雪上加霜,由此旅雁孤苦无依的险恶处境可见一斑。

D.结尾续写旅途之远,“云海茫茫”,既指前途茫茫,亦指人海茫茫,一语双关;“谁听哀鸣急!”一句,既闻凄切之音,又道冤情之深,余悲不尽。

2.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

3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放旅雁》(节选),回答问题。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白诗和朱词,都运用了以雁喻人的艺术手法,但表达的主旨不尽相同,试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

1.D。

2.示例:②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

2.白诗只是借旅雁的遭遇自伤个人的贬谪南迁,而朱词却是借南飞的失群旅雁为喻,不但倾诉了个人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亡家破的深哀巨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荣辱升沉范畴。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

2.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雨中花·岭南作①

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②。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应璩兄弟与刘桢。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2)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

9.结尾三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2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梦重返故园的结局,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惋,把去国离乡的悲情推向极致。(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朱敦儒①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②。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③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人,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流寓两广,居南雄州。本词即作于客居南雄州时。②长安,这里指代北宋首都汴梁。③玉人,此处指歌妓。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对比、虚实结合、用典。

2.伤时感乱之痛(或“昔盛衰之感”或“亡国之悲”)、天涯羁旅之悲、对往昔繁华的追怀眷念。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感皇恩①

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②。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①词牌名。②畹:田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爱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句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依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2.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C(3分)(解析:“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不当。)

2.评分标准:拟人(移情)手法,1分;分析诗句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2分(诗人情感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2.有人评价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①热爱自然,支露支风,留云借月;②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③品行高洁。(“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

2.①想象丰富,说自己是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且能支露、留云、借月;②夸张大胆,诗万首,酒千觞;③抒情强烈,几曾着眼看侯王,傲视权贵。(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想象、夸张、抒情)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落索

朱敦儒

一夜雨声连晓,清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

可惜光阴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1.下面对词的理解,不值钱的一项是( 

A.上阕彻夜雨声与荧荧青灯相照应,往事回忆与此时心情相交织,感叹空自衰老。

B.下阕惋惜大好春光逝去,面对此情此景,心中茫然,即使在水云相连的江南江北,
也无法找到解脱苦闷的“芳草”。

C.作者以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

D.词作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情绪。

2.阅读上面的一首宋词,对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B。

2.作者以天气的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参考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自居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英文、书法,宋词三百首【晏几道《采桑子》】
合欢凤子也多情,飞来连理枝头住——北宋词人周紫芝与名姬李玉娘
最唯美的十首宋词,让人心碎,相思成灰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鉴赏
《婉约诗词选160首全集》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倾盆
宋词漫话(三) 范仲淹《渔家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