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材料作文:左宗棠告老还乡...
材料作文: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角度一:
1、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3、做事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
4、要养成亲自尝试习惯。
5、生活不可过于奢侈,多用于国家建设。
6、谈贪污腐化。(奢侈是灭亡开端)
7、谈左宗棠为人。
8、不要过分苛求别人,要完善自己。
9、敢于正视自己错误。
角度二:老工匠
1、做事要问心无愧。
2、劝谏须妙法,讽谏要柔攻。
3、敢于为自己辩护。
4、揭露真相是勇者。
5、敢于直视别人怀疑
较好角度:
1.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
2.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3.教育儿孙自立自强
4.“造屋”不如“树人”
“造屋”不如“树人”
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之后,为子孙建造豪华府第,他怕工匠偷工减料,府第造得不坚固。一位老
工匠对他说:“在我手上造的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常有的事。”这段话使我们领悟到一个深刻的哲理:“造屋”不如“树人”。
左宗棠满腹经纶,雄才大略,但在给子孙留下什么遗产的问题上却显得老愚昏聩,远不如一介布衣老工匠
的世事洞明。从秦始皇到清末,有多少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富商豪绅为子孙造屋,又有几个子孙守住了?秦
始皇平定六国,大兴土木,修建连绵三百里的阿房宫,指望传给子孙万代,结果二世而亡,成为千古笑柄。盐
商巨贾在扬州营造的徐园、个园、何园,想遗泽子孙,结果园主多易,已成梦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现代许许多多的人在教育后代上远比左宗棠高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不
为儿女“造屋”,而是身教言传,赋诗叮咛,教导儿女严于律己,学习马列,精通业务,努力工作,为国效力。现在的山西省委书记胡国富,教育儿子不图享受,深入基层,埋头苦干,建功立业。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子孙“造屋”,着力“树人”,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榜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教儿孙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让儿孙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儿女自立成材,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当前,仍然有一些人思想糊涂,继续步左宗棠的后尘。有些领导干部为子孙寻求舒适豪华的居室,谋求轻松愉快的工作,选择丰厚实惠的单位;有些刚富起来的人为儿女建造高楼大厦,购置高档物品,准备大量钱财。但是,他们的子孙,有的好吃懒做,随意挥霍,成了败家子;有的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变成社会渣滓;有的凶狠蛮横,欺压百姓,成为地方恶少。做父母的,只顾“造屋”,不知“树人”,结果祸及子孙,贻害无穷!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是至理名言。在为儿孙留下什么的问题上,明智之举是“树人”不“造屋”,多留精神财富,少留物质财富,教育子孙明辨是非,识别真伪,积善养德,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林则徐比左宗棠高
清朝末年,新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钱财让子孙挥霍,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打算给子孙后代留下些房产。这些建筑,设计豪华,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丽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他以为不动产是移不动的,比金银保靠。
左宗棠总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他腿脚不好,每天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亲临工地监工,不时地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年纪大的工匠轻蔑地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听了此言,一脸惭愧,暗中哀叹一声离去。
另一位清代明臣林则徐,对待给儿孙留不留家业问题颇有高见。他说:“子孙若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历朝历代,关心子女,教育子女,是所有父母们最操心的事情之一。操心不一定就是真正地关心,也有的是“瞎操心”。在对待子孙后代问题上,林则徐比左宗棠高。左宗棠觉得留下房产比留下银子好,银子再多总有花光的时候;留下豪华府第,偷不去,搬不走,比较保靠。可是老工匠的一句话,让左宗棠羞得脸红,“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的,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看来左宗棠只想到了钱与物的差异,却没有想到美德与恶德、贤明与愚蠢的差别。
林则徐高就高在看明白了钱的两面性,尤其钱多亦可能祸多:“贤而多财,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说句大白话,好人、贤德的人,钱多了,志向、志气也可能因钱而减损,满足于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花的生活,容易被富裕的日子消磨掉远大理想。坏人蠢人,钱多了,更可能助长其做坏事,他会仰仗有钱而横行霸道,忘乎所以,加倍地为非作歹。
当今,父母为子女操心,似乎超过了历朝历代。这是因为:
第一,现在多数家庭比过去富裕了,有能力给子女在智力方面加大投资;
第二,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人把这些孩子称为家里的“小皇帝”,意思是孩子虽小,却说一不二,他 她想干啥就可以干啥,大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 只有听孩子指挥,百依百顺的义务;
第三,社会竞争日甚一日,不要说将来让子女干大事,挣大钱,即使是找一个固定的职业,衣食住行有所保障,也是很难的事情,必须及早多投点本钱;
第四,今天,虽然口头上人们也偶尔说几句“工农创造世界”,“劳动最为光荣”。可是绝大多数人心里想的却是让子女当上公务员、进入白领阶层。这就好歹都得让孩子考进个重点中学,将来再迈进大学。为此,父母豁出一切,即使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生儿养女固然不容易,但是把儿女教育成一个正直、善良、勤劳、有爱心的人,则就更难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古人说:广积钱粮,家财万贯,不如教育出有道德、有出息的儿女。子女好坏,品行如何,与父母的品德、行为影响有直接关系。“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左宗棠和林则徐的后代们的人品、德行怎么样?
散金台的启示
枣庄市箩藤乡的箩藤村与城前村之间,有一处高约三米、长宽达一百多米的台形遗址,名二疏城,又名散金台。据《峄县志》记载:“二疏城,县东四十里,地名箩藤,汉疏广、疏受归老于此”。台上原有一寺庙,明弘治五年(1492),按察司副使赵鹤龄在寺前建二疏祠,嘉靖十年(1531)峄县县令李乃曦将祠移至寺后重修,并塑二疏像。
二疏即西汉中期名臣疏广、疏受叔侄,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曾为太子少傅,叔侄同为太子刘爽(汉元帝)的师傅。
在两位高师的教导下,刘爽柔仁好儒,敏而有辞,并且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但刘爽并不是当皇帝的料,他性格拘谨,优柔寡断,以至于父皇汉宣帝训斥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果然,刘爽即位后,信用宦官,再加土地兼并盛行,社会危机日深,昭宣中兴从此开始衰败。
由此看来,作为培养皇帝的老师,两疏虽然学问渊博,但其教育方法有很大问题。
回头再说二疏。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一天,疏广对疏受说:“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疏受点头称是。于是,叔侄俩向朝廷上书称年迈多病,恳切要求告老还乡,“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易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荣归故里的叔侄俩,既没有把黄金分给子孙,也没有置办田产,而是每日在家中设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并将大部分黄金送给了贫苦乡邻。族人对疏广说:“你的子孙如今已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你应该节省点,为子孙们购置点田地房产才是,千万别坐吃山空呀”。疏广答道:“家中已有的田地和房屋,只要子孙足够勤劳,不至于挨饿受冻,过上常人的生活没有问题。如果增加了,只能让子孙更加懈怠和懒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何况,过于富贵,还会招来众人的眼红和怨恨。”他仍旧天天宴乐,朝朝散金。据《齐乘》云:二疏归乡里,顾有旧田庐,娱乐终身,不为子孙增益产业,宁有如是之宅?询之耆旧,谓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共筑此城。即城内古寺其故宅基也。
疏广的做法看似不近情理,但他的功成身退使他得以颐养天年,后代虽没见有什么大作为,但都平安度过了一生。
可是,古来有多少人参不破这个道理啊,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许多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甚至有的人走歪门邪道,贪污纳贿,广积田产,目的就是想给子孙多留下点东西,让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要享尽荣华,而结果如何呢?
想到一个故事: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房产。他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每天都要到工地转一转。有位老工匠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工匠,造过无数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闻听此言,一脸惭愧而去。
今章丘博平村有一条古官道旁,一个个古老的大宅门气派异常,令人啧啧称赏。想当年,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从这里出出进进,何等显赫。然而曾几何时,如今的后代们守着已显破旧、屋顶长满蒿草的老宅子,不仅没钱翻盖,甚至房屋坍塌了都无力修葺,彼时的“笏满床”、“歌舞场”,眨眼间变成了陋室空堂,衰草枯杨。
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超过了历朝历代,“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好像成了许多做父母的共识,然而,自古至今,多少人正是从小吃苦历经磨难才锻炼成才的;而娇生惯养,从小养尊处优不但鲜有出类拔萃者,甚至走向反面,财富不但没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成了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的话和二疏的做法如出一辙。直到今天,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用散金的方式,回报社会,而不愿让财富成为后代们的负担。这就是散金台给为人父母者的启迪。
直到今天,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用散金的方式,回报社会,而不愿让财富成为后代们的负担。这就是散金台给为人父母者的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高明
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模式
左宗棠给子孙造豪屋留不动产,老工匠一句话使其无地自容
从左宗棠惭愧说起 - 散文网
献给人生100句
睿智汉二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