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研究:《短歌行》文本细读(郭跃辉)

 曹操的《短歌行》属于“英雄之诗”,以前是要求背诵的,但尽管要求背诵,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是“生吞活剥”的,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每一句诗的内涵。再加上这首诗版本甚多,主旨更是众说纷纭,因此各种学术文章层出不穷,这也说明学术界对这首诗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在进行文本细读时,不能不考虑到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但是我更倾向于从学情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来设计教学。

对学生而言,背诵不是难事,但理解会有问题。理解的主要障碍在诗歌的“意脉”断断续续,一些“节点”若隐若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诗歌意旨的不确定性,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因此,不管有多少种理解,根据“意脉”来理解诗歌的“节点”,这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学术界虽然众说纷纭,但“求贤”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主题,只不过这个主题是披着“宴会”的外衣进行的。也就是说,“宴会”是这首诗的“表”,而“求贤”是这首诗的“里”。如果抓住了这个主线,那么文章的脉络便非常清楚了。首先,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讲的是表面的“忧”,这个“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命短暂带来的隐忧,这其实是《古诗十九首》反复咏唱的主题。与之不同的是,曹操并没有得出及时行乐的主题,而是得出了及时建功立业的主题,这也是魏晋风骨的体现。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对曹操而言,统一天下,建立一番不世的政治功业才是解忧的最好的办法。因此,他表面上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后文却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就说明杜康美酒是无法解“建功之忧”的。这个小节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翻译“去日苦多”,苦,即是非常,太,关键是“去日”,是离开的日子呢,还是已经流逝的日子呢?两种说法都有训诂学上的依据,但根据文意,理解为“已经逝去的岁月”,可能更切合。

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个人情感上的“忧”,曹操有杜康美酒,及时行乐就能解决,但是政治功业上的“忧”,只有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解决。于是诗歌自然过渡到对贤才的渴望上。从“青青子衿”一直到“不可断绝”,这讲的是渴望贤才之隐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原本是《诗经》中的爱情诗,但曹操化用为对贤才的渴望;“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此处的“君”,有人认为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是一个具体的人,也有人认为是指一类人,即贤才。我的观点是,如果是某个人,我们就还要去考证这个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难度就大了。理解诗歌,贵在简洁,不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此处将“君”理解为“贤才们”就能贯通文意,那就没有必要考证是哪个具体的人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作者对贤才渴望的心情写照,意思是等贤才们来投靠我,我一定用最高规格的宴会来接待他们,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他们,使他们受到重用,帮助我建功立业。只可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那人才就像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求到呢?有的版本将“掇”通假为“辍”,意思是我的优思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样理解就与上文的意脉产生了断裂。正因为人才难得,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的“忧”已经不再是生命意义上的短暂产生的忧虑,而是一种不能建功立业带来的隐忧。这几句话的意思,通俗一点讲就是:我多么渴望人才啊,他们来了我一定用最高规格的礼节来迎接他们,只可惜他们如明月一般难求,我的忧思也就绵绵不绝了。

这种“忧”,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人才源源不断地到来。于是,作者说“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只有贤才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涌来,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投靠我,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在一起谈心宴饮,在以前交情的基础之上,感情更进一层。有学者专门对“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进行了文字学与历史学意义上的双重考证,认为这里有诸多不可理解之处,例如“契阔”理解为“久别重逢”,似乎与原意不符,而“心念旧恩”就更不可理解了,因为贤才并非都与曹操有旧交情,有的人更是认为这其实是曹操对待背叛自己的人才的态度,这未免太冬烘了。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会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对待这些来投靠我的贤才。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话的关键词是“乌鹊”,或者说“乌鹊”指的到底是哪类人?有的学者认为,“乌鹊”并非乌鸦,也并非喜鹊,其实就是鸟雀,指的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一家之言,可备一说。但如果是这样,诗歌的“意脉”就断裂了,因为前文谈到像老友一样对待贤才,此处突然转变了话题,变到老百姓身上去了,文意可能不通顺。我觉得把“乌鹊”理解为“贤才”,更符合行文脉络。一来,乌鹊并非乌鸦,指代贤才并没有不尊重人才的意思,而且用鸟指代人,这在古代很常见,所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就是一例。这样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下大乱,贤才们不知道该投靠谁,他们像找不到栖息地的鸟,在天上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飘渺孤鸿影”。而这个时候,我这里是渴求贤才的,人才是越多越好,所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此处的“厌”,指的是“推辞”,教材上注释说典出《管子》,其实李斯的《谏逐客书》也有类似的表述:“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而我,也一定会像周公那样,礼遇贤才,最终统一天下,让百姓都归顺我,从而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从整篇文章看,其脉络结构很清楚,即:个体生命之忧(前4句),杜康解之(接4句);政治功业之忧(接12句),贤才解之(最后12句)。这就是整首诗的行文脉络,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戚年往 忧世不治”——曹操《短歌行》赏析
杜康难解此忧——浅析曹操《短歌行》
《短歌行》曹操
教学设计《短歌行》
曹操著名的 短歌行
《短歌行》课堂教学评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