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截取生活横断面(王玉强作文课堂实录)

                             截取生活横断面

                                       ——如何选材与表达                                    

                                       

                   山东淄博教研室  王玉强

                         (未曾发表,不要转载)

 

 

师:今天我们以“截取生活横断面”为题,来谈谈怎样选取生活中的细节,来写记叙文,那么副标题是“如何选材与表达”。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选材,一是表达。现在咱们来看看同学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来具体矫正。这次作文题目是《为他人开一朵花》。咱先找几个同学读读自己的作文。

生:(读自己的作文)悦耳的铃声回荡在清晨的校园里,我一边手忙脚乱的翻书包,一边用不太友善的声音问道:“下节课上什么?”“数学”。回答我的是同桌,一个矮小瘦弱的男生,戴眼镜,学习不差……“我的书呢?”我找不到我的书了,我急得出了汗。……“要不先看我的吧!”同桌和蔼地说。……下课了,我反复找我的数学。……晚上又回家找,终于找到了……

师: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上课你没带书?整篇文章都写在“找书”,上课找,下课找,晚上找。而本文的题目是“为他人开一朵花”啊。“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要写为别人着想的事情,而本文中有一句话是符合“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个题意的,这句话是什么?

生:“要不先看我的吧!”同桌和蔼地说。

师:这就对了。而你的文章几乎全篇都在找书,突出题意不够啊。回答“谁”“开出的什么花”“如何开出的”这几个问题,定格不够。“要不先看我的吧!”是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是爱心的举动,是同学为他人“开一朵花”。而你在这里却仅仅写了一句话,就一笔带过了,没有把这个“点”进一步放大、渲染、抒情啊,就是没有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出来。这是选材的问题。

师:选材在记叙文中很重要,你要尽量选取那些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然后进行定格,就像照相一样,把“点”放大。就是要把符合题意的场景、细节扩大晕染开来。如果你这篇文章要写这个同学,写一个人物,就要写几件“为他人开一朵花”的事情,光写一件事就单薄了,要再补充。你这篇文章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定格放大,不要一句话就写完了;二是要突出主题,如果写一个人的话,必须再找这个同学的其他为他人开一朵花”的材料;如果要写另外的人“为他人开一朵花”的材料,这就不是写一个人了,而是写一个群像了。

(然后再让另外一个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生:呃,起风了……(生不好意思,读的不清楚。)

师:“呃,起风了……”这段很好,怎么不自信啊。来,重读一下。

生:呃,起风了。“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我不经意的答道。无意中与父亲对视,看到父亲那慈祥的眼,思绪缠绵。下晚自习的一个夜晚,屋外淅沥沥的下着雨,窗外的几棵树在风中摇瑟,我站在门前,任凭冷风钻进我的裤腿,看着其他同学陆陆续续地被接走,不由得焦急起来,此时我看到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父亲,我跑到父亲的伞下,望着父亲的眼,没有说什么。

师:介绍一下,这个自然段说了几件事啊?

生:两件。父亲提醒我多穿件衣服;下晚自习,爸爸来接我。

师:“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就像刚才那位同学写的“要不先看我的吧?”——一句话就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我知道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是经常写父母送伞的。这里还有一篇,也是写送伞,咱找个同学读读,看看这两个送伞有什么区别?

生:小时候下雨,妈妈撑一把伞,伞柄往我的方向偏……我没有淋湿,而妈妈的半边身子湿了……长大后,我与妈妈撑一把伞,我把伞柄故意侧向了妈妈,这次换成自己的半边身子湿了……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刚才那个同学也写了伞,“望着父亲的眼,没有说什么”;而这个同学也写了伞,突出了妈妈打伞与自己打伞的经历。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个同学写的太简单。

生:第二个同学写得好,两件事前后照应,形成对比。但我觉得有点虚构。

生:第二个同学的选材虽然很常见,但细节描写非常突出。

师:好,咱先谈谈虚构。我们讲究文章要真情实感,要写真性情,但文章是“二度创作”,不是生活的原本描摹,不是流水账,不是不可以增加或减少些什么的。就是说,文章的“二度创作”是可以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允许虚构一些的。我们这样反问:是不是所有作家写的作品都是真实的?

生:不一定是。

师:对,像贾平凹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文中写道:“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这个话你仔细考虑考虑是不是有点问题啊?“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真实吗?

生:不真实。

师:对,但他写出来就是真的了,那他为什么要虚构呢,是不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心情以及她对孙女的关爱啊。我们还是回到写伞的作文上来。对比看这两位同学的作文,很明显是第二位写得好,他用了对比的手法,同时,写母亲与我把伞柄倾斜的时候,怎么写的?那么第一位同学的语段存在什么问题?

生:第二个同学用了细节描写;而第一个同学,一个段落写了两个事情,都不具体,没有细节描写。

师:对啊。你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完整的场景与细节就很好了,你却写了两个,这两个材料都是走马观花,都没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想给同学们谈谈记叙文如何选材。我想用个类似的数学公式来表现——“1+1+1=记叙文”。什么意思呢?“1”是指一个典型事例,三个“1”,就是选择三个典型事例。这三个“1”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三个典型事例,也可以是三个人物的一个典型事例。写人记事的记叙性文章从结构上看,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平行式,一是递进式。平行式,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平行写了母亲六件事;递进式呢,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也写了三件事:“奔丧+买橘子+书信”,但线索是一个“背影”,感情及结构上是层进的。就是说“1+1+ 1这种形式,可以是并行式,也可以是递进式当然也不要把“三”绝对化,“三”不仅限于三件事,两件也可以,三件以上也可以。

师:那么,一个事例如何表达呢?就是我写的这个题目“截取生活横断面”。这三个同学的作文,第一个没有写“生活的横断面”,而是写了一个事件的全过程;第二个同学有了生活的横断面,但没有仔细的定格与发挥;第三个同学写了两个“生活的横断面”,用了对比的方法,语言也很好。

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成功的案例。我在高青一中教书时,有个学生叫张泽军,他写了一篇《工地暮色》,在全国获得微型作文比赛第一名。当时刚学了茅盾的《风景谈》,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平行的场面。由此我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横断面,来写片段作文。他是这样写的:

夕阳西下。刚刚耸起的楼房映在柔和的暮色里。层层脚手架,坚定地扶持着这新生的的建筑。几个黑色的小点儿在脚手架上缓缓下移,渐渐变大,长成模糊而高大的身影。

砖垛,只是一些半块砖了,微微映出点红的韵味,杂乱地散落在高楼的脚下满身泥浆的搅拌机,息歇了一天的喧嚣,静静地立在那儿,安详,自得。散乱堆放的成袋水泥,有几袋已经撕裂了,牛皮纸翻卷着,从破口里流出灰色的粉末,似乎与近前面目全非的搅拌机挺合得来……一辆小铁车,碾过这纷乱的场地,留下一沟深深的辙印。紧跟着的是一双大脚,套着张了口的胶鞋,踩着这辙印大踏步向前走去。辙印来自简单的棚屋,简单的砖块砌起来的,简单的苇草铺遮的。那是宿舍,也是餐厅。此时,偶尔的笑声使小屋活了。

小屋孕育了高楼。高楼与小屋一同溶进这茫茫的暮色里.

师:写的很好吧?这篇短文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

生:选取了一个生活的横断面,先写了场景,再具体写细节,再抒情。

师:对啊。这个同学说的很好。选取一个生活的横断面,要学会掐头去尾,不要交代的太多。要学会定格,就是把你要写的对象放大,把“点”放大。放大的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公式:场景+细节+抒情。结合上面的文字,场景就是工地,细节就是“砖垛”、“一双大脚”等,抒情就是“小屋孕育了高楼”。

师:我介绍的第二个案例,是上海高考作文《高中生活的回顾与思考》。某个考生写了三件事都是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其中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教室的一块玻璃坏了,“我”想要在当天中午修好,可是到教室时窗户的玻璃已经修好了。这个学生自问:是谁修好的呢?是班主任?为何班主任好像也有疑惑的目光?是班长?是同桌?在这里,也很有“场景+细节+抒情”的影子。

师:前几天我看了许戈辉访谈陈坤的一个节目,陈坤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著名演员)。里面谈到了陈坤博客里的一篇随笔,他那篇随笔许戈辉大加赞赏,说那“眼神”给人很深的印象。他是这样写的:

红绿灯停车,转头看看右侧副驾驶座上的少少爷(八岁的孩子)。再转头望向我左侧的车窗外,旁边公巴上一对父子也如同我们一样左右平排坐着。父亲看儿子的眼神很暖。绿灯,我的车过线离去。忽然间告诉自己要记住那被我抛在身后朴实的眼神。那种暖从不会因为外部原因有任何的改变。我忽然回头狠狠的看着我的儿子,笑。

师: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写的很随意。

生:用了类比的手法。

生: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写了细节,还有一些抒情。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作者并没有写我在“早上”,或“中午”,“干什么去”等等,只是在等车的间隙,侧头一看“公巴上一对父子”,一个细节十分突出“父亲看儿子的眼神很暖”,然后抒情“忽然间告诉自己要记住那被我抛在身后朴实的眼神。那种暖从不会因为外部原因有任何的改变”。这也是符合“场景+细节+抒情”的写法的。

师:江苏卷有一年的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一个考生作文得了满分,她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师:这段文字也符合截取生活横断面“场景+细节+抒情”这个公式吧?大家说说。

生:还是基本符合的。

生:有细节“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最后也有抒情。

师:对。这篇文章十分感人,就是写了一个动人的细节:母亲啃我吃剩的西瓜皮。之前有“场景”的陈述,之后有发自内心的抒情与感动:“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师:所以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种“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就是“场景+细节+抒情”。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方式,只是一种提示,只是给同学们一个基本的路径。

师: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在每个段落的开头,不要像原来写文章一样,写“吃过早饭”,“下自习了”,“下课了”,“上小学的时候”,“上了高中”等等。段落的开头一定要突出你这个自然段的核心,像“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吧!”这样的语句,就很好。希望我讲完这堂课后,每个同学的作文,段落的开头都不要再这样写了,要写出场景的特点与人物的个性来。

师:下面同学们就运用这种“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利用“场景+细节+抒情”的提示,自己再选材,或修改自己原来的材料,使你那个“生活的横断面”更集中,更具魅力。作文题目还是“为他人开一朵花”。

(学生迅速地写作或修改)

生(第一个读段落的学生):我有些傻了。我的数学教材呢?我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在哪里?在哪里?……“要不先看我的吧!”一句细小的和蔼的声音,但对我听来却如救命的稻草。这是我的同桌,是那个不爱说话的男同桌,一个矮小瘦弱的男生,戴眼镜,学习不差。我平时没发现他的优点,但在今天我发现了,那是在别人困难时温暖的话语。他瞥过来一丝眼神,好像在说,下课再找吧,我们一起看。我忽然觉得他的书上的字,他的浅浅的笔迹,那一个个数学符号,好像蕴藏着一种温暖。

生(第二个读段落的学生):“天真冷了,多穿件衣服吧。”忽然,走进家门的爸爸关切地望着我说。我望着风尘里刚刚到家的爸爸,望着爸爸那一脸的倦容,望着爸爸单薄的衣衫,我把刚刚背好的书包带又紧了紧。“爸爸,你洗把脸吧。”“先不用,我给你把那件厚衣服找出来。”爸爸整日在奔波,何曾想过自己?风里是尘,雨里是泥。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憨厚了一辈子的爸爸,一个永远不把自己放在心上,却把别人惦记在心的爸爸。

呃,起风了。我穿着爸爸给我新加的衣服,一阵温热。我回头看看父亲,他那慈祥的眼里好像有一种拳拳的缠绵。

生:我望着自己的膝盖,血流了出来。寒风凛冽,晨练的我摔倒了。我狠狠地盯着绊我的砖头。

“没事吧,还疼吗?给你一贴创可贴吧!”谁的声音,我顿了一下,抬起头,是一位脸冻得通红的阿姨。她细心地为我包扎,仔细得如她的孩子。她还不停地嘟囔着:“以后小心点,别跑那么快,这创可贴要一天换一次,别忘了。”语气冷冷的,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风依旧吹着,可是它似乎被什么抑制了,暖暖的,甜甜的!

生:汗珠如豆粒,一粒粒顺着发丝流,我真的跑不动了。“只有200米了,加油啊!”是看席上的一个呐喊声。我惊住了,刻意地再次加快步伐。烈日也为我微笑了,学校运动场上的红旗也为我哗啦啦加油了。尽管我是最后一位,但我迎来了一片掌声。我要感谢那一句鼓励,那是一种鞭策,一种担当的责任。每个人都会遇到没有信心的时刻,都会遇到暴雨烈日的关头,而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也许会成就一个胜利的瞬间。

“快喝点水,解解渴吧!”一瓶矿泉水递到我的手里。我又感到同学间的友爱了。我无意说谢谢,拿过矿泉水喝了一大口,瞬间清爽了许多,这水真甜。

为他人开一朵花,是她?是他?还是那动人的声音?递瓶水的瞬间微笑?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我觉得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就在刚才同学们写作的时候,老师我也借了一位同学的笔,写了一段文字,这叫“下水作文”,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光同学们写,老师我也要写。可能文采不如同学们的好,但,这是我的表述。我读读,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你买了这么多菜,来来来,我帮你提。”一进小区,就看见邻居老张笑盈盈地走过来。当老张从我手中接过了部分重负,我顿时轻松了许多。

看着这位热心的邻居,我想了很多。是他,停电了他第一个去修理保险丝;是他,老邢的儿子结婚,他第一个去帮忙,甚至比老邢还勤快;是他,奔波在暖气不热的查找修理中;是他,主动把院子里下水道的淤泥清理干净。

为他人盛开一朵花,是温馨的,发着幽幽的香。

 

 (这是应淄博中学老师的要求,上的一节作文课,感谢郑玉彩老师为我课堂整理的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实录|《写作指导》课堂教学实录(二)
六年级作文指导:如何选材
2022 各地模拟考试押题作文及例文汇编(四)
记叙文写作问题及对策初探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我的作文辅导课】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材“小”情“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