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舍得点评七律《春》(十)

58上官婉玉


秀特春风如我闻,五湖过处物欣欣。拓开意境空灵笔,舒展情怀淡泊云。
庭草无人随意绿,海棠得月自然芬。只嫌言少诗难述,唯用酒红酬子君。

这是本律的原作,也是统一交到我手上的作品之一。我看后觉的结构上有点问题,在作者征求意见时,就建议作者将二三联调换一下位置。因为这篇律的谋篇很乱,从转联起也是可以被拦腰砍断的。并试着调换一下二三联,以期达到融为一体的目的,效果如下:

秀特春风如我闻,五湖过处物欣欣。庭草无人随意绿,海棠得月自然芬。
拓开意境空灵笔,舒展情怀淡泊云。只嫌言少诗难述,唯用酒红酬子君。

征得作者同意后,我就建议作者以此为基础,调整一下平仄,以合律并完善它。但作者改动的太大了,形成如下这样的形式:

秀特春风如是闻,五湖过处物皆欣。无人庭草先生绿,有韵山花最念芬。
十丈红尘裁舞袖,三分碧水带歌裙。只嫌言少诗难述,唯用酒红酬子君。

我看了后,觉得这还没有原作表达的自然。所以,就都拿出来综合点评一下。介绍这个过程,也是为了给其他朋友有个借鉴的作用。我们这里的朋友,格律上都不该有问题了,这是基础的工具性的知识。但是在点评的过程中我发现,谋篇意识普遍不足,炼字工夫普遍粗糙,造境时经常很离谱。尤其在结构上,不少人都不很注意,其实,这才是决定一个人诗学造诣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这篇律诗的结构和造句及遣词等问题,略加分析。

起联写春风,本是很正常的写法。没有春风,就吹不绿这峥嵘的世界。但怎么形容这春风,就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视角了,采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了。我们看这篇律的作者开篇就写到“秀特春风如我闻”,初一看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细致推敲问题就出来了。先注意到“如我闻”这几个字,后来改成“如是闻”,其实都一样的,都是“如是我闻”的意思。其实这是一句佛家用语“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出自《佛地经论》)。看到了吧?“如是我闻”里其实含有一个“佛义”的存在,这话是有典的,用之当慎,因为起联铺境,渲染的就是全诗的背景氛围,有佛的相关意象哪怕是其影子,都会对全篇的格调氛围构成影响。或言禅意,或形成理趣诗,立意走向就不一样了。下面再来看看“秀特”一词,这个词是优异特出的意思,指其特殊性。那么,理解这些词后再来看这句“秀特春风如是闻”,合适吗?“春风没有特殊性,用“秀特”来形容是不恰当的。“如是(我)闻”是具有独立意义的,适合单独使用。这一句,属于想当然的强凑词了。下句呢?“五湖过处物皆欣”--这里的主语当然是上句的“春风”了。本句意思很明了,但是上句写的那么“复杂”,就显得这句的配合度就差了,是吧?“物欣欣”或者“物皆欣”都不很自然,遣词功力还待加强的。

上面把起联分析的比较详细,其实是有范例作用的。推敲词语,第一要贴合主题,有一定的谋篇需要才可以用,诗词写作时,不可以轻视起句的,它的作用远远大于你的想象。第二要考虑每个词的特定意义,有的词其实不完全是表面的意思,随意用了,就容易生歧义,破坏了所构诗意的完整性。这需要广闻博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都知道“诗在诗外”这句话,就体现在这里。第三,一句之内要通顺,上下句间的句义也要注意协调性,格调上至少要保持一致,否则,开篇诗脉就乱,下面还怎么读下去啊?

颔颈二联我就不仔细推敲字词了,推敲的过程与思路,和起联是一样的。在这两联中,要格外注意他们的结构作用。颔联适合怎么去铺展,颈联适合怎么去提转,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近体诗的章法,其实并不影响你诗意的发挥。推敲词字是为了谋篇服务,而谋篇又是为了立意的最佳表达。写诗填词乃至行文,皆通此理。

至于尾联,作者是这样写的“只嫌言少诗难述,唯用酒红酬子君”,这样的写法也很不成熟。“只嫌言少诗难述”看是咬文嚼字,其实不是近体诗的语言,反而更象自由诗歌。这样的表述,完全可以用一些修辞方法来使它更精练,更含蓄,更有蕴意而不流于直白。下句的“子君”不仅来的突兀,而且也嫌堆砌。“子”和“君”其实是同义的字,它又不是常用的成词(生造词),何必叠加使用?不若直接写上“东君”简单的多。尾联,不仅要顺应转联之势,更要扣应起联的氛围,以谋求诗意的完整性。

59 白乌鸦(二)


风摇弱柳影缤纷,揉碎寒塘一片云。人面无缘如过客,桃花有信恐嘲君。
谁怜飒飒枯枝落,换得离离陌草欣。去岁廊檐依旧在,何来燕子献殷勤。


风摇弱柳影缤纷,揉碎寒塘一片云

起联的“弱柳”实际上就是具有春的象征了,而作者在这联里更多的,是想通过水面的描写,来表现出一种春意的动感。池塘水影叠,云柳自交错,其构思的角度还是很新颖的,令人欣赏。先看下句“揉碎寒塘一片云”,很有趣味。初看时,觉得一般“寒塘”多用在写秋意之上,不适合放在春景中。但是仔细想了想,觉得这样反其意而用效果更好。前面描写的“弱柳”实际上是初春刚冒嫩芽的时节(或者欲放而为放之时),此时春风料峭,有些寒意也是合理的。况且,我们也见过这样的写法,如“冰泮寒塘始緑,雨餘百草皆生”(唐/韦应物 )。本联炼字也不错,显示了作者的诗学功底,“摇”与“缤纷”配合默契(这二词还可以精练),“揉”字配合了风和水的动态。不多言,略过。

人面无缘如过客,桃花有信恐嘲君

起联是完全的景色描写,构思比较精巧,非常欣赏。但是对于颔联俺就颇多微词了,至少从感觉上,颔联与起联显得有些脱钩。颔联的别名也叫“承联”,章法上的意义是对起联有所承接。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承接之法,应注意扣紧主题,须紧接起句的立意(或背景氛围),不论写景还是抒情,或者引用事例,都不可松脱,也不可过于高调,以诗脉缓接连贯为佳”。这样的章法要求,是依其近体诗体裁而定的。但我们看到这联,显然有些“承”的突兀了。这一联把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几乎完整的叙述一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点看法陈列如下:1,套俗,引典有痕(近体诗的引典原则是:无痕);2,承接不自然,使诗脉不畅;3,起意过早,影响后面的诗意表达效果;4,炼字不精,堆痕显(前时提到的“多动症”---“桃花有信恐嘲君”中“有、恐、嘲”拥挤在一起了)。

谁怜飒飒枯枝落,换得离离陌草欣

如果说颔联有些突兀的话,那属于承接之法不很得当,这也是可以商榷的。但至少我们注意到了它的背景还是在春色之中。而本联,就真的有些离“谱”太远了。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诗乃韵文,尤其是七律,实际上具有“文”的性质。诗乃一整体,不是独立的几个“联”的组合,那么,每一联之间就必须要有呼应和联系,这样才能构成一有机的,不可分的,共同为主题服务的完整体。这样的联系,包括意象上的协调性,格调上的一致性,以及背景氛围的不可割裂性。我们回头品味这篇律的前三联,就看不到这样的关联性。起联是景色描写(纯的),颔联是引典言情(隔的),而颈联(本联)则与前两联都不搭,既构不成续承的关系,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它是独立存在的。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首古诗的影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实际上,作者也是取这首古诗的意而已。说扣题吗?也有一点“春风吹又生”的影子。说离谱吗?那前两联的“弱柳”“桃花”与这里的“枯枝”“陌草”一点都不协调。情调,氛围,以及诗意上,毫无关联可言。

去岁廊檐依旧在,何来燕子献殷勤

景色描写是为主题服务的,景色描写的否协调,是否零碎,直会接影响到诗意的表达的。其实,景色多点也不怕,但至少要做到杂而不乱。我在这举个例子,也是我们雁群里的朋友所做的一首诗,他的起联是“红黄白粉落青枝,疑是仙家偶尔为”。我们只看上句“红黄白粉落青枝”,红、黄、白、青色混在一起,颜色杂不杂?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三色以上就是杂色,这里却四种颜色了。但是我们注意一下这个“落”字,它起到的是个收束的作用,四色归一,杂而不乱,皆是这个“落”的作用,所以我们看着非常舒服。炼字,炼的好,就对谋篇有利,杂不怕,就怕乱,是之也。结联,其实是没必要再重新另起一景了,尤其是与前面所铺垫的景色构不成相关性的景致。要是想感叹,要是想借题发挥,前面那么多景色描写,拿来用就是了。这种方法,其实也是我们所说的扣回主题,照应全篇,这是结的功能所在。我们看到这里的“廊檐”和“燕子”的意象描写,结合全篇来看,实属赘笔。因为前所说景色是为主题服务的,是为“意”服务的,景色的杂乱,势必影响诗意的流畅。

从起句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文笔基础很好,词汇量大,知识面广,但是在谋篇方面,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的是全局观念。不是对章法不了解,而是没重视,所以形成了连连的败笔,愿与共勉之。


60听雨楼主


一江碧水千峰绕,雨歇春寒百性勤。田里耕牛齐发奋,柳间紫燕破流云。
夕阳村落疏烟竹,古寺钟声入耳闻。诗外梨花吟不尽,岭前桃叶笑东君。

一江碧水千峰绕,雨歇春寒百性勤

先看起联,这一联从大景写起“一江碧水千峰绕”,展现了一个可观的场面。能够“千峰绕”的江水,绝非小溪流,呵。一个“碧”字,其实也写出了这“千峰”的青翠之意。下句的“百性”大概是“百姓”的误笔吧。“雨歇春寒”的描写也可能很具体,在组织上稍嫌凑了些,这里的“百姓”(更正后为百姓)多是指田间耕作的农人而言。因为我也没在农村体验过,所以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在感觉上,“雨歇”与“春寒”的搭配上略嫌生硬了些。总的看,起联写的是个“貌”,是一个大貌,以此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田里耕牛齐发奋,柳间紫燕破流云。

这一联写的比较具象了。上下句的格调错落的大了些。上句为很实在的“俗景”,下句为很清雅“画风”。“田里耕牛齐发奋”,发奋的其实是在田里耕作的“百姓”,而“牛”只是一种借代的修辞关系,写的比较“俗白”,但是很实在,也续接了前一联的“百姓勤”的意象。无可厚非。但是“齐发奋”的语气,势必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习惯的思维上,应该还是在这基础上继续写下去,描写如何春意盎然,春忙时节的忙碌或者欢欣。但接上了“柳间紫燕破流云”就稍显隔了些。“田里”“柳间”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景致背景,“紫燕”既然在“柳间”,又如何去“破流云”的?可以穿晨雾,可以掠枝过,也可以鸣春晓等等描写,但是“流云”实在不沾边。这样写,对仗上也有些问题。

夕阳村落疏烟竹,古寺钟声入耳闻

上面说到了对仗,这联的对仗也不工整,“疏烟竹”和“入耳闻”对的不工,“竹”就是一名词,而“闻”在这里没有名词的意义。况且“疏烟”的形容也不准确,“夕阳”之下,农忙完了,该是炊烟正起的时候,而“疏烟”不是这意思。汉典上云,疏烟,亦作“踈烟”。谓香火冷落。 清 然修 《金山》诗:“ 蘄王有庙踈烟冷, 郭璞无坟乱石多。” 用词要准确,诗意的表达才能不走样。“古寺钟声”之意象与画面贴合的也不很好。先说景致,“田间”和“古寺”隔的就比较远,那句“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是吧?是不同的景致,强拉到一起就不自然。寺里的钟声,多为晨时,晨钟暮鼓,乃是常识。前面写夕阳,这下句就来个“古寺钟声”,显然不合。这也是在凑景呢。

诗外梨花吟不尽,岭前桃叶笑东君。

至于结联,这种写法的构思应该不错,但是“梨花”呀“桃叶”啊,选得有些杂乱了,影响了诗意在此的蕴意及发散。“诗外”“岭前”这样的分领上下句也显得呆板了些。做个比方,看“诗外梨花吟不尽”这句,如将“外”字换成个“借”字,成为“诗借梨花吟不尽”,是不是更灵动一些?“岭前桃叶笑东君”,这里“笑”的有点莫名了。就本联而言,私自借兴趣乱改一下,纯为凑趣--“诗借梨花吟冷雪,谁摘桃叶送东君”。

整篇看来,立意还随便错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略嫌生疏。结构偏散,造句生硬,炼字不足。意象的选取还可以更合理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近体诗基础知识之一
【第68期上榜文展示*江南惠山文学社】(多名作者及点评老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1
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炼字
鸢之诗语 | 第90场诗词群殴赛
【雅人韵士】潘光明|重字巧对意味无穷——浅析赵宝海先生诗词集《象外》中七律对仗句的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