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言片语说教育(二十八)

 

只言片语说教育(二十八)

杜玉双

 

1

我在网上查看了一些民国课本,让我有很深的体会。民国课本在教孩子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而现行教材则是告知孩子境界是什么,恰恰缺少了如何做事做人的基础,从而变得虚无和空洞。达到什么境界,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现行教材却让人一步登天。值得思考的是,让孩子成人的期望应该高一些,但起步不能高。

 

2

讲课文不一定非要讲重难点和难点,从不重要的方面或情节切入,会有非同凡响的效果。重点和难点只不过是要解决的目标所在,恰恰在有些时候,绕开重点和难点进行设问,会迂回解决问题。也正如此,学生就会对那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了。我总这样理解,以目标为起点,是中国人的毁灭性思维。

 

3

师生共案的导学案方式是师生的齐步走,教案与学案分离的方式是师生的异步走。师生共案客观上是让学生进行二次学习,暂时容易出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在学习上,有台阶性学习,有重复性学习。前者有利于思维发展,后者有利于暂时性效果的出现。但长此以往,台阶性学习还是长久的。

 

4

其实,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特别是思考教学方面的问题,无思则无考。而一些教师就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教研的开始。我总觉得,多数教师都具备教研力,只不过自己没有系统归纳过和总结过,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怎么总结和归纳,总结过去和总结细节都是在思考。如果进行系统归纳了,长此已久,都会成为名师的。

 

5

在实际上,不要把名师看得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我倒认为,所谓的名师只不过是一种适时的认可程度而已。能够高明处理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的教师,也可称作为名师。神秘化的东西,任何人都是高不可攀的,但具体化了却是很多教师能够做到的。如果把名师神秘化了,那就可能毁灭一些所谓的名师。

 

6

我觉得,目前各地所通行的导学案,还不是真正的“导而弗牵”,而是“搀扶性”学习。重复学习与思维发展的矛盾需清醒认识。事实上,一些教学模式恰恰以牺牲学生思维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暂时成绩的提升。台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逆向思维,重复性学习一般会遵从同向思维,但台阶性思维培养过程要缓慢。

 

7

导学案的通常做法,是把将要讲授的课时内容逐一编成一整套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如果各学科都这么做,那学生就由原来的“填鸭”变成了“肉牛”,按照配比“饲料”喂养,只看学生“反刍”如何,看似“增肥”了,但最后都以“杀掉”为目的。因此,把课堂内容全部编进导学案予以整体前移是不适当的。

 

8

我了解到,一些学校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繁重了,特别是课外负担更加繁重。而其表象是,课中学习效果提高了,这其实是一种怪现象。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实现的吗?如果把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占满,教师只靠那些习题实现课堂提效,那还是教知识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师观点|基于智慧教学系统,提升复习效率——以小学科学复习课为例
教师眼中无差生
浅谈新技术、新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只有让真实的学习发生在课堂,课堂才会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