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圣钟云舫及其长联认识谈

  钟云舫先生,以恪守人伦孝德(接连奉养卧病的祖母、父亲十七年)误了在当时意义上他个人的韶华进机而功名低微;又因不与恶俗合污而久滞“偏荒”,生前身后,拔萃的才学未能显扬,宏富的文章播而未广。到了廿世纪八十年代初,报章披露了他所作的文字艰深、蕴涵丰富、艺术性极高、篇幅最长的楹联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们从报刊书籍、广电媒体上的信息可见,联家、诗人、文苑宗工等文化名士,对此奇联注释者、解读者、赏析者、研究者、乃至译白话者总有上百家,声势不同寻常。如今,联文的解析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人们对钟氏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这高水平的研讨会上,发联学、联事宏论,我则未能,只就钟云舫先生几副代表作的长联,谈个人读后感想,难免失误或不当,还请社家、党士纠谬指正。

  钟云舫,又名祖棻,清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初九(1847年9月17日)生于重庆府江津县高牙乡(今属先锋镇)青草背,殁于宣统三年正月三十(1911年2月28日),葬于江津油溪灯油坪。终生未仕。在同治六年(1867年)20岁时“童试三考”取得第一名成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年)26岁时“补廪”,后即迁至江津城南门居住,就附近的阙氏祠设馆授徒,坐拥皋比20余年。

  钟云舫自号“铁汉”、“铮铮居士”。号如其人,他从年轻时即“不喜谀人”,“任天而动”耿直刚简,“随性之所之”,故在人生征途上,动蹑坎廩,九死一生,正如他60岁时自己说的:“我初不料我今日犹生也:仇我者不我生,官我者不我生,爱我者不能我生,我囚也万死无一生,我病也九死一生;而我竟得生……”这样的陈述,岂不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可他毕竟是“精魂已所修炼”(精神魂魄已经被修炼定型)的钟云舫,“虽九死其犹未悔”,终不改铮铮铁汉与天行健、疾恶如仇的血性。

  他十八九岁在江津几水书院读书时,一位旧友强他去“贽见”复姓太史的书院院长,他本来不愿做这种事,且此院长“品学皆无可观”,而旧友按当时风习出于助人、促进,于是从旧友之意“载贽”往访。不料这位院长听了仆人谗言,拒绝接见,钟云舫并不在乎,昂然而去并离开了书院。当院长见到钟云舫写的《留别几水书院诸友》诗四首之后,“命人来追”,他毅然决然,没有回头。

  光绪二十年(1894年),47岁的钟云舫写诗嘲讽县令朱锡藩狎妓嫖娼,品行不端,却要在“遗爱祠”留下“政绩”,被朱革去廪银,关闭了他执教多年的塾馆,为避祸流落成都,有家难归,写下了《锦城江楼联》(即《望江楼长联》)。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江津已连续遭受了“两岁三秋”大旱,县民生计十分艰难,而县令武文源却篡改粮章,加征租税,致使“六万户灾黎”怨声沸腾。邑内举人张泰阶联络士绅上告,钟云舫列名其上,经川督岑春煊派员查实,武文源被革职。不数月,岑奉调移督两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舟行东下过江津,钟与张泰阶等士绅登舟致意,赠诗赠联。武文源得知后,对钟、张更加恨之入骨,遂以重金贿赂重庆知府张铎,断章取义摘录钟云舫诗作中一些词句,罗织罪名,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由重庆府将钟、张收质,解至省城成都,囚禁于提刑按察使司待质所。张泰阶用金钱暗通关节,关押几个月后获释;钟云舫一介寒儒,“贫病交侵”,无力行贿,名为“待质”而一押三年,“不质一讯”,有理难申,有冤难诉。在“狱吏尊严忒骇观,书生瞥见胆先寒”、“黑狱自来天暗淡”、“此中无日见天难”的南冠生涯中,受尽摧残。因持正义而落入这种“含血呼天未有天”而又“无岸无边”的困境,心情可知,遂于拘禁的第二年即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写下了天下第一长联,即《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以抒“飞来横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敝心肝”的愤激之情。此时钟云舫已年届57岁,又出监无期,“念及行年六十时,不能不自作寿联”,又以作最长联相同的心绪、背景,用更趋写实的笔法,预拟了《六十自寿联》。

  此后,经他的学生钟长春多方奔走,至1906年春,才从度日如年的待质所中“开释”。本自中年即染有“痰饮”之疾的钟云舫,又经受了这番冤狱的严酷折磨,自感个人生年已临迟暮,在其弟子、友人的怂恿之下,编辑他“大多散失”而仅存的诗、文、联作《振振堂集》,得八卷。其中收入楹联1850余副,此数本为散佚之余,结集时又经他个人“严加淘汰”,以门人郑埙力争“得存其半”,且《振振堂集》初刻之后,联作又“多未著记”。可见,钟氏平生联作总在4000副以上。

  下面即以以上背景清晰、反映其思想准确的三副长联为线索并以最长联为主,对钟云舫先生民主思想的形成、属对宗旨、文化内涵以及我们今天对其研究的意义试作探讨。

  钟云舫先生一生,正处在我国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行将土崩瓦解,整个统治集团腐败庸懦已极,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我神州圣土,当道一次次丧权辱国,媚外求宠;遍地的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压榨百姓;皇皇华夏、朗朗河山,一至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当此之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同时萌生,继而前扑后继,风起云涌,清廷帝祚大局板荡,封建王朝大厦的倾圮之势已无可挽回。

  世论钟云舫先生生不逢时,确也十分切当。如果说生于乱世是他不能选择的话,那么人生的目标及价值的实现,接受什么样的思想影响却是可以由自身实践、努力而至的。毫无疑问,在他青少年时期,是按两千年来奉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修身的,所受文化教育的内容不外“诗书礼乐”、“邹鲁之学”,核心是“仁者爱人”,自然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他在《六十自寿联》中所谓“韶龄酷嗜简篇”、“欲支撑宇宙”,盖即指此。他以爱国诗人杜甫、陆游及中华历史上的武烈文英们的雄心豪举为榜样,要学成“上马杀贼,下马作檄”的本领,为国家民族出力,有所作为。经过几十年的苦苦追求,终因时运不济,命途多乖,壮志难酬,可到底玉成了他满腹诗书。我们从他囚于臬司待质所中在“无一书一册可撷拾”词语的条件下写成的联作,不难看出他学养的博达,儒释道之经、九流百家之言、西方科技之学、朝廷时政之策的主要方面他都了然于胸,可谓方闻志士。再联系他其他著作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包括尧舜天文、九州地理、洪范数算、墨子公输机器、孔子六艺之教的兼赅文武等)的阐释、西学东渐问题的见解、执教黉门的育才思路,更知他曾经渴求各门类的学问,用备栽培后秀、经时济世。这些作学问、为人师的方法、目的性的光明正大,显然要比当时抱残守缺或一味崇洋的两种当要路而称“学者”的“名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不用说,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道德观中的善恶、忠奸、真伪、正邪概念及其界限他是很清楚的;激浊扬清、扶正除邪、积极用世的观念也是牢固的。他身处社会下层,当贪官污吏们打着各种旗号愚弄百姓、劣迹昭然时,他义愤而起,决计要理论个是非曲直以申张正义,是正常的。然而经过反复较量之后,残酷的现实与这位不仕而心存家国、位卑而正直刚强的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相反,竟被作践得有家难归,最终诬入囹圄。黑白颠倒如此,而又告诉难觅清廉之门,他的地位、才学以及长期监禁生活的折磨,使得他只能以文字抒愤,用自己擅长的联文形式,诅咒那个纯洁沦丧的人间地狱,也是势所必然。“短笛助讴,痛写刘聋赵聩”;“长歌代哭,猛惊姬蹶嬴颠”,长短皆宜,尤以长联最见功力。他在蒙冤时所作几副长联,联文的绵长、跌荡,恰成了他湖海般心潮起伏的涌浪;他在“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不得不忍的境遇中的种种描写,正属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又正是对那个时代民生多艰、诸般疾苦的集中倾吐。他对时政积弊,指斥抨击;对污吏贪官,口诛笔伐;对“官仓鼠”、“纱帽下的瞌睡虫”,鄙视憎恶;乃至把犀利的笔锋直接指向肮脏腐败的整个反动统治集团及维系其统治的思想支柱。他自己说是“故曼其词”,其实总体上他用的还是简练线条,钩勒末世官场群魔乱舞图、大地黎民苦难图。他所发出警世的、鸣冤的一系列呼喊,是“以泪和墨、以血染纸”写成的,自谓“所望知我者鉴烛一切也”。再明晰不过地表明了他的属对,是作古正经的文章著作,深刻地反映着他的思想本质和无畏精神及正义必胜的信心。

  钟云舫写长联,以现实为品料,模山范水,状物抒怀,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刻贪画虐,穷形尽相,目击道存,取会风骚。他从切身感受出发,对“风雨如磐”的遭际,或如屈子呵壁书问天,或学青莲上排阊阂撞天关,或欲下地府扣十殿,宛然关汉卿笔下的窦氏女子呼天抢地吐奇冤!然而贪赃枉法的官衙府署,只认金钱,不分曲直,唯“铅腥锡臊”是逐,铜臭熏天,肆意作威作福,哪里还装得进国计民生、清正廉明!于是他从各级衙署大堂上张掛的“正大光明”、“秦镜高悬”的金字招牌的背后,看透了沐猴冠冕的大小官僚们戴着美面具对人民巧取豪夺的丑恶嘴脸,并揭穿他们嘴上一套说教的虚伪可恶,言是仁义道德,行则男盗女娼。他根据个人所学不能用于济世的体验,鲜明地指出“校序党庠直拘辱士林羑里”,痛斥那种教育体系的误人子弟、摧残士林的可悲。宋代文豪苏东坡曾感慨“我被聪明误一生”,钟氏更沉痛地体味到“懵懂自吉,伶俐自凶”、“聪明误我,我误聪明”,发出“孽由酷滥九经”、“岂料文章贾祸”、“动遭浩劫”的浩叹!邑贵朝官们视官场为经商,视人民如草芥,所谓“乱世为人不如走寄飞潜”,既是滥吏昏官,不会理会你如何地呻吟、哭诉、长叹,“咒骂由你咒骂”,赃官他自为之。在钟氏眼前“有钱可使官推磨”、“赤仄富有恶成贤”,有势的罪罚不当或枉法无罪,无钱的正直掐监,有天无日,这龌龊现实,使他既有“这半江月属谁家物”、“哪一片云是我的天”之呵问乾坤于前,又有化异类、遁浊世、不与赃官共戴天奇想于后。《望江楼联》如无月夜登楼的创作时间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其旨在指出世道之黑暗如夜,仅有的夜月之光、片云之荫也是幻景一般的渺茫、惨淡。这些呼声,是在那个“较幽冥黑暗”的时代他个人惨怛于心的激愤表露,同时也就呼出了民间有冤难诉的最强音。在叫天不应、求地不灵的逆境中,“坠向泥犁”(地狱)之叹也就不足为怪了。人间如此,所以他运用所学的所有知识,“上穷碧落下黄泉”,从广宇悠宙范围内思考、寻找人生答案,当然也是四处“茫茫皆不见”。在最长联的结尾表明他已经觉悟,彻底明白了,他大胆地冲破所有思想束缚,想象靠自强,脱胎换骨,变化成“绀发珠眸”、神通广大的佛陀,在周环三百六十度的各个方向“运斧施斤”,劈开这清浊不分的混沌世界,而且断定不论早晚,必能看到开创一个别样的美好乾坤,改地换天!这最后的泼墨大写意,与联文中的多处工笔刻画相映,使人们通过解读联文,认识那个时代纤毫不遗,最后得出破旧开新的结论也一定和作者一样痛快淋漓!

  这就是我们对钟云舫先生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创作思路认识的梗概。

  至此,我们想到,在我国文论中,认为诗文联作之宗旨,大略有四种:一、教化说,在道德教化和社会评论中起作用,“成教化助人伦”;二、个性说,用作表现个性的行止和喜怒哀乐诸情;三、妙悟说,用于作者领悟这世界与自醒的手段;四、技巧说,用作展示功力的文学手段。其实是从四个角度论诗文功能,很显然,钟氏的联作,几种功能都体现得十分充分。

  他少小立志,老不忘民族兴亡,是陆放翁气象;写百姓疾苦,是杜工部心眼;忧国忧民,吐坎坷人生,有三闾大夫旨趣;驰骋想象,精骛八极,有李青莲韵致;傲骨刚肠,直言破立,千载文人笔调,至此为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钟云舫先生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才子”,他是少有能与之伦比的对联大师、圣手,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出色的诗人、文学家。我国文化史上书圣有王右军,画圣有吴道子,茶圣有陆羽,诗圣有杜甫,联之有圣非钟云舫夫子莫属!他同时也是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破旧立新、倡导开发民智、追求民主的思想家。这是江津、重庆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百年来,由于他在世时的地位不居显要、人微言轻等原因,人们对他的认识和研究都很不够。有幸的是,江津市政府、市政协及各界贤达共同努力,于十二年前首创,建成长联杰阁,存其妙文并昭彰先哲、垂范后人,于祖国独具特色而又普及最广的楹联文化是一大贡献,功德无量;对弘扬民族正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有裨益。最近欣闻,重庆市于1999年成立了钟云舫先生研究的专题机构,并将此项研究列入市政府文化、史志工作的议程。如此对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对中华英杰人物的推崇,是重庆市、江津市文明建设立意、水准均高的标志之一,我们必将能看到重庆市、江津市文化事业以此为一项基础、为一种契机更快地发展,再创辉煌。

  我们感到,钟云舫先生思想及其作品的人民性、文化蕴涵、创作风格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应当突出重视,继续开掘:

  一、他的为人和为文品格。中国传统文艺创作特别讲究“文以气为主”和“文以载道”之说,钟氏深谙此理,他刚直不阿,藐视权贵,正气凛然,不向邪恶屈服。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一种高尚操守,最具典型意义的民族气节,对人们的感召力也最强。钟氏的为人为文,毫无二致地把握住并秉持了一生。在波诡云谲的乱世,他站在人民一边,向腐败的恶势力作抗争,胆识不凡。他以专制时代平民得未曾有的智勇,指斥“条科懵懂”、官府“颟顸”,使得他满腔“忠肝义胆,都付与狼吞犬噬”。在几副长联中摆脱了“天道”、“君神”的观念,站在科学的观点上分析国家的兴衰、施政的得失。直截了当地指出“大完全先大破败”、“扫贪污庸懦”,把衣冠禽兽们“悉归斩绞徒流”。这精神,即在当时倡言革命的营垒中而论,也不稍逊色。有识,使他能够分清善恶;有胆,使他敢于同邪恶一争高下,他勇敢、理智、深刻地揭露权要赃官的贪婪庸懦和虚伪狡诈,痛斥他们鱼肉人民、为非作歹的种种罪恶,批判他们对传统文明、正义的践踏,指明了他们威福并作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严重后果,句句鞭辟入里、头头是道。

  二、他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刻苦学习并批判地赓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格物致知而又智名勇功,使他能够冷静地对待并大胆接收外来信息,甄综万象,博学多闻。比如,他没有拘泥于“穷则独善,达则兼善”的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信条,而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已任”的积极用情于世事的生气。他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学功底,中西通贯的智力,远略鹰扬,俯视着大千世界。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他耽思傍讯,娴熟地运用中外典事,扌离藻扬华,使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大气磅礴,亦挺亦秀、亦庄亦谐,科诨并用、抑扬相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大有今日有歌曰“不管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那种风致。他突出的代表作三副长联(《拟题江津城楼》、《六十自寿》、《成都望江楼》)运用了汉语修辞的大部格式,行文涉及我国古代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艺、宗教、哲学、民俗等各方面知识,举凡士农工商等各业之民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他将楹联的文学艺术性、应用功能创造性地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大拓宽了楹联作为社会表达工具的实用范围,在楹联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终古难磨。

  三、他的创作作风是严肃的。他一生勤勉,有著作多种,大率旨在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愚民和贪官污吏们构成的弄权谋私的“官权”体制。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更多地采用了民间容易接受、便于应用的文学艺术形式。他以楹联为擅场,最长联从字面看来佶屈聱牙,如果我们下点功夫真的读通了,就会发现,他决不是在做无聊的文字游戏,也决不是故作艰深、要名炫博,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搜索枯肠”、覃思精虑,真实地刻画那个本来就怪怪奇奇、颠三倒四、令人难解的世道。当他抒发激愤愁情时,又极具想象力,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臻于完美结合。我们读其文,知其人,他在万般无奈的困境中,驰骋想象,笔逸神超,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撮辽敻于咫尺,纳乾坤于笔下,时而追怀远古,遥想屈子离骚,时而寄情八表,上下求索。杜鹃啼血、苌宏葬碧,以彼例此,虽是冤情感念,不减英雄浩气。他考查历史上的朝更代变,列举达人识见,乞借众灵神力,甚至幻想昆虫类的自由,世外人的自在,直至未来天地的美好。“经神怪,纬人理”,每引一事给人以宽广的想象余地,每设一喻,给人以强烈感染,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历久难忘。

  应该指出,钟云舫先生联作中个别见解与今人的观点不尽相合,要紧的是我们月旦古人要历史地看才不辱先贤。他是清代秀才,属旧文人,但有新思想,少腐儒气;他无官,但心存民族、国家、时局;蒙奇冤,但不言私仇;自称居士,缀文或用禅语,但并不出世,基本思想不属禅门;他热爱祖国,决不囿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主张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功过自有历史作判。

  有的书报评论说,钟云舫性耿直,好打抱不平。这话不错,但有些简略。钟夫子不应该被理解为头脑简单的匹夫之勇,他虽身居当时称为“徼外偏荒”的江津,却关心着国事、天下事。环佩叮铛的朱紫朝贵们,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凌也只不过“嘐嘐说杜断房谋”,徒托空言、说大话,实际上一无良策,懦如行尸走肉,他极端鄙夷并无情揭露;当局对待外来的先进经验的态度,他看得出,只不过是“抄袭点欧罗糟粕”,“咀嚼点新学馋涎”;虽然也在那里闹“洋务”,但结果是数以万亿京垓计的大量资金外流。事实上,凡妨碍统治者利益、或于他们无私利可图的东西是不会学、也学不会的!当政“诸公蟆蛊蛇妖”,吐瘴雾,喷毒气,“散成各道瘟疒皇”,纵有舶来的科技,也不能成为“治平”的灵丹妙药。这些剖析见地之高明,我们今天看来不也是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吗!

  近百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他的楹联及诗歌、剧本、文赋乃至杂稿等各种著作,不论鸿篇巨制,还是珠玑短章,大都能使英武者为之扬鞭策马,懦弱者为之增添勇气,得意者为之抖去几斗俗尘,失意者为之再鼓雄风,尤其含冤莫白者读之,真如会得高山流水,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同的人读之,都能在其中找到某种感觉,受到启迪,具有多重的价值。

  岁寒知松柏,板荡见忠贤。是凄风苦雨的时势造就了这位拔萃先哲,他的文艺思想和著作,他的人品和进取精神是一笔珍贵的社会财富,是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继承发扬,用以翊正匡良,强我国本,振我民族精神,鉴往识今以策来兹,使其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1998年9月24日初稿
  2000年11月6日修定

  (此文撰写、修改过程中,许多问题曾得江津市政府钟永毅先生、江津市政协张四海先生很多帮助,我也多次请教,他们都诚挚相助,我也只能以此文和这个说明表示答谢!)


 作者:常治国 原载:中国楹联论坛 录校:不合时宜 重排: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云舫──玩味无穷叠字联
钟云舫及天下第一长联
悲愤起骚人——“长联圣手”钟云舫论略
油干灯草尽,饭熟米汤生
联圣钟云舫最后的楹联——庞国翔 重庆
姓氏联典·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