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义乌古今对联撷趣

  义乌历史悠久,文脉流长,素有“小邹鲁”的美名。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创作出了许多文字隽永、意味深长、妙趣横生、雅欲共赏的对联。这些对联堪称义乌文化中的瑰宝,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浮想联翩。

  南宋开禧七年,义乌县赤岸乡有个人,名叫杨焯,在南雄任知州。晚年告老还乡,一天杨焯忽闻喜报孙子“考中了”,喜不可支,即命家人磨墨铺纸,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挂在自家的“清白堂”上:

  家传忠简三千卷
  身透龙门十八人

  原来,杨焯子孙登科及第的早有十七人,如今是第十八个及第。毋怪乎杨焯要高兴得诗兴大发了。

  骆宾王是初唐“四大诗人”之一。他与王渤、杨炯、卢照邻号称“四杰”。突破宫廷文字的藩蓠,扭转浮靡的诗风,在文学史上颇有地位。义乌下骆宅“骆氏宗祠”石柱上有一副楹联:

  名尊四杰家风古
  派溯三林世泽长

  此联作何解释?传说骆宾王上祖分为三派,是三兄弟。联中三林即指:下骆宅的松林派,李塘的梅林派,楂林的竹林派。骆氏正是由三条派系传下来的。这副对联仅十四个字,颂名人,溯上祖,不仅使人敬而仰之,而且能在十四个字里明晰一部祖宗历史,概括力不可谓不强。

  “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历来为劳动人民所希望。可是,在过去,连年丰收实难相遇。人活七十已称为“古稀”。据记载,义乌上下几千年,活上百岁的人,绝无仅有。直到明清才出一个“寿星”,名叫陈世恭。他生于成化九年,死于万历六年。活了一百零六岁。陈世恭非官非商,是个农民。得此天年,四邻皆喜。大家祝贺他,赠送一副门联:

  寿域天开,眼见六朝盛事
  老人星见,躬逢百岁中秋

  清朝末年,义乌巧溪乡殿下村有个进士,叫楼杏春。博学多才,享有盛名。这天,村中一位穷汉花钱买来一个二婚娘成亲,穷汉前来请楼杏春写副婚联。楼杏春热情地问穷汉:“你是怎样成亲的?”穷汉一五一十地将情况告诉楼杏春。楼杏春听后默不作声,铺开红纸,拿来笔墨,很快给他写下婚联:

  头婚郎,二婚娘,男新女旧
  三十现,四十欠,欠多现少

  原来穷汉三十出头还讨不起老婆。这年碰巧邻村有个二婚娘。对方婆家要价七十两银子,穷汉实在无法,只借了三十两银子。欠下的四十两银子答应今后再给。

  这副婚联初读好笑,实质笑中饱含辛酸,作者以此表达了他对借钱讨老婆的穷汉和被卖钱的二婚娘的同情,也就是对买卖婚姻的谴责。这副对联既通俗又较典型地道出了旧社会不合理的买卖婚姻制度。确是传神之笔。因此得以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

  早先义乌绣湖上有一个“花坞岛”,“花坞岛”上有一花鸟亭,亭上有一副对联:

  稠山绣水有如许
  明月清风相与期

  相传是前清县令黄某所写,黄在义乌数年政绩颇有一些可以称道的地方,亭上的这副对联大概亦是他以“清风”自许,并愿与后来诸君共勉的意思。

  绣湖书院恐怕要算义乌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了。清末明初,废科举、兴学校。书院改为义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首任校长是陈郁(字左三)曾自撰对联一副:

  湖水河清洗我国耻
  桐叶易落警尔辈心

  手书雕刻悬挂于礼堂两旁的大柱子上,以劝勉学子珍惜光阴,为国雪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当年的同学谈起此事仍记忆犹新。

  义乌江水滔滔东流,在稠城与佛堂的中间,忽然折而向东。由于常年累月的冲积,这里便形成了一大片肥田沃地,这个地方叫江湾,也叫曲江。这里风景幽美,物产丰富,但因地势低洼,过去常苦涝灾,每年夏水骤发,田地房屋冲毁无数。据老人回忆,有一年木排竟可一直撑到曲江祠内。解放后,上游建了水库,两岸筑起大堤,水患已不复存在。沿岸人民享受渔水之利。于是欣喜异常的人们在古老的曲江祠前撰写了一副对联:

  曲江一泓可饮可灌
  江树数处相爱相亲

  这副对联首嵌“曲江”二字,倒还通俗、清雅。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吴晗的家乡义乌吴店苦竹塘村的塘埂上有个过路凉亭,亭上有一副楹联:

  春风风人,行行且止
  秋夕夕月,缓缓而升
    横批:水天一色

  这副楹联富有诗情画意,风尘仆仆的过路行人见了,在这里一歇,岂不胜过喝上一杯清凉饮料。

  过去,义乌有一家豆芽菜店。贴出一副七言对联。全副对联只用一个“长”字。它运用汉字的声调不同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请看: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这副对联用于豆芽菜店,细细吟来,很是味道。上联的二、四、七字和下联的一、三、五、六字读作生产的“zhang”,其它字读“chang”。正是这样“zhang/chang”声调交错重叠,表达了豆芽菜的生长情况和店主人希望豆芽快快生长的心理。这种制联方法,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

  抗日后期,日寇在义乌某地扫荡时在墙上涂写了一句“同甘共苦”的无耻滥言。抗日队伍八大队的一个战士见了,立刻在它的下面眉批一联:

  鬼子吃鱼肉
  百姓饿肚皮

  八大队战士如此快对,那是因为同仇敌忾之心蓄之已久,故能不假思索率尔成章。

  冯雪峰曾作为一副对联,并亲手书赠给小舅父朱师法。这对联是这么写的:

  剑戟未云折
  虎狼莫敢游

  上款有“师法舅父大人”,下款有“甥冯雪峰赠”的字样。对联表达了冯雪峰爱憎分明,不畏强暴的性格。这也是他们甥舅之间亲密关系的标志。朱师法生前视之为珍品,将它裱成立轴,配上中堂画,常年悬挂在自己明亮的厢房里。

  担任过义乌抗日队伍“八大队”大队长的“路北县”县长季鸿业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回原籍义乌鲤鱼山村务农。但他的意志没有消沉,而是在劳作之余,利用自己曾经学过医的一技之长,为山村农民医病疗伤,并撰写这样的一副对联自勉:

  愿做牛马附牛尾
  不为良相学良医

  “十年浩劫”,人民遭殃,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消息传到义乌稠城石古金村的代销店,当年八十五岁高龄的店主吴鸿生欣喜若狂。他兴奋之余,挥写数联自乐。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

  剑叶斩妖首,除四害大快人心
  英明定国策,求一致振兴中华

  这副对联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分别嵌在联首,而且很自然贴切地写出两件大事,表达了重大的主题思想,既精巧又严肃不失为一副较好的新对联。

  1985年2月10日,云南省语言学会主办的《语言美》报举办“迎春征联、猜谜大奖赛”。上联为著名专家及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所出。全国数千人踊跃应征,4月25日获奖名单揭晓,浙江省六人获奖。义乌获奖者是义乌师范学校女教师金慧康。请欣赏征联答案:

  昔日贫穷走西口(魏传统)
  今朝富裕游南湖(金慧康)

  冰融雪化,诗裁几句,长长短短皆言志(马少波)
  风和日丽,笔削数章,重重轻轻都叙情(金慧康)

  金马碧鸡春永驻(吴小如)
  黄山青岛景常在(金慧康)

  爆竹声声点点,银星从九天降落滇池(陈伯吹)
  事业轰轰烈烈,金字写四化建设史诗(金慧康)

  哈哈儿注:文中对联原无标点,标点为老哈所加。最后一联似乎应对者对上联的理解有误,感觉上联应该是这样的:爆竹声声,点点银星从九天降落滇池。第三联上联是昆明的景物,下联用黄山青岛相对,也有点不伦不类。真不知道评委怎么评的,也许只是某一联获奖吧。


 作者:毛应建 原载:中国义乌网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社团对联测试卷
漫话对联与对联创作
楹联欣赏 无字联
【楹联趣谈】巧妙对联三千副
对联一副
楹联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