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暑假期间我的女儿讲过这样一段话,她说:“过去,在小学、中学读书的时候,心里还有个目标(指的是考试成绩或者考个理想的学校),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既使在别人看来很苦,但是自己并没有那样的感觉,相反,天天心里都很踏实。可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原来的那种力量和踏实感几乎烟消云散了,很多时候都在心里问自己:做这些事情有什么用呢?特别是还有一年我们将面临毕业,我们的去向要么是考研究生,要么是找一份工作,而这些对我都没有形成什么压力,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我现在特别迷茫。”

听了她的这段话之后,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我知道她在大学里的成绩仍然很好,表现仍然很出色,她讲的这些话,可能只是想表达大学里的一个现状,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思考,只是随便说了几句话:“大学之前,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个好成绩,并且到了每分必争的状态,甚至是你死我活,所以,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意义的。大学的学习就不一样了,考试只需要及格,就能保证毕业,不需要和其它人比高低,这个时候的学习动力,一靠兴趣,二靠志向,如果你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志向,那么你肯定会迷茫起来。”

现在想起来,其实她讲出了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任何人都有向善和向上的原动力,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就是能够激发这种原动力的条件。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以“竞技状态”存在,之所以这样的教育能在长期被人责骂声中顽强的存活下来,并且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这种“竞技教育”为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提供了激发原动力的条件,迎合了部分人的现实需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人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试教育必须废除。

首先,像我女儿这类学生,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在上大学之前,因为“升学”这个现实目标,他们的原动力被激发,他们知道拼搏、知道奋斗。但是,这种教育本身没有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没有为他们的长远人生立下志向,当他们走进了需要“兴趣和志向”支撑的环境中,失去了具体目标的指引之后,茫然无措,更无从谈起社会责任和人生理想。我们的大学普遍指责我们的基础教育,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那些升学无望的大批学生,对应试教育肯定是深恶痛绝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他们常常被打击、被辱骂、被排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挺胸抬头走路,他们在别人的眼里是坏孩子、笨孩子、没出息的孩子,甚至他们最亲近的人对他们也不友好、也看不顺眼。他们生命中向善、向上的原动力早早地被现实的残酷遏制住了,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沉默、只有逃避、只有反抗。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学生从本质上讲,他们并不是不想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实现“好”的条件。

在我们的文件里,在领导的讲话里,在老师们的观念里,“教育质量”肯定是核心的东西,但实际情况是,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质量就是分数”,如果这种思想不彻底地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根除的话,教育将与人的发展渐行渐远。

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地创造激发人向善向上原动力的条件,培养兴趣、形成习惯、确立志向、丰富情感,才是我们工作的本质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至少该把学生的“志愿”培养出来
李展飞:写给国开一期毕业生的49封信——第八封《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功利教育能走多远?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你这么年轻你随便
中国的大学是中小学的牺牲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