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锡良谈“做最好的自己”

   谈教师专业的发展,为什么定这么一个“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标?我发现那些优秀的老师,他的成功、他的快乐会有独到的地方,那就是在平淡无奇中体验幸福。教育不是创造神话的园地。做教师这个职业,是不可能跟姚明去比职业,也不可能跟歌星、影星、政界的显赫人物去比,再有名也不能比,而且我们老师的成长和那些体育界、影视界、文学界也不能够比,包括那个韩寒,他年纪轻轻,就一夜闻名,一本书出来就天下闻名,那对我们绝大多数的老师来说,跟这些人都无法比拟。所以做了教师,进了教师岗位,我们一定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就是说我们不能跟政界的人比权利,也不能跟商界的人比金钱,但我们仍然要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当然教师的合法权益是要维护的,教师要有自己的工资,合法的、正当的收入维护和保证。但是仅仅的在这些方面去计较的话,我们会很失落,还是找不到感觉,找不到感觉的原因就是你的方向不对,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先心态要放正。

老师有老师的乐趣,老师的乐趣在哪里呢?我个人理解,第一就是我们做老师的人,我们的乐趣应该来自于与学生的一起成长,在关爱学生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第二来说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寻找知识,学会思考的乐趣。做老师的人有两个本领是不能少的:就是跟学生一起成长,与知识为伍,与思想为伍,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追求的人。那么我们做教师如果能够摆正这个方向,我觉得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我们在这个方面没有摆正心态恐怕是很难走出来的。

我本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非常感慨,我个人的成长得力于不断地学习,而且要以学习为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够放弃这样一个生存的立足点,这就是我们教师取得教师尊严、得到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而且,我还认为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乐趣。为什么我们很多中小老师当老师当得很被动?这个职业生涯不够成功,问题在那里?问题就在于我们放弃了学习的这个根本,放弃了教育的根。一个教师较高的操守是自觉的、充满乐趣的、乐此不疲的。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他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为了一个职称,拼个学历,也用不着那么拼命。其实我的学习一不为职称,二不为学历。所以,我就发现我的一些同行,虽然我们在同一个行业,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体验的乐趣也是不同的。不一样的在哪里呢?我们的绝大多数人还仍然将学习当成一种身外之物,当成一个谋利的工具。当成一种工具呢,他就觉得无所谓了,你没有达到工具之外的目的就会觉得受了委屈: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写了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没有人欣赏,也没有换成钞票,也没有换成相应的荣誉……,因此就会感到心态不平衡,但是我现在心里感觉到无所谓,我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些。

那我的感受呢?就来源于我的“非目的化的”__这种乐在其中的心态。发现随着你思考的深入,随着你阅读面的扩大,也随着你不断的写,你会发现你进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说就是:你处于不利的环境中也仍然可以做到巍然不动,也可以做到心地坦然,也可以仍然情绪不波动地去做一些东西。但我不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个老师都要做到这样,我觉得这是一条出路。那么作为老师,学习的意义是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学习是那么的痛苦呢?所以我就想做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学习的问题:为什么老师和学生很少能体会到乐趣,学习的动力也不足?

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等等,放眼到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去比较,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我就有一个发现:他们的教育里面很少对学生提出要“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要求。他们更多地强调的是兴趣、爱好还有天赋。有天赋再找到爱好,然后他们就在这个方面感觉不到有什么痛苦的事情。因此我后来想,我们在对学习的理解方面出了些问题。

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厌学,第二个是厌教。学生的厌学导致老师的厌教,老师的厌教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厌学。这“双厌”啊,搞得我们个别老师教学的热情不高,我们很多老师很难找到职业幸福感、职业乐趣感,所以我们有时候感觉到工资不高、社会地位不高,做这份工作没有乐趣。假如我们做自己的工作像小学生打游戏一样,我相信多给一点工资,少给一点工资我们都不会太计较。现在我们不是这样,做这份工作就是为了拿那一点工资。当老师难道真的就这样一个宿命吗?我认为不是这样,做老师可以做到就像孔子说的那样:“乐以忘忧”、“废寝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一定是可以这样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住握学习的真正内涵,按照学习的本来样子去做。我们对学习的误解除了记忆和背诵以外、需要刻苦学习以外,我们还认为学习是后天教育形成的。其实不是的,学习的本性是人的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能够学习的,人天生就是爱好学习的。我们作为老师,教育学生时却忘记了学生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老师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学习经验,教给他知识、公式、研究性的东西,但我们要向学生学什么呢?虽然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经验不够,但他保留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那种兴趣、那种好奇和欲望,学生如果没有被教坏的话,他都喜欢问题,喜欢提出问题,这就是学习的动力,他感觉一些东西不能理解,为了理解,他就想探究,保持一种学习的欲望。这种学习的欲望,在我们不正当的教育下反而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为了提高分数,反复记忆、背诵最后考了高分,但是,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厌学了,不太愿意进学校了,不愿意进课堂,不愿意读书,教得他最后没有一点乐趣。那么这种情况下分数再高,也是失败的。反之,如果学生保持浓厚的提问的兴趣,他就有这种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有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话,即使分数不高,也是可以有成就的。那么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学校呢,从这里来看,我们都要保持,保持什么呢?保持在学生生命面前的一种敬畏之心,而且这种敬畏之心保持在哪里呢?学生的前途命运。他学习的所有内涵都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得了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空间,给他创造一些学习的条件,接下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曾经有人来找我,想做一个好老师,保持自己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到怎么棒的状况才是一种最佳状况呢?那就是成功地学到了能以自己的独特的生命行走于天地之间的时候,除了敬畏生命,不畏惧任何世俗的权威的时候。如果学到这个时候呢,就是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状态了。所以当我们感觉到:我不会在学术权威前感到畏惧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在任何时候谈话、提问我都不会感到自己是自卑的,没有自信的。如果感到自己是有点低人一等的,我觉得就是学习还没有成功。所以真正的学习成功就是要有一种“自负”的感觉,这样的自负、自信,它表现为一种西方文化甚至美国文化的影响。

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的很大不同点,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我以为就表现在我们的教育把孩子教的越来越不自信,怎么来通过批评他,通过考试压他,弄得他最后感觉他一无所能,考也考不及格,考试的题目和考试的方式也是从突然袭击到声东击西,能够跟他打游击战。中国的考试情况是这样的,学生可能关注得越紧的就越不考,猜想到你可能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我就考一下。什么叫有水平的考试啊?是考到了你意想不到的就有水平,而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考到你没自信,没有自信哪!我们的教育质量就是考倒学生为体现的,把学生考倒了,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有自信了:别看你那么聪明,还是过不了我这一关,这个时候我们目的就达到了。

而我们目的达到了,教育其实就失败了。因为我们把学生原来是很有兴趣的东西,教得没兴趣了;原来善于提问的学生,被教育后,现在不善于提问了。我们这次在上海听课发现:高年级的学生跟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低年级的学生提问题踊跃,高年级就不行了,到了高中你就是在他屁股上踢三脚,他也不动,到了大学要他提问题,那比登天还难!所以我们的教育很可悲啊。

美国的教育就不同了,小学生提问题很积极,大学生提问更积极,为什么?他们教育的结果就是不断的把学生教育得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善于提问,越来越自信。自信的表现就是越来越敢于挑战权威。学生小小年纪都敢跟老师说不同的答案,当然他们评判的标准不一样,按我们来说,跟我们老师提书上不同的答案,我们很多的老师会感到不自在,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权威受到挑战。有些情况下,大家还会说:还轮不到你来教我,你还嫩着点呢!我教书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因此,就开始摆老资格了。那么学生的成长就自然被扼杀在萌芽中了。

在这个问题上,那美国就不同了,美国老师就会说你提的问题很好,就给他加分,优秀学生就是善于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不断的有自信的去学着。所以,美国的教育就是把学生教得非常有自信。你没有发现:在美国,优秀学生自信可以理解;差生也很自信!考100分的试卷,才考了5分后,哇,感觉还特别好!还考了5分!你问他考出来的结果怎么样?他就会说:哇!感觉特别好!就是这样的,那是为什么呀?因为他们跟我们的不一样,就是你学什么他就考什么,你善于干什么他就让你干什么,就是把你有特长的地方、有天赋的地方挖掘出来,特别培养并给予成长的条件。

作为一名美国学生来说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你善于干什么就有机会干什么。中国则相反,中国是什么呢?你喜欢什么就不要再学了,你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你就要学它。这叫什么呢?取长补短哪!你歌唱得好以后就别唱歌了,你唱得那么好,书法不好你就要把书法学好。总之我们教育的方式就是:你讨厌什么就要学什么,你擅长什么就偏要你放弃什么。最后我们的学生都不自信,因为我们都盯住他们的短处,是人都有短处,但我们的教育就盯住了这短处,这导致我们的学习普遍缺乏自信。

现在我们看看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要和学生一起学会自信,有自信才会发掘,才有潜力。

现在我们看到赏识是很重要的,激励是很重要的,鼓励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这次去上海听课。听了几堂课,我总有一个感觉,有一个不太舒服的地方,我估计在一堂40分钟的课堂里面,老师使用的表扬达一百几十次。而且这些表扬很随意的,有口无心:“还不错”、“很棒”等等,这样的话随口说说。我就仔细观察那些被表扬的学生,好像面部表情很木讷,对表扬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像我当年受到表扬时的那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很显然一堂课一百多次表扬,都听得烂了。钞票发多了还通货膨胀,这表扬多了也会不值钱,所以我觉得一堂课下来,有那么一次两次表扬这就很不错了,随口表扬其实就是取消了表扬。所以我们说凡是走过了头都是不好的。信口开河的,明明那个学生没有说出来,也说“棒”——棒在哪里呀?所以我们要切记不可过分表扬,走极端。切记不要只在表面上,做任何事情,老师心中都要有学生。

我们老师要求要有自信,就要学习,正确地理解学习。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机会。现在我们凌校带头在“1+1”教育网上写博客,我在上面写了个文章,叫什么?叫《敢开博客的校长就是好校长》,甚至还写过《现在,从不上网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一个校长敢开博客,首先自己要有几把刷子,文通字顺的文章写不出几篇,那是不敢开博客的;没有灵光闪现的想法,也是不敢开博客的;自己屁股上有屎,也不敢开博客。所以从才智、行为、品行各方面来说,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你才敢做这个事情;而且开博客的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呼朋唤友,以零成本广交天下良师益友,广泛学习。

现在的互联网是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大学体现在哪里,它首先有一个跨越时空的自由空间,这种跨越时空的自由空间是网络提供给我们的,任何大学都是没有的,所以网络将来改变中国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是有一个不可限定的前途的。可惜我们现在还是不行的。我是在全国最早提出“博客文化与教师成长” 观念的人之一。网络背景下的重新理解教育的概念,重新理解教育,将带来一种颠覆性的观念革命,这个提供给我们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极好的东西,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就教育和学习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这样的。你看中国的历史上什么时代像今天有了互联网这样交流方便,跨越时空,自由自在,良好的学习状态就是自由的状态。当我们的大脑自由思考的时候,当我们主动去找自己的良师益友的时候,这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状态,是真正的学习状态。在这里,你可以向适合你的任何人学习,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它。

我们怎么误解了这个互联网的学习呢?其实互联网跟我们当年中国人发明纸一样,纸的发明使我们的学习方便了许多。在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是用竹简做书的材料,做为书写的载体。一篇文章1000多字要两个壮汉才抬得动,那时中国古代读书的人,不像后来读书的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在孔子年代,读书的人是最有力气的人,没有力气读不起书。读不起书是因为你拿不起书,那时候的书文常常一二百斤你怎么扛得动?你怎么搬的起?

但是发明纸以后,我们的载体已经变了,携带书,书写书已经很方便了,过去的书只有宫廷里面才能储藏。有了纸以后,特别是纸能够批量生产以后,我们写的东西就开始变轻了,而且做得很薄,一本很厚的书写上蝇头小楷,一本书可以几十万字,这个时候我们的信息量被浓缩了。我们发明了电脑,有了互联网之后使我们的信息载体不断浓缩,高度浓缩。你看一个U盘十多个G,就小母指那么大,信息载体不断浓缩,并且通过户联网我们还可以交流,起到交流的作用。不仅仅储藏,还可以交流,虚拟世界后面是有“生命在场”的,应该说互联网是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折射,就知识,情感,信息,态度,价值观来说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建议我们老师至少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博客,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你就有了一个学习的动力,有了自己的资源库,有了自己的一群良师益友。将来在这方面的开发还会更久远,互联网的好坏是取决于人的,互联网上的泡沫是某些泡沫的人造成的,是人造成的;互联网上的垃圾是垃圾的人造成的。这并不是它互联网本身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另外我建议通过互联网或通过博客,我们把老师的学习啊,阅读,思考,教学,研究等全方位的融合在一起。我现在正在尝试着做这个事情,因为老师的学习是为了提升品质,读书是为自己的,为自己重新建立新的教师形象。通过你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去感染你的学生,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是看你讲了什么的,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的。

所以,现在我感觉,阅读,思考,写作,教学都是乐趣,并不矛盾。有人说你每天上网写了这么多东西,又读了这么多东西,你上课肯定很少。我说我写东西写得最多的时候,也是我上课上得最多的时候,有些人还不理解,我为么能讲也能写?因为我每上一堂课都把它写下来,而且我每上一堂课之前,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并把它写下来,东西自然就多了。而且听我课的学生有种感受:听你的课不累。为什么啊?因为听你的课始终有问题思考,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并且我开博客与学生们在网上讨论,这种尝试的结果是工作量很大,但是这因为有兴趣就不是一种负担,而且是一种享受。所以教师的乐趣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工作本身。

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促进思考,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一目十行,而是为了思考。我倒认为读书就是要忘掉;忘掉后,消化后,就形成自己的。读很多的书最后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忘掉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去思考,吸纳别人精彩的观点,然后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目的就在这里。也因为这样一点,我深深理解到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所谓的教育就是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才是教育,记住的反而不是教育。所以教育是一个过程啊,是一个启发的过程,也是让我们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

开始的时间一定要扎扎实实的,那这时间从哪里来的?我后来发现老师读书的时间跟你把学生教好并不矛盾,而且还是有帮助的。当你这个老师知识丰富,见识不同一般,充满思想智慧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生就会比较服你,当他服你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教育。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可以减少比较多的时间,避免老师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我现在开玩笑说很多老师的工作已经不是脑力劳动了,甚至也不是体力劳动,现在很多老师是一个“口力劳动”。口力劳动者呢,既不是体力也没有脑力,为什么没脑力呢?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没有多少知识的含义,没有多少思想的类别,只是简单符号的机械重复,因此变成了口力劳动。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就是要加上思想知识的内涵和智慧追求。读书要读有智慧的书,我记得我们凌校说一句话,他说:你可以不读书;但你必须要有思想。还有一句话就是:你可以没有思想,但你要读书。我觉得这个话要看怎么理解。不读书而有思想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是有可能的;可能在哪里呢?就是,如果你读的书不是有字书而是无字书,每当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就进入学习的状态,其实他可以打破读书和不读书之间的间隙,人处于“生命在场”,人处于一个环境,从本质上来说他就是进入了学习状态。

而对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学习状态能够穿行在无字之书和有字之书之间,能够把书上的概念很好的穿行在现实生活中,而又能从现实中很快的抽象出一个新的概念,这样的一个人是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出神入化的一种学习状态,而我们常常一讲到学习,就想到跑到图书馆里面抄,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学习的境界,要善于把你所感受的东西都当成你的学习对象。比如说我们有些年轻的班主任接了一个“烂班”,有的人的理解可能是:你这是给我穿小鞋。但你若是换一个视角就是:这是对你的栽培。为什么是栽培?因为这个“烂班”交到你手里就是对你的一个考验,它会给了你比别的班更多的学习机会。你这个时候要善于用学习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班级,用研究的眼光来处理你班上的问题。

后来我们感觉到我们当老师的人和医生有个很大的相同:你看,高明的医生他最喜欢的是疑难杂症,而庸医呢,就不喜欢,凡是有一点做不了的就送去大医院,所以水平也就不会提高。那我们作为老师来说,从这里能得到一个什么启示呢?就是高明的老师,一定是不怕艰难险阻的,不怕你是一个“烂生”,不怕你是一个“烂班”。当你这东西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当你把这些难题处理好了以后,你的水平就提高了。不同的是,医生一般不会抱怨病人为什么生这种难治的病,但是,老师常常会抱怨家长竟然出了这么一个孩子。

敢于面对困难,在挑战中学习,这个跟我们下棋的道理是一样的。下棋,找高手,找高手怎么会有进步?因为高手总是给你出难题,他会让你很尴尬,尴尬的时候你就要想办法化解它,化解它,你就从他出的难题里面走出来,你的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这是围绕着学习和研究,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来,把它当成课堂。

我非常赞成一种提法,就是我们要以研究的心态来对待工作。不管是当校长的还是当来老师的,为什么呢?因为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用研究的心态,你就感觉到再难也不怕,甚至有时候越难越好,所以这个心态要摆正。

另外呢,我们的学习要有一种担当的心态,就要从今天开始,强调今天,这个今天的心态啊,也是很重要的!“今天”的这个含义在哪里呢?就是生命的现场感,生命的时间感,学习从来没有明天,只有今天,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是用一种彩排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其实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这个话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一个人把握住今天,今天的事情不拖到明天去,今天要写的东西不拖到明天去。我想想如果这样下来的话,有这样的三五年你就会发现奇迹。很多难题被你化解,我就用这种心态写过一篇文章。做今天的事情,我今天想写的绝不拖到明天再写出来,所以我下笔是挺快的。

我们中国人的学习有一个心态是不太好的,就是怕错,怕别人说他水平不高,怕这怕那,最后我们很多学习机会都没有了。我在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教导我说要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学习。我后来感受到的是一个人学习的时候,要“学问不大脾气大”,当然“脾气大”不是去骂人,不是去训人,脾气大就是要敢于用高姿态去挑战权威,就是要撞南墙。权威之所以是权威,那不是闹着玩的,那权威也是反复磨炼出来的,他是有斤两的,你去撞他肯定是要头破血流的。但是不要紧,撞了之后就知道就知道南墙有多坚实。所以多少年来我就以这种姿态不断地撞南墙。

你看,我的今天题目是什么呢?是“做最好的自己”,为什么我提倡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呢?就我们的生命形态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有他精彩的地方,每一个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也是日本的《麻辣教师》里面的,是麻辣教师用来教育学生的。就是说你不要盲目的去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我们在这方面既要学习,也要保持自己的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安静静的教书怎么那么难
从一篇博客文章,看中国教育整体缺乏批判性思维_东行记
因为有爱,一路花开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2
浅谈博客(Blog)在教学中的应用
幸福的做着教师 快乐的享受教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