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学习上的“假会”现象

说说学习上的“假会”现象

 

   一个稍有经验的老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目总会有意识或是习惯性地问问同学们:“都听懂没?”“都会了吧?”很多时候,老师都能听到肯定当然也是满意的回答。

   然而,也许这个世界确实是始终矛盾而复杂,明明都说懂了会了,可一做练习一考试,那狐狸的尾巴就夹不住了,不是这道题做不倒就是那道题做着做着做不下去,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题做完了满以为对了最终却一分未得而且半天还没找出错误的原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言以蔽之,曰:假会。

   其实学习上的这种“假会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老师叫预习,问:“预习好没?”答:“看了一遍。”又问:“都弄懂了吧?有没有不会的地方?”答:“目前没有。”不难看出,预习时的“假会”现象已经产生,如果认识不足一旦带到课堂上,其后续的“假会”现象将更多,且危害会更大。可以想象,这类同学也许正如阿Q般欣欣然,带着满足和梦想下课了。再来看看课堂实况转播。老师讲的一些概念,不管怎么强调,到某些同学那里,眼睛一眨,心中嘀咕:“这个我会,这么简单还讲啊。”老师将重点的知识点和方法公公正正地书写到黑板上,他们抬眼一瞅,心中暗笑:“这个我预习时就会了,讲就是多余的,还板书!”做笔记?那当然是不用了。老师为了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于是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他们一听马上作出反应:“这有什么讨论的?这结论不明摆着吗?”转眼间,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说实在的,“假会”现象远不止这些,可以说除了预习、课堂听讲和讨论、做笔记等之外,做练习、复习、整理笔记、延伸学习、自主学习等等环节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可悲的是,这些孩子明明不会却还不自知。更可怜的是,一次次一天天的“假会”筑起的不断增高的债台最终将他们狠狠地压在了底下。到那时才突然发现:“不会吧?我怎么会有这么多不会的啊?!”

   难道这么多同学都没认识到这种现象吗?应该说,认识还是有的,比如说一次次考试之后的捶胸顿足。总体来看,认识还是不高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年龄因素。处在这个年龄段,容易自以为是,容易自我满足,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二是认识不深。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境界,不愿意深入思考,更不愿意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究,欧阳修“其进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劝告在他们那里早就无影无踪了。三是习惯不好。不愿意深入认识本就是一种不良习惯,不愿意动手动脑动口等又是一系列不良习惯,凡事不愿听取他人意见自以为是也是不良习惯,当时不精心事后再后悔也是不良习惯,知错不改还是不良习惯,如此等等,正应证了那句俗话:“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燕子学飞行。”又反证了另一句俗话:“习惯成就一切。”

   既如此,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三考生掌握复习全攻略 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方法汇总
高中生注意,关于高中笔记的重要性一定要明白!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如何培养初二数学五种好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