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教师永恒的主题
    今年参加县德育工作会,会上朱副局长说,教育局决定每个学年向教师推荐一本好书,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素质。知道这消息,教师怨声载道。有的老师愁眉苦脸,私下埋怨:教师工作这么辛苦,还强迫教师学习。有的则认为教师现在的知识,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已绰绰有余,不需要再学习、再深造。对此,我不赞同教师的这种观点和想法,反而感到师要适应新形势和课程改革教学,必须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生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1、读书,是学生的榜样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氏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学习,不喜欢读课外书。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没有树立榜样作用。可是我们的教师除了忙手中的事,有多少位老师在读经典,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在成为学生阅读榜样呢?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有兴趣阅读吗?记得2000年调到前何中心小学,我接手的是一个新的班级,自己平时喜欢指导学生写作,喜欢读一些杂志、教育刊物,常常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想不到竟出现奇迹,这个班的同学自发购买图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形成爱读书的风气。实践证明,只有爱好阅读、爱好写作的老师,才能带出爱好阅读、爱好写作的学生。“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苏霍姆林斯语)
   2、读书,是教师素养提升的历程
   古人语:“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读书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鲜活的水。由于有的教师满足现有的专业知识,缺乏读书,缺乏对其他文学的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围着手中教材转,不敢超越教材传授。碰到学生质疑,老师总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匆匆收场或显得一副茫然,那时方恨自己知识面狭窄。从魏书生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到魏书生--这个初中毕业的教师,完全是靠他不断的读书,汲取书中精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走上成功的彼岸。
   在课改的今天,教师过去一时一地的学习已不可能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不是吗?在课堂上,学生质疑:老师,李白什么时候逝世?他写过多少首诗?他有多少朋友?他的后代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不愿当官?………教师只能无言,心想现在的学生多刁呀!
   因此,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在课堂上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正如"新一代书生"的专家评析:新一代书生需要新一代老师,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
   3、读书,丰富教师的视野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讲到,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教师在空闲时,要阅读经典、名著,善于积累。比如,学习《给教师的100条教育》,就能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反思自己;学习《赏识你的学生》,就能学习老师教育的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艺术;学习古典,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是璀璨的明珠;………教师还要向一切媒体学习,了解国内、国外大事;或浏览书报杂志,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获得灵感;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理论。这样教师能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能学习到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和一些专业知识。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又为教学广开了鲜活的源泉。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一个优秀教师必然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一个读很多书的人。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列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灼见。在读书中,教师应把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起来,写教学后感,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自己素养,只有厚积才能簿发。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书籍,永远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教师离不开读书。你能不赞赏东山县教育局的做法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教师素养小故事
解读教师的教育智慧
​人文素养学习总结
成为有智慧的教师
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综述
于文芳:总有些美好可以遇见——他们在向着这本书走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