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许昌书院对联集锦

汜川书院

  汜川书院,位于河南襄城。据梁章钜《楹联丛话》载:“陈家相明府桂龄为河南襄城令时,建汜川书院。费耕亭太守庚吉联云:‘闻使君讲院新开,说礼敦诗,名相风流推后起;愿诸生贤关早辟,读书论道,大儒理学有真传。’盖明府为桂林陈文恭公后裔也。”此联现刻于紫云书院大成殿。

闻使君讲院新开,说礼敦诗,名相风流推后起;
愿诸生贤关早辟,读书论道,大儒理学有真传。

  • 清代费庚吉题汜川书院
 

 

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位于河南襄城紫云山。紫云山属伏牛山余脉,主峰紫云寺山,海拔375米,一峰秀出,状若紫云,所以有此称谓。因为山中有书院,又称书院山。此山林木葱郁,苍翠可爱,又有泉水涌出,溪流潺潺,四时不绝,水中产小蟹,重九蟹肥,临溪捕捉,顷可盈筐,其乐陶陶。槲树遇霜,红叶满山,状似深秋枫林;每值雪后放晴,红妆素裹,蔚为壮观。山林深处,嶙峋石畔,春夏之交,犹有残雪未消,碧绿丛中,时见白雪皑皑,风物如画,人称“紫云残雪”,乃襄城八景之一。明成化四年(1468)浙江襄城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丁忧归里,于紫云山中建小屋数楹,积书千卷,读书讲学其中,并置学田以供膏火。不久士子云集,至屋舍不能容,因拓其舍为书院。励诸生以“学者知修身以读书为要,明道以力学为先,同兴礼让之风,共享文明之治”。十五年李敏任兵部尚书,列状以闻,诏赐“紫云书院”额。生徒达数百人。十九年,李敏以疾归,本程、朱、许、薜诸子之书训迪后进,期在躬行实践,一时“许、襄之间彬彬有理学之风”。李敏之曾孙李继业,早年亦曾肄业其中,嘉靖中亦归隐紫云,课授生徒,四方来学之士负笈如云,书院乃兴复。明末毁。清初继业之孙光里倡族人重修,其子来章就读其中。来章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三十年主讲南阳书院。寻以母老谢归,又重葺书院,广收生徒,倡明道学于中州。规定月逢二、六讲书,初九会文。纂有《敕赐紫云书院志》。光绪末张崇任山长。清末废。今所存书院占地6825平方米,呈长方形,三进庭院,南北长105米,东西宽65米,墙高3米。自南向北存有二柏(百)三石(十)一孔桥、正门遗迹、钟鼓二楼遗迹、文昌阁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棂星门、大成殿,左侧的宣圣堂、崇德殿,右侧的诸贤堂、广业殿以及青石碑刻7通、青石篇额4块。其中“紫云书院”由明成化皇帝敕赐。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院追思贤御史;
望云觅取好文章。

  • 胡吉祥题诸贤堂

云林深处思经典;
襄邑杏坛出俊贤。

  • 李二锁题广业堂

紫云红叶添风雅;
书院文光射斗牛。

  • 胡吉祥题宣圣堂

分袂辞君处;
揖别玉宇亭。

  • 秦静题辞君亭

槲坡不语红林笑;
竹影无声锦鸟歌。

  • 叶殿迎题辞君亭

梅花三弄伴流水;
玉镜一轮昭斗星。

  • 叶殿迎题望月亭

紫气东来滋竹绿;
云霞西去携书香。

  • 佚名题明伦堂

画师虚谷;
书仰石门。

  • 佚名题名士碑林。

大舸中流下;
青山两岸□。

  • 韩绍玉题名士碑林

松心应□月;
鹏力会冲天。

  • 佚名题名士碑林

雷鸣当听雨;
风静应读书。

  • 黄柱河题名士碑林
 

花雨欲随崖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 佚名题名士碑林

杨柳画船深浅水;
桃花春岸往来人。

  • 唐刚题名士碑林

野外高人原不俗;
诗家老将自来雄。

  • 佚名题名士碑林

紫妃佩紫玉,长揖高士;
云客飞云峰,久慕大名。

  • 张月中题名士碑林

忙里有余日,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

  • 秦理斌题名士碑林

读尼父诗书,受敏公惠典;
拜大儒至圣,祈鸿业即成。

  • 佚名题大成殿

对晴雪紫云,领略春秋风景;
读诗书经典,纵观中外古今。

  • 胡吉祥题大成殿

紫云结馆传硕学,斯为大儒;
赤胆佑民除弊政,乃属真贤。

  • 杨晓宇题崇德堂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舞泉书院 位于河南舞阳。明成化十五年(1479)知县宋鉴建于城东。嘉靖九年(1530)知县任柱移建于城南舞泉之上,计地28.5亩;有明伦堂、尊经阁、五经馆、礼贤堂、二程夫子祠、正传坊、乐山亭等。择士之才良行纯有器局者肄业其中。严条约,躬讲授,指导生徒精研“五经”,修养身心。有贾咏、湛若水、杨应奎为之作记。后废为校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于建邦重建正厅3间、厢房2间、书房10间、厨房3间。后又废。

  聚星书院 位于河南许昌。明成化末弘治初知州邵宝建。有严师堂、诚敬堂、尊经阁、品士亭、杏坛。尊经阁内祀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涑水、康节、考亭七先生。旁列斋庑,名格治、诚敬、修齐、治平。邵讲学其中,许州人文之盛甲于中土,赵忠宪有碑记。清初废。乾隆六年(1741)知府董思恭重修,建邵公祠、棠荫斋、见贤斋、希贤斋、思诚斋、思敬斋、惺惺斋、近智斋、存存斋、近仁斋、近勇斋,各处厨房14间,大门门房7间。延师课士。束修膏火由1州4县捐助。道光三年(1823)萧元吉任许州知州前后20余年,每年捐廉800余串资助。光绪二十三年(1897)州判陈凤恩亲任主讲,每月两课生堂,课卷多亲自删改。二十七年杨凌阅主讲。三十年改为许昌中学堂。

  颍滨书院 位于河南禹县(今属禹州)。明嘉靖间知州刘魁移建颍亭于城东关颍水之南,并建如斯堂,后圮。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州史邦载因其址建前后堂、左右翼各4楹,名颍滨书院。四十年没于水。四十八年知州莫天麟重建,前为聚奎堂,后名大雅堂,各6楹,又左右翼14楹,堂后建纹漪亭4楹,外绕围墙,树以坊表。侯恪为之作记,天启二年(1622)巡按御史邱兆麟奏建应凤楼,并集禹、密生徒肄业其中,兆麟躬亲月试,品定甲乙。崇祯元年(1628)兆麟巡抚河南,嘱巡按张矿、大梁道向胤贤复加修造,规制益宏。明末毁。

  丹山书院 位于河南禹州。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州刘国儒建于治东南隅凤台遗址,故名凤台书院。五十五年知州李朝柱改建,易名丹山书院。延上蔡张沐为都讲,张著有《钧谈录》,以陆王之学开示学者,弟子中以李经世、刘玉威最知名。乾隆七年(1742)知州高鉴曾为之筹划,增加经费。后经管渐弛,学舍几湮。道光四年(1824)知州朱炜重修,后为尊经阁及山长斋室,前为钧台讲舍及诸生学舍,又修化雨堂、东西考棚、仪门、大门,大门东建文昌祠、奎星楼。_共有正侧房室79间。其延师修膳、生童膏火、每月花红奖赏均备,其延师考课、厘定章程,亦详宪立案,自此学风复兴。巡抚程租洛为之记。咸丰间,书院常作往来军帅馆舍,教学遂停。同治五年(1866)知州宫国勋捐俸2000缗,发典生息为生徒膏火。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州曹广权聘刑部主事李时灿主讲,立学约15条,启以程朱之学,又刊布《劝藏书说》示以读书途径。其年秋曹又以房舍不足,难供诸生栖止,另创颍滨经舍而改书院为校士馆。

  文清书院 位于河南鄢陵。原名龙岗书院,清乾隆十年(1745)建于东关外。二十七年知县陈子桧增修,奉薜瑄(文清)木主于后堂,易名文清书院,潘思光撰记。道光七年(1827)知县何鄂联移建于城东云衢街。咸丰元年(1851)秋,苏源生重修,并为记,苏自道光二十二年始,主讲书院凡15年,传授“文清公存诚复性之学”,从游者计400余人。光绪三十年(1904)改设县立高等小学堂。

  陉山书院 位于河南长葛。清乾隆十年(1745)春知县阮景咸曾以绅士宅为讲院,聘周世紫为主讲,教授生徒。十一年与教谕胡本立、训导傅煌、典史陈煜倡捐创建书院于学宫东,师生迁入其中。聘翰林蒋辰祥为主讲。蒋撰有《创建陉山书院碑记》。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王锡晋倡捐重修,添建前院斋舍6间。二十八年知县周云捐廉添建斋舍9间,购买中西时务书籍百余种,刊有书目,制订有《陉山书院住斋章程》。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

  颍滨经舍 位于河南禹县(今属禹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三十年三月知州曹广权建于东关外留侯洞上。据1937年《禹县志》载:“当是时清方变法,诏州县立学堂,广权创经舍,实举师范学堂、高等小学堂而合造之。”订有《师范蒙养学堂功课条例》。所设课程既有经史,也有舆地、卫生等学科。聘请李时灿为主讲,阎柳堂为助教。“师范生受学于院长及助教,群蒙学生受学于师范生。”每年肄业者逾百人。三十二年改新式学堂制。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0910 清娟盲派命理 第九章 官命 第一节 化官生印
巾帼赞歌(诗词题图音画)一首中国管弦乐曲·花木兰
​决定你后半生命运的,不是房子,不是存款,而是…
大唐诗魔:44岁已死,75岁才埋
我的天纪心得5:男人睡错位置,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48-【教-2】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