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

早在20世纪初,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鼻祖、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就把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般的”危险时期,认为青少年是有缺陷的、充满问题的;20世纪早期,弗洛伊德把青少年描述为受性压抑困扰的躁动阶段;20世纪中期,埃里克森则把青少年时期视作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发生阶段。这些统治性观点的影响持续了几乎一百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勒纳等人倡导的积极发展观得到人们重视。

积极发展观认为,尽管青少年阶段容易出现很多发展性的问题(诸如叛逆、网络成瘾、厌学、辍学、酗酒、吸烟、早恋及过早性行为、同伴欺侮、青少年犯罪等),但是,如果成人社会将自己的责任定位于帮助青少年避免问题的发生及修补已出现的问题,那么他们将陷入手忙脚乱、疲于应对的尴尬境地。相反,只有当教育者把关注焦点从青少年身上的问题转移到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品质,才能切入青少年教育的关键。所以,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不是规避风险而是发育美德,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消除问题而是培育青少年身上那些潜在的品格优势。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认为,所有青少年都具有积极发展的潜在能力。而现实中,我们所面对的发生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问题,一方面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比如:早恋问题,异性之间的爱慕之情,这是任何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和表现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是社会、学校、家庭所提供的不良的教育而导致的,比如;厌学问题,求知欲和好奇心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他们接受的是完整的、可选择的、充分自主的教育,厌学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至少不应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所应该做的不是被动地处理一个又一个问题,而是主动地提供良好的教育,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那么,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呢?这里,没有捷径,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生态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能动性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青少年是其所处的环境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最基础工作。其中,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学校氛围、同伴环境、媒体信息环境尤其重要。

有利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家庭环境的特点包括:民主而平等的亲子关系、有安全感的亲子依恋、爱与规则的平衡、自主与支持的平衡。

在班级环境创建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接纳、鼓励、温暖和关爱的环境;给予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空间;向学生提出清晰的规范并明确告知各种违规行为之必然后果;对每个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鼓励学生从自己目前的阶梯出发向下一个最可能的阶梯迈进。

在学生氛围创建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建设明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学生榜样,弘扬积极品质,让每个学生都把积极品质的发展作为自我设计的目标。

在同伴环境创建方面,应该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青少年行以接触年长的、具有突出品格优势的伙伴,使其可能通过观察学习而产生模仿的意愿。

在媒体信息环境创建方面,应充分挖掘身边的或者新闻中的下面信息和积极榜样,尤其是那些具有强大情感染力的正面新闻事件,用作青少年的讨论话题。

二、活动性原则

高质量的活动经验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青少年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活动既令他们感到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又给予他们充足的自主决策、自主参与的空间;二是活动应具有结构性,也就是具有清晰的目标、完善的计划、明确的规则、及时的效果反馈。三是活动经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贯彻这一原则,除了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要不断丰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包括校内主题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美国的4-H青少年发展项目在吸引青少年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他们的校外实践活动有三类主题:科学技术、公民意识和健康生活。科学工作者技术项目包括:科学日、环境科学、可替代能源、工程技术、植物学和畜牧学,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公民意识项目包括领导力和个人发展、社区活动、传媒和表现艺术,主要是通过让青少年与社区和成人领导接触,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决策力和领导力等。健康生活项目包括营养、健康、预防性健康和安全,主要是使青少年获得健康生活知识和技能。

学校课外活动的价值并不限于活动本身,如:“大合唱”的多次彩排的功能可能不在于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面是是发展了学生的协同精神。“越野长跑”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锻炼学生的肌肉,而在于培育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所以,活动创设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十四个作用要素:独立自主的机会、自我展示的机会、自我反思的机会、承担责任的机会、挑战困难的机会、团队协作的机会、情感交流的机会、相互帮助的机会、组织领导的机会、服务他人的机会和关爱他人的机会、接触优秀成年人的机会、感受社会支持的机会、观察学习的机会、发展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三、能动性原则

青少年不应该成为雕塑的石材,而应该是并且也可能成为自身发展的塑造者,青少年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

对于教育工作者者而言,最要紧的任务是激发青少年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愿望,青少年会为自己主动设计目标、制定计划,不断反思和总结,实现积极主动的发展。

直接教学(包含相关内容的德育课、心理健康课、主题目班会课等)可以成为激发青少年自我塑造的意愿的最方便的手段。国外有多项研究证据表明,以“自我同一性”“未来取向”“人生导航”等主题目开展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持续周期的直接教学或训练能够对青少年积极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内的生涯教育实践也表明,激发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生涯教育活动对其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诸多指标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多数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还仅限于个人特点与职业需求之匹配的关系分析,未能将生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未来人生幸福的谋划,事实上,后者能够激发学生更深沉的思考和更持久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产生(转帖)
青少年心理:孩子厌学的原因有什么?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20)
学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障碍及疗法
心理专家解读胡某宇事件:三大求救信号值得重视
如果我的孩子对学校感到无聊,我该怎么办? 家长不能只看表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