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评课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问题(与教师对话之十九)

关于评课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问题

(与教师对话之十九)

杜玉双

 

◇公开课常常听到的是“赞歌”,但过后别人怎么说就不得而知了。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评课也需要真诚吗?

◆我觉得需要。我认为评课还存在一个评课人个人心态的问题。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进行观察,我觉得大体应该有三种心态值得列举吧。一种是“随声附和”心态,一种是“誓不罢休”心态,还有一种是“现场演说”心态。“随声附和”心态附和于别人唱赞歌,既然别人都说好,也随着别人说几句不痛不痒的优点,不然觉得自己好象没有参与活动,也别让在场的人觉得自己好象对别人不尊重、对工作不重视。“誓不罢休”心态是指非要挑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来,在指出问题和不足时,言辞上还表现得比较激烈,大有“不指出缺点誓不为人”之势,以此证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演说心态”是指偏离本节课的设计,另说自己的建构,罗列出很多可能性与可行性,全然没有考虑作课人的教学目标设计和这节课的主旨。我觉得这这些心态都是不真诚的表现。这里不并不是说评课不需要说优点,也是不是说不需要指出不足,更不是说不阐述教学设想,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很多人对“教学是艺术”这个观点十分接受,但是很少关注“评课也是艺术”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在课堂上能够理解甚至能够运用“尊重学生”这个理念,可是在教研活动时却很少意识到教师间也需要“尊重、理解、交流、合作”,教研也要体现“团队意识”,以及相互沟通、相互提高的理念。那么这个沟通,就是方式方法问题,也可以说是“艺术”问题。由此看来,“人文教研”、“和谐教研”多么有价值。

◇呵呵,当下不是流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说法吗?所以才有这些情形。我认为“挑毛病”是必然的,“现场演说”心态我也能够理解,大多数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认为那样讲,课可能会更好。 

◆陈大伟对此有很好的理念,我非常赞同。他主要强调交流看法,这是“观课”的基点,也是“议课”的主调。我认为,他所说的“交流”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交流”。陈大伟说过,无论是谁,在“议课”时,如果对方不接纳你的观点时,你就要寻找一个角度进行沟通。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尽管你说的头头是道,对方也不会接纳你的观点。因为你的观点在此不起作用,对对方也无济于事。所以,这种教研也是无效的。陈大伟对此定位非常好,研修就是共同提高,而不是挑你的毛病而让你一无是处。

◇教研时这么做还差不多,否则谁也不接受。 

◆是的。陈大伟还讲了一个“剥人衣服”的道理。他说,在众人面前,谁都怕别人剥下自己的衣服而使自己难堪,“议课”也是如此。所以,“评课”和“议课”都要寻找融汇点。我认为,在教研活动中所谓的“激烈”并非是一件好事,有个外交辞令叫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磋商”,我们应该借鉴。

◇呵呵,但是教研时“建议归建议”,真正能改进自己的教法,提高自己能力,最终靠的是个人深刻反思,不仅仅是别人的观点,还要有自己的主见啊! 

◆不同意别人的观点,肯定会不接受的。即使认为别人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也要进行自我内化才行,否则也不会起作用。

◇是的,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行,不试试怎么能判断对错呢?能接受的当然不需要考虑,怀疑的就要自己亲自实践了。 

◆有些东西并不是靠实践的。因为,第一是很多观点和理念实践不过来,第二是有可能不具备别人的实践条件。我倒认为内化别人的东西是最主要的。怀疑的东西,必然要和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不然就不会怀疑,这是思维规律。我说的多是方法,方法建立于思考之上的,不可能不思考就运用。认同方法和认同观点,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正确的肯定接受。那么,议课时评委能和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吗?我感觉现在的评委做不到。 

◆所谓“议课”,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评课”,两者角度不同、立足点也不同。从你的说法上看,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评价,就马上想到打分。“评课”和“议课”都是评价。“评课”不只是打分,“议课”更不是打分。“议课”是教师研修的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陈大伟一提出来,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那我的理解“议课”比“评课”更合理。不管专家也好,教师也好,也要互相听听双方的看法,专家也不能“一言堂”。 

◆你说的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在“议课”时还要寻找与对方认识上的融合点。打个比方,即使你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学专家,可是你所面对的是一个教学水平很低的一个教师,你分析得再有道理,对方都不接纳你的观点,那也是无效的。这就是陈大伟所说的“有效研修”的一个方面。关于陈大伟在市里的讲座,我们去了二十多人,并在县里进行了二级培训,从效果上看,现在是“泡汤”了。

◇是没实施,还是没当回事呢? 

◆我想都不是,还是没有理解到位,只是感受了,没有内化。

◇“内化”能解释吗?

◆所谓“内化”,根据我的理解,就是将自己认同的别人的观点和见解,化作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衍生出自己的东西,这就应该是内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老师如何听课?
教师研修学习心得??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李明镇
上课检查制度
搜狐
王玉强:做好教学研究的40个观点(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